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韵”

2010-06-08 02:00陈于全
文学与艺术 2010年3期
关键词:功底苔丝译文

王 芳 陈于全

【摘要】以《苔丝》译本中的个别句子为例,指出在翻译中,要做到选词精当、色调鲜明、形象多姿、句式富于变化、词序错落有致、衔接无痕、一气呵成,要充分体现文学翻译是语言艺术再创造这一特点。

【关键词】翻译;韵

众所周知,在翻译工作中第一要素乃外文水平的高低,但它只是搞好翻译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中文功底在翻译中的作用并不亚于外文功底,特别是在文、史、哲等方面的译文中。一篇好的译文,译者在中文方面所下的功夫,往往要超过其在理解原文上所花费的精力。翻译者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原文词汇很简单,语法结构也不复杂,可就是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优秀作家的作品就只能为本国人民所欣赏而无法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了。事实上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等文豪的巨著能在中国普通人心中扎根,是与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的努力工作密不可分的。这些翻译家除了有深厚的外文功底外,无一例外地具有相当深厚的中文功底。我们常常会为一些著名翻译家行文之优美、文笔之流畅所深深折服。

用心翻译过一篇文章之后,我们会发现,翻译实际上是一种过程,一种使译文与原文产生同样效果,使人们得到同样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或者译者通过对原文或一定形象组合的情感体验,从中呼唤出某种情感,得到某种认识,然后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这种情感,再现出这种认识;或者对原文或一定的形象组合的美感体验,产生一种美感凝结,获得一种诗话般的认识,然后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可以说,翻译的过程是一种艺术性的过程。

对于这一过程,许多敏感而又富有实践经验的人都已经意识到。有人通过对翻译与绘画的比较,就提出了“翻译应该是一种艺术”。也就是说,翻译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的过程。我们翻译一部作品,必须要摆脱原文表层束缚,将其中心意思融合于心,然后用地道的汉语译出。一语中的,道出了翻译的本质。

一部好的译作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部水墨山水画一样韵味无穷。一带远山和一叶扁舟之间不需着一丝色彩就能表现出悠远空灵、宁静的气息。所谓“山色有无中”,译文也是这样。朴实的文字在出色的翻译家笔下就能够散发出绚丽多彩的神韵。这种神韵是不同的文化所共同具有的、内在的、非常不易被察觉或表达的一种东西,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熟练地写作技巧的人才能察觉并准确传神地表达。

英国长篇小说《苔丝》的中文译本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已问世,出自张谷若先生的手笔,后来又作了若干修订。其译文既再现了原作的艺术意境,又同样富于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堪称是语言艺术再创造的典范。下面就以张谷若先生译的英国长篇小说《苔丝》中的若干译例小做分析,从中管窥一下张老先生的语言特色,并体会一下“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超神入画的艺术境界。

1. 原文:Phases of her childhood lurked in her aspect still.

译文:童年的神情,在她的面貌上,仍旧隐隐约约地看得出来。

这句话描写苔丝虽已成年,但稚气仍未脱净。phase原指“阶段”,在这里指“神情”,lurk 是“隐藏”的意思,这里指“看不清楚”。如果拘泥于这两个词的表层意思,再受制于其句子结构,势必在汉语中造成“阶段”和“隐藏”主谓搭配失当。张老先生挖掘其引申意义,同时又将原句的主-谓-状句式调整成主-状-谓-补句式,使意思明朗,译文流畅,符合汉语的习惯。

2. 原文:The horrible sense of his view of her so deadened her that she staggered.

译文:真没想到,他居然会这样看待她;她吓得魂飞魄散,身软肢弱,站都站不稳了。

这一句原文是主从复句,译文摆脱了“so…that”表层结构的束缚,在句式上作了较大变动,改成了以联合复句为主体的多重复句,同时又把horrible的意思转移到“魂飞魄散”上。这样意思没有走样,译文又很地道。“The horrible sense”指苔丝的感觉,译文处理成“真没想到”,并把它放在句首,通过叙述者之口,将苔丝突然遭到打击、内心十分痛苦的情形生动地再现出来。

3. 原文:“Oh-nothing, nothing; except chasten yourself with the thought of how are the mighty fallen!”

译文:“哦,没有什么办法,没有什么办法,‘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你只要记住这句话,训诫鞭策自己就是了”。

这是牧师对苔丝的父亲说的一句话。苔丝的父亲得知自己是曾经显赫一时的武士世家德伯家的嫡系子孙后,不禁想入非非,连忙追问有什么办法重振家威,牧师就是这样回答他的。 chasten有“净化”之意,带有宗教色彩,译成“训诫鞭策”显得得体传神。“how are the mighty fallen”原出自《圣经·旧约》,意为“大英雄何竟灭亡”,而学识渊博的张老借用苏东坡《赤壁前赋》中的“一世之雄,而今安在”的现成句子来翻译,真可谓入木三分。

通过以上几小段原文和译文的摘录,我们就能看得出张谷若老先生在翻译中字斟字酌、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的严谨治学精神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一名优秀的翻译工作者就应该像张老先生这样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突破英汉两种语言表层结构的框框,尽力挖掘深层结构的内涵,因而很好地传达原作的神韵。一篇好的译作应该选词精当、色调鲜明、形象多姿、句式富于变化、词序错落有致、衔接无痕、一气呵成,宛如行云流水,充分地体现文学翻译是语言艺术再创造这一特点。

对“韵”的追求确实是所有翻译工作者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德春. 现代语言学研究[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2]张治英 朱勤芹.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策略[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王芳,解放军炮兵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教员

陈于全,解放军炮兵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教员

猜你喜欢
功底苔丝译文
《德伯家的苔丝》格雷马斯符号学解读
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浅议汉语言文学功底对新闻写作的作用
文化传承离不开扎实深厚的“功底”
弟子规
“余派”创造的成功经验
弟子规
The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弟子规
《德伯家的苔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