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中的韩国婚育观

2010-05-30 10:48詹小洪
新民周刊 2010年16期
关键词:婚育家境外籍

詹小洪

韩国从传统农耕社会过渡到了中等发达的工业社会,韩国人的家庭观及婚育觀也相应地发生了不少变化。

看多了韩剧的读者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人的家庭观念及其婚育观都不难得出这样的印象——

韩国作为深受儒教伦理影响的一个东亚国家,重视家庭关系;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双方的家境在婚姻成败中往往举足轻重;

男高女低(指年龄、地位、学历、收入、家境等硬件)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家长的意见对孩子的婚恋很起作用;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初婚年龄,男的在二十二三岁,女的在十八九岁。

婚后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的观念在韩国家庭尤其在农村非常盛行。那个年代,一个育龄妇女(15至49岁)一生平均生五六个孩子。三代同堂的家庭似乎还不少见;

婚后,男主外,女主内。韩国是父权制社会,丈夫是家中的顶梁柱,婚后的妇女当全职太太,相夫教子是她们的天职;

韩国是单一民族国家,非常追求其血统的纯洁性,那时别说极少存在跨国婚姻,就连新郎新娘的地域归属(如首都还是地方的,岭南地区还是湖南地区的)都是择偶要考虑的问题。

然而经过几十年的产业化、城市化以后,韩国从传统农耕社会过渡到了中等发达的工业社会,韩国人的上述家庭观及婚育观也相应地发生了不少变化。

家庭仍是韩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

父母的意见还是能够左右孩子的终身大事。看近年韩国报纸对韩国大学生的一个调查,居然有五成受访大学生回答,“父母同意才能结婚”;每十名处于结婚适龄期的未婚男女中,有四人左右曾因家人的反对而没能结婚。

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依然是婚姻择偶常态。除了都重视对方的身高、学历、家境、宗教背景外,男方看重女的容貌、气质;女方重视男的经济实力。按韩国报纸的话说,“现代婚姻不存在灰姑娘”。

结婚年龄大大延后了。近几年韩国媒体公布的数字,初婚年龄,男的在三十一二岁,女的在二十八九岁。不仅老夫少妻能够被接受,“姐弟恋,小夫大妻”也司空见惯了。每年全国结婚的有32万对,离婚的也有十一二万对。

随着妇女学历提高,就业率的上升。30多岁以上的成功女性因为高不成低不就,越来越多成为“剩女”,女“钻石王老五”屡见不鲜。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韩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结婚。据韩国保健福利家庭部2009年实施的“全国结婚、生育动向调查结果”显示,有1/4的加岁以上的未婚受访者表示“不想结婚”。2010年4月有个调查,竟有近六成的未婚受访者认为,“结不结婚都无所谓”。

与结婚率下降紧密相伴的是韩国人口生育率大幅下降。一个育龄女性生育孩子上世纪70年代是4.53个;80年代是2.83个;90年代是1.59个。进入本世纪后,2000年是1.47个;2006年降至1.08个。为世界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韩国年轻人不想结婚,婚后生育意愿低,很大程度上与韩国近十年来经济不景气有关,另外与韩国的教育体制陈旧落后,课外教育费用过高有关。

这些年,韩国社会变化最大的是跨国婚姻的大量出现。在韩国每年30多万对结婚登记中,有11%是跨国婚姻。在经济较落后的农业、渔业村落,有1/3的男人娶的是外籍新娘。统计显示,同韩国男性结婚的外籍妻子。是韩国女性结婚的外籍丈夫的7倍。

在韩国内的跨国婚姻通常模式是“美(日)男韩女”、“韩男华(越、马、菲等国)女”。

也是鉴于本国女性嫁到韩国后受到的歧视,今年3月,柬埔寨政府决定禁止柬埔寨女性与韩国男性结婚。

如何帮助外国新娘尽快学习韩语,融入韩国社会,让这种多文化的家庭进入韩国主流社会是韩国正面临的挑战。

猜你喜欢
婚育家境外籍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青年群体婚育意愿图景勾勒及因应策略
杜撰婚育史应该被解雇吗?
Preface of “Trends in Nano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s:Fundamentals,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s”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 Yiu-Wing Mai's 75th birthday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福利
未婚育女性也要防乳腺炎
鲁迅的出身和周家的文化
释道安日背卷书
与前列腺炎患者谈婚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