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本、务实尽责”的“玉乡”卫生公仆——访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卫生局局长贺建伟

2010-06-07 05:41文图韩同伟梁庆红吴向英许红瑞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0期
关键词:镇平县卫生所卫生局

文图/本刊记者 韩同伟 王 伟 特约记者 梁庆红 吴向英 许红瑞

6月,正值“三夏”大忙季节,记者一行慕名走进“医圣故里”、“玉雕之乡”、“金鱼之乡”、“民间艺术之乡”河南省镇平县,慕名采访了该县卫生局局长贺建伟。早在2004年,记者就在政协镇平县委员会编著的《镇平英模》里读到《身先士卒的领头雁》一文。文章介绍了贺建伟局长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身体力行,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影响并带动全县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全心全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并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的动人事迹。贺建伟局长视事业如生命,果断坚毅、克难攻关,因而被评为“河南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其实,在贺局长这种实干精神的带动下,镇平县卫生局全体干部

职工始终保持崇高的责任感、为民的使命感以及稳扎稳打、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为镇平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披荆斩棘,为“玉乡”人民的健康维护辛勤劳作……

贯彻“五早三有”疾病防控措施

镇平县卫生局在疾病防控的各项工作中,层层深入宣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等卫生法律法规,全力抓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逐步健全和完善了疫情报告制度,在全县各乡镇均实行了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从而使传染病漏报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在面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的严峻形势下,该局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认识,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始终将其作为当务之急的第一件大事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宣传培训、措施落实。该局先后制定并紧急下发了各项防控预案的通知,落实定点救治医院,对发热门诊加强了规范化管理等工作,确保不漏诊任何一个疑似患者,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一旦发现疫情,确保“防控有力、应对有序、处置有效”,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县每一所中小学校都建立了严格的晨检制度和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同时,对一线医务人员、学生、交警、公安等重点人群免费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2009年,镇平县卫生局将全县现有艾滋病病毒携带者653人(其中发病489人)全部纳入了救治范围,落实了艾滋病患者“四免一关怀”政策,先后购买了价值165万元的药品分发到各个定点救治机构,保证艾滋病患者有药吃、有医治、有院住;并且认真做好了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从而使全县新增的孕产妇11496人,均未发现HIV阳性感染者。

镇平县卫生局在不断加强完善以往的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建设的基础上,高标准推进疾病防控的各项工作,与县、乡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结核病归口管理目标责任书,强化结核病归口管理,把结核病纳入“新农合”慢病管理范围,执行乡级补助标准,落实重症肺结核患者集中收治工作,建立瞒报、漏报责任追究制度。镇平县卫生局全部完成了河南省卫生厅下达的各项任务。

在继续贯彻落实“五苗”全程免费接种的基础上,镇平县卫生局根据国家和河南省的统一规定,实施了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将甲肝、乙脑、流脑等通过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范围。认真落实了免疫规划补助经费,确保了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运转;还进一步加强了接种门诊建设,在晁陂等乡镇达到示范化标准的基础上,使彭营、马庄和城区接种门诊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

实施“降消”项目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水平

贺局长告诉记者,2009年,镇平县卫生局以“降消”项目实施为契机,完成了对各乡镇卫生院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换证的审核工作,对乡镇卫生院的产科建设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对全县所有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从业人员共110人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等,从而全面提高了全县妇幼保健工作水平。

该局积极开展了深入的、广泛的妇幼保健法律法规宣教工作,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对各级母婴保健机构进行监督指导,对孕产妇、儿童进行了系统保健管理,对高危孕产妇及体弱儿进行了专案管理,增加服务项目,开展了妇女病的查治工作,做好了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与服务。

镇平县卫生局认真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补助工作,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对农村贫困孕产妇实施的“降消”项目运行平稳,全县共补助农村贫困孕产妇3708人,受到了全县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创新“超前性”卫生监督执法中心

镇平县卫生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新路子,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切实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使镇平县的卫生执法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正常化轨道,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镇平县卫生局领导班子能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超前运作,积极主动地认识到成立卫生监督执法中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成立卫生监督执法中心的各项筹备工作,于2002年11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核定编制人员,财政全额供给,职能完全公开,实行竞争上岗,严格公正选拔,确保卫生监督体制改革顺利实施。

该局在卫生监督执法中心成立伊始,就加大财政投入,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素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建立了学习制度、财务制度、考勤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同时结合卫生监督执法责任制的实施,逐步健全了内外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实行政务公开,公开监督举报电话,聘请行风义务监督员,落实错案追究制度,开展执法文书评比制度,制订单报投诉处理制度,通过内外监督相结合,促进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镇平县卫生局的卫生监督执法中心多年来综合执法、综合整治,做到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强了执法力度,使各项卫生监督工作任务不仅都能圆满完成,并且以食品卫生和医疗市场整顿为重点,带动了其他卫生监督工作的全面顺利展开。

开展“新农合”获得多方良好收效

镇平县卫生局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试点工作始于2007年。自被河南省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新农合”第三批试点县后,该局宣传发动得当,筹资快速有效,及时研究措施,科学制定方案,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宣传到位的“四个到位”,并精心组织召开动员大会,消除了一部分农民群众的畏难情绪和模糊认识,给全县人民的思想认识打开了绿色通道。该县参合率远远高于省市要求的参合比例。

为了确保镇平县“新农合”开好头、起好步、运行稳,根据镇平县县委、县政府指示,该县卫生局专门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对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医疗价格、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并开通了两部咨询举报电话;同时,县、乡、村各定点医疗机构都落实了补助费用,并对当月补助总人数、补助总金额及一次性补助达5000元以上的患者在镇平县电视台进行公示,实施“阳光操作”。县、乡“新农合”办公室还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到院所进行“私访”。其调研组所到之处,没有发现任何违规违章现象。

为了方便参合农民就诊、住院、报销及时,镇平县卫生局十分注重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突出抓好“便民”、“惠民”两个工程。

“便民工程”,即明确规定在定点卫生所就诊,当即免除个人家庭账户资金,人均每年12元;在乡镇定点医院住院治疗,实行零起付线,所发生的住院费用,于出院当天即可领取50%~60%的报销费用;在县级定点医院住院超过3日,其本次医疗费用超过县起付标准的,可分段享受30%、40%、50%的大额补助,且出院当日给予结清;外出务工人员在县外县级以上合作医疗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在600元起付标准基础上,可享受本县县级定点医院住院治疗同样的补助标准。这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就诊。该县安子营乡王洼村村民谢某患了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病,把家里的麦子、牲畜等卖掉共筹集2万元,到南阳医专附属医院治疗后,领到报销的9783.9元时,他热泪盈眶,激动地说:“党和政府这样关心害大病的老百姓,这叫俺咋感激才是哩!”

“惠民工程”,即全县各“新农合”定点医院都实施了救治服务承诺,提高诊疗水平,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药品价格的服务目标,收效良好。参合农民纷纷送来“合作医疗好,看病能报销”、“医疗补助得实惠,党的政策暖人心”等锦旗。

截至2009年年底,该县参合人数达到824138人,参合率达到96.77%,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县共有378613人次从中受益,共报销补助7510.78万元,其中门诊报销补助288626人次共1233.29万元,大额补助89987人次共6277.49万元。

在实施“新农合”的过程中,镇平县卫生局对招聘的“新农合”监管人员进行了充分的上岗培训,并派驻各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严格规范化监管,杜绝了不规范用药、乱检查、重复检查等违规行为的发生。镇平县卫生局带动各个定点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抢抓机遇,增加了基层动力,激发了卫生活力。运行平稳、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农民满意,收到了“参合农民得实惠,卫生事业得发展,党和政府得信誉”的多方良好效果。

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

南阳市自2002年创建 “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活动开展以来,镇平县卫生局依照上级指示,也负载了上级给予的重托,结合农村中医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抢抓创建机遇,以机构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专科专病建设为重点,以学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科学管理为保证,促进了全县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创建过程中,镇平县卫生局扎实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创建工作夯实组织保证。该局设立了副科级规格的中医管理局,配备专门人员,承担了具体的创建工作和中医管理工作。二是明确重点,建构网络,健全完善三级中医药治疗预防保健体系。三是加强培训,注重科研,充分挖掘中医药资源潜力。四是加大投入,扎实工作,推动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目前,镇平县已经稳步形成了以县中医院为技术指导中心、乡镇(街)卫生院为枢纽、村级卫生组织为基础的三级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网络,完全达到了 “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的标准。

建设“新医改”中基层卫生服务体系

在“新医改”深化农村卫生改革中,镇平县卫生局真抓实干,高度重视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县基层卫生服务得到了极大改观、服务能力得到增强,医疗技术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完全满足了全县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贺建伟局长告诉记者,镇平县共有乡镇卫生院20家,409家村卫生所和207家个体诊所。该局负责乡镇卫生院的人员调配、业务指导等,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人才培养和建设力度。一方面,以县卫校为阵地,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所有无职称、无学历人员进行了分期分批学历教育,使他们均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另一方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送出去”就是针对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每年都要选派一批医德医风好的中青年业务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使他们学成归来后,成为当地某一个专业、某一个学科的技术带头人。“请进来”就是每年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来讲学授课,大面积提高镇平县广大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人员的整体素质。此外,还进一步拓展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项目,使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在乡镇卫生院都能够得到完好的救治。

为了确保村卫生所规范管理措施落到实处,首先,镇平县卫生局健全了村卫生所各项管理制度,全县统一制定了乡村医生工作职责、村卫生所工作制度、村卫生所医政工作规范、疾病控制工作规范、妇幼保健工作规范等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不断强化村卫生所管理,规范乡村医生从业行为。其次,该局切实强化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的管理职能。每个乡镇明确了卫生院具体分管领导,配备1~2名有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负责村卫生所日常监督管理工作。重点加强对村卫生所行政、业务、财务、药品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形成了以行政管理为保证、以药品管理为基础、以财务管理为重点、以业务质控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再次,该局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乡村医生业务能力的培训。各乡、镇卫生院制定工作计划,安排专人落实,采取以会代训、举办培训班、跟师学技、到卫生院短期学习、下村指导等多种方式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通过这些措施,极大提高了乡村医生的综合业务素质。最后,镇平县卫生局全面加大了村卫生所规范管理监督执法力度,对于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保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镇平县卫生局对全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逐步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能力,有效促进了“新农合”工作的开展,逐渐规范了农村医疗市场,充分发挥了乡镇卫生院的枢纽功能。

贺局长说:“基层卫生建设和管理任重而道远,虽然镇平县卫生局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只是刚刚起步,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我们将充分借鉴各地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全面促进我县卫生事业和谐、健康地发展。”

记者一行在“玉乡”卫生系统深入采访中,看到了镇平卫生人真抓实干的奋斗精神,诚信为民的公仆思想,以身作则的、敢于担当的、廉洁高效的领导水平,团结一致的合作理念,这与他们长年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是分不开的。他们在此基础上,组织健全、纪律严明、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励精图治、与时俱进,使镇平县卫生事业蒸蒸日上。

猜你喜欢
镇平县卫生所卫生局
Muscle regions of meridians warm needling method plus pricking Jing-Well points for blood-let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
以“票”惠民生——河南省镇平县张林镇人大试行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
远离体系医院干休所卫生所医疗保健工作的做法
借助专题询问之“刚性” 提升工作评议之实效——河南省镇平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工作评议的实践与思考
镇平县
镇平县
预防等2则
学历变迁
叶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成绩斐然
普通高校卫生所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