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市区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0-06-02 10:34米术斌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全科卫生

米术斌,王 芳,张 雷

(1.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卫生工作会议要求改革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并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念、原则、目标和配套政策,提出要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规范化管理,完善配套政策,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根据我市医疗卫生体制、卫生资源配置,对我市市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1 基本情况

1.1 医疗卫生资源情况 2006年全市区拥有各类医疗机构219个,二级以上医院12个,卫生监督机构4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4个,妇幼保健院(站)4个,街道防治院8个,其它医疗机构187个。市区床位3870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7张;卫生技术人员410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名。

1.2 社区卫生服务现状 自2002年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来,全市区共招标准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5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28所,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为60%。市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296名,医生142名、护士107名、其他人员47名。

1.3 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 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逐年增加,1986年为66岁,2008年为72岁;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附表);免疫规划接种率均在96%以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附表 承德市2003年-2006年各类人群死亡率

2 我市社区卫生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自我健康日益重视,城市居民患病后呈现的态度是需求大于需要,本可在普通门诊、社区解决的小毛病,却常常第一选择大医院,挂号、排队、预约,使得社区医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浪费,造成居民看病难、治病难的矛盾,同时,普通保健、小病、轻病、常见病的治疗也出现了矛盾。

3 发展对策

我市为缓解上述矛盾,根据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卫生资源、地理环境等因素,设立了2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与全国的形势相同;其实,看病难、看病贵主要体现在大医院[1]。要解决这一矛盾,社会、地区、居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需要改变观念和认识,并充分协作和支持。

3.1 转变观念 观念转变包括政府领导、社区医生、居民等观念的转变。一些政府部门为追求“政绩”,热衷于办大医院,不够重视社区卫生服务;政府部门应有社区卫生服务宗旨、目的的利民性认识,在资金投入、政策制定上给予支持与鼓励。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明显不足,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模式陈旧,不能主动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变化[2];应改变坐等病人上门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上门的主动式服务,服务不是单纯的治病开药,而是对未患病者的一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和全科医生的信任度不高,认识存在偏见,健康意识还没有从治病转向保健、从单纯治疗转向预防,缺乏对健康档案、健康宣传、老年康复等服务的认同,也尚未形成合理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消费意识;重新认识中医药,它在许多方面并不逊色于西医。

3.2 财政投入 政府应建立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投入机制,积极调节公共领域福利性与赢利性之间的矛盾[3]。社区卫生服务的许多项目是免费的,普通的治疗费用也很低,再加上服务收入少、基本医疗设备简陋等问题,使得卫生服务站不可能把预防、保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因此,国家、地方财政必须充分投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职工的工资、培训和医疗设备更新、卫生服务的开展和实施等。

3.3 政策支撑 政策不完善、不健全,双向转诊渠道不畅通,也会制约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2]。社区卫生服务的人群主要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贫困居民等,原属许多部门的服务范围,现要将这部分居民集中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必须要求相应的政策支撑。

3.4 加强行业监管 社区卫生工作缺乏对服务质量与服务过程的系统、全面和有效的监督与评估,管理欠规范就会影响社区健康服务的可持续发展[4]。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管理,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机构、人员进退机制,对不符合资质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整、退出,保证服务质量,保障就医安全。

3.5 多种途径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目前,社区内有针对性、实质性的健康宣传等工作还比较欠缺[5]。作为社区卫生服务骨干的全科医生,除了应具有很强的临床疾病诊治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预防干预能力、完善的健康教育知识和社区卫生保健知识等。我市的现状是学历高、素质高的全科医生匮乏,且观念、知识及技能不能及时更新,这些成了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因此,应加大力度培训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积极利用教学机构增加预防、公卫领域的知识培训,通过在职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3.6 构建合理分工的两级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社区与附属医院、市医院、市中医院的分工合作,积极引导和组织这些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推进医疗资源横向整合,完善双向转诊流程和规范转诊制度,对社区转诊患者提供选择科室、预约检查、组织会诊、安排住院等绿色通道。同时,将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及时转回社区,真正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好就医模式[6]。

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一定规模和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进一步的了解和调查,找出问题、明确不足,以便提出改善方法,明确发展方向,推进我国新的医疗体制改革的充分实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矛盾。

[1]梁万年,王亚东,李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医院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1):908-910.

[2]许志红,张玲,鹿金凤,等.太原市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10):857-859.

[3]利群,周小军.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8):485-487.

[4]张学奎,李雪侠.中卫市社区卫生服务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0):1618-1619.

[5]周音,徐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研究[J].实用全科医学,2007,5( 2):165-167.

[6]杜雪平,周海虹,钱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变患者就医模式的初步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0):603-605.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全科卫生
卫生与健康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卫生歌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