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道标本AmpC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2010-05-25 01:07马官华浙江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313301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9期
关键词:培南内酰胺酶亚胺

叶 涛 马官华 贾 立 (浙江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 313301)

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呼吸内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高,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致病菌,尤其是AmpC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菌株耐药性的产生是造成临床抗感染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ICU呼吸道标本中AmpC酶阴性杆菌所致院内感染的特点,以及药物敏感性,现将我院ICU内分离的呼吸道标本中AmpC酶阴性杆菌进行检测和分析的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从ICU院内感染患者送检的痰、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中,共分离得阴性杆菌108株。108株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3株(21.3%),肺炎克雷白菌20株(18.5%),铜绿假单胞菌、醋酸钙不动杆菌各16株(各14.8%),阴沟肠杆菌12株(11.1%),产气肠杆菌11株(10.2%),其他肠杆菌10株(9.3%)。

1.2 材料及设备 药敏纸片均购于北京天坛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经室内质控符合要求者方可应用。MH肉汤购于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仪器设备为鉴定菌种所需的生物梅里埃API微生物分析鉴定系统和低温离心机。

1.3 方法

1.3.1 AmpC酶测定 采用三维试验法,将选定的细菌接种于2ml MH肉汤中,35℃过夜培养后倒入50ml MH肉汤中,35℃恒温摇床上(200r/min)孵育4~6h,离心收集细菌沉淀,用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冲洗后,再用0.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悬浮,超声破碎,4℃12 000 r/min 离心1h,取上清液,即为酶提取物。将0.5麦氏浊度的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菌液涂于MH琼脂平板,稍干后在平板中心贴一30μg/片的头孢西丁纸片,用无菌刀片在离纸片边缘5mm处用刀片向外切一狭缝,在此狭缝中加入25μl的酶提取液,待酶液稍干后置35℃过夜培养。若在狭缝与抑菌环的交界处出现扩大的长菌区域,判为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阳性。用阴沟肠杆菌(029M)作为持续高产AmpC酶阳性对照,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为AmpC酶阴性对照。

1.3.2 药物敏感试验 采用KB法进行,按NCCLS2007年标准操作和判读结果。

2 结果

2.1 AmpC酶阳性菌株分布 108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共检测到AmpC酶阳性菌株40株,阳性率为37.0%。AmpC酶阳性菌株在各菌中间的分布详见表1。

表1 AmpC酶阳性菌株的分布 [株(%)]

2.2 AmpC酶阳性菌株的药敏结果(表2)

由表2可见,AmpC酶阳性菌株对以上抗生素敏感性最高为亚胺培南,其次为美洛培南,二者敏感率均在90%以上;第三为头孢吡肟,敏感率仅刚过半数;余未见有过半数者。耐药率最高为氨苄西林,其次为庆大霉素,二者耐药率均在80%以上;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在70%~75%;耐药率过半数的还有氨曲南、环丙沙星及阿米卡星。

3 讨论

AmpC酶存在于许多革兰阴性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是ICU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并通过产生AmpC酶对绝大多数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特征和流行病学监测的主要内容。本次结果发现108株革兰阴性杆菌中AmpC酶阳性率为37%,且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及复方新诺明普遍耐药。这说明Amp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所致院内感染已相当严重。

表2 40株AmpC酶阳性菌株的药敏结果 [株(%)]

本次所选菌株均来自ICU呼吸内科病房,笔者分析此次革兰阴性杆菌中AmpC酶阳性率高的原因,应与原发病情危重,伴有多种合并症或潜在疾患、使用广谱或超广谱抗生素、抵抗力弱等多种原因有关。Amp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已成为院内感染的流行菌。尤其是ICU病房呼吸内科中AmpC酶分离率较高,分布广泛,且呈现多重耐药的特性,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需引起临床上的重视。

亚胺培南是目前抗革兰阴性杆菌较好的抗菌药物,从药敏试验来看,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也是最高的。这可能因其β内酰胺环较小,极易进入细菌的微孔蛋白通道,及特异的反式结构,使亚胺培南对除金属β2内酰胺酶外的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从而显示强大的抗菌活性有关。

猜你喜欢
培南内酰胺酶亚胺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亚胺培南浓度及建立临床标本采样流程
特殊状态人群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群体药动学研究进展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婴幼儿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临床分析
多重耐药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研究
不同处理方式对乳中β-内酰胺酶稳定性的影响
环氧树脂/有机硅改性双马来酞亚胺的性能研究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危重症感染降阶梯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含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