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中国空军世界地位的朝鲜空战(下)

2010-06-09 01:21钟兆云
党史博览 2010年3期
关键词:刘亚楼机群中国空军

○钟兆云

两次空战,一败一胜。刘亚楼总结经验教训,亲自编写战例

1951年11月间,有关朝鲜停战的话题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之际,为贯彻毛泽东 “必须抓紧时机进行实战锻炼”的指示,刘亚楼和其他空军首长决定:新部队完成起码的作战准备后,由空三师、空四师带领,迅速投入战斗,使更多的部队得到锻炼。

一般来说,新参战空军部队,能飞到集中空域编好队、整齐出航,保持双机、四机、八机队形,在8000米至1万米高空保持队形就不错了。因初次出航,必须熟识空域,识别战区地形地貌,选准地标,而后在老部队掩护下锻炼多次,方可进入空战。

空十四师奉命由沈阳北陵机场进驻安东西南面的东沟大孤山机场。12月13日,空十四师在空三师带领下第一次战斗出动。下午2时许,美军先头部队16架F-84战斗轰炸机活动于平壤东北,大机群随后陆续出动。

空联司的预定作战方案是:苏联空军起飞三个团为第一梯队,在8000米高空打F-86,空十四师四十团起飞18架米格-15作为第二梯队出击,由实战经验丰富的空三师九团掩护,在5000米高空攻击敌F-84和F-80。

下午2时34分,空十四师四十团的18架米格战机,准备在新义州上空与担任掩护的老部队空三师九团会合,于高度8000米至9000米出航,直插清川江口作战。四十团机群飞到博川西南上空时,浓密的云层下突然钻出两批百余架美机,清一色的F-86。

四十团机群高于敌机1000多米,处于有利态势,谁知,空联司领导却听从苏军顾问的意见,下令下降高度攻击敌机。在大孤山机场指挥所的空三师师长袁彬焦急地通过无线电呼喊:降低高度要吃亏!空三师参谋长梁璞也在设在博川的辅助指挥所(简称“辅指”)急得直喊:要升高,不能降低高度!

空联司参谋长黄炜华和在空联司协助指挥的东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段苏权,均认为不该下降高度,但空联司值班领导却夺过话筒厉声下令:要坚决降低高度!

空四十团机群降低高度、转弯改变航向时,只注意跟队,加上迎着炫目的太阳光不便观察,当带队长机驾驶员、副团长刘英发现一朵白云的边沿上,有许多巨大的黑点从后面飞速扑来时,大吃一惊,刚呼叫“准备战斗”,窗外已燃起了串串耀眼的弹光。计划由友军对付的F-86恶狼般猛扑过来,密集的炮火射向米格机群。情况突变,面对强敌偷袭,米格机群措手不及,连副油箱都未扔掉,仓促应战。

初次上阵,又是敌众我寡,空四十团在奋力击落、击伤3架敌机之时,自己也被敌击落5架、击伤2架。苏联空军只顾自己与敌较量,未能起到支援掩护作用。危急中,空三师九团编队在大队长王海率领下,紧急赶来掩护支援。无奈距离过远,而且四十团队形拖得太长,使九团无法全部投入战斗,只有先赶到的4架战机开炮击敌。F-86机群被接连击落3架后,见中国空军整个编队行将赶到,这才丢下“猎物”,向海上逃去。

电闪雷鸣般的混战结束了,敌我损失3∶7。若不是空三师的掩护分队及时赶到,空十四师损失会更惨重。战况紧急上报,刘亚楼闻讯,立马飞赴大孤山。

在重大事件面前,刘亚楼反而更沉着,更冷静。他不着急,不上火,在耐心听取各方面的汇报、详细了解空战具体情况后,召集空联司值班指挥员、参战部队领导和苏联顾问一起开会讲评。参战部队领导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入会场。

没想到,讲评会上,刘亚楼对空十四师作战失利非但没有批评指责,反而给予鼓励。他说:十四师新兵第一次上战场,虽有损失有代价,但有意义。四十团在敌人突袭的情况下,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坚决勇敢地与敌展开空战,搏斗达六分钟之久,直至接到返航命令才退出战斗,这是值得表扬的。战斗中有13人向敌开了炮,击落F-86飞机2架、击伤1架。这次战斗对你们来说,是个很好的锻炼。因此,希望大家不要泄气,胆子要愈打愈大,劲头要愈打愈足,硬是要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屈服。

空十四师、空三师领导听了,压在心头的千斤巨石这才落下。

接下来,刘亚楼条分缕析地指出这次空战应吸取的教训。他说:这次战斗失利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空联司值班指挥员的决策错误,不该让第一次参战的新部队,在敌人大机群中寻找F-84和F-80作战,结果没找着F-84和F-80,却碰上了F-86这个硬钉子,吃了大亏。

此战中,苏联空军三个团起飞后,发现敌机已出动116架,情况比预计的要严重得多。空十四师才开始参加实战锻炼,自然不具备与敌大机群作战的条件,但空联司值班指挥员由于缺乏经验,仅向苏联空军说明了这一情况,并未提出不宜参加打大仗的意见,得知情况后也未采取补救措施,而是根据预定计划,仍然命令四十团攻击,还错误地同意苏联顾问的话下令下降高度。

刘亚楼指出,战斗失利的第二个原因,是没有正确使用前方辅指。

在这次出击中,设在博川的辅指根据敌机群高度,令四十团升高至1.1万米高度,而空联司值班首长却令右转弯降低高度至5000米。辅指及时通报空中情况,提醒应保持1万米高度,空联司值班首长不作采纳,而是指挥编队降低高度。空中指挥员无所适从,只好听命于最高指挥员。当时四十团有一个大队听了辅指“不能下降高度”的话,在高空保持队形,得以安然无恙地返航回场。

刘亚楼在赞扬辅指掌握了比空联司指挥所更清楚的情况之后,严厉批评空联司值班首长:如果按辅指的意见办,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损失!他还说:空联司指挥所缺乏警惕,对如何发现敌人注意不够。四十团出动后,指挥所没有密切地注意敌情,当空中发现敌F-86机群时,不仅没有提醒空中部队高度警惕,还说F-86由友军对付,实际上起了麻痹自己的作用……

讲评会结束后,刘亚楼组织两个师的参战部队紧急行动,会商协同方案。他来到飞行员中间,鼓励他们接受教训,下次再战。

12月15日上午7时许,在得知四批52架美军飞机在平壤地区上空活动时,空十四师四十二团副团长边逢积受命率18架米格-15飞机出击。空三师九团副团长林虎率20架飞机(后有4架因故障返航)担负空中掩护。在两支部队的密切协同下,一架架美军飞机冒着浓烟栽进了清川江里。

战斗结果,四十二团击落美机2架,九团击落7架、击伤2架,而自己仅被击落1架。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成功战例,敌我双方换了个位置。

两次空战,一败一胜,蕴含着多少宝贵的经验教训!刘亚楼亲自编写战例,发给空军各部队学习、参考。

美国空军换将,刘亚楼研究出新战术

中国空军初上战场,指挥员和飞行员都缺乏空战经验,因而出现了打乱仗的现象。多数飞行员是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甚至舍生取义的壮志,和美军飞行员打对头,表现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训练有素的美军飞行员对这些“从未见过的战术”极为头痛,常常被弄得连连躲避招架。有人说这有点像二战中德国空军的战术,有人说这是日本零式飞机的自杀攻击,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费了很大工夫研究后,才恍悟到原来对手根本没有战术,因而咒骂中国空军不遵循空战规则。

肩挑中国空军这副重担的刘亚楼,却不能听任这类毫无章法的“战术”泛滥。如果不讲战术,死打硬拼,怎么可能战胜装备远胜于己的敌人?又哪里有资本和敌人拼消耗?

最早参加实战锻炼的空四师结束第一轮作战回到后方机场后,刘亚楼给他们的任务就是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指出:你们的空战经验,是人民空军破天荒获得的宝贵财富,总结得好坏关系到整个空军。因此,每个击落过敌机的飞行员,都要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而且必须注意正反两个方面。

刘亚楼认为,在空战中战胜敌人,当然要靠飞行员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要有性能良好的飞机,但要发挥人和武器的作用,还要有一套灵活的战术、地面和空中的正确指挥以及符合实际的编队,要注重整体观念和集体行动,才能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

1951年5月,美国派出“极其勇敢,经验丰富和足智多谋”的空军中将威兰,接替“让朝鲜战争给折腾散了架子”的远东空军司令斯特莱梅耶。狂妄的威兰宣称要彻底摧毁“米格走廊”:一方面以一换一的方式投入高性能的F-86;一方面加紧研究改进空中战术,采取新战术。一时间,美军在空战中取得了主动。

针对空战规模的扩大和美国空军战术的改变,以及空联司在集中兵力、编队协同、空地指挥等方面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刘亚楼感到不能完全按照苏联教官传授的方法“依葫芦画瓢”,必须摸索出自己特有的克敌制胜之术。

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空战战术问题,11月至12月间,刘亚楼亲自坐镇空联司,决心根据志愿军空军已有的战斗实践和客观认识,结合对美国空军战术的研究,新创出一套适合自己、反制敌人的空战战术。

刘亚楼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编队、大机群出战不灵活,敌我双方一接触,即被打散,打散后能保持四机协同作战的不多,一旦形成单机就很不利,容易被敌击落、击伤;如能采取多批小编队、分梯次进入战区,集中兵力于一个空域,并力求保持四机或双机协同作战,就灵活得多,也容易争取主动,有攻击有掩护地打击敌人。

与空联司司令员刘震取得共识后,刘亚楼草拟出了“一区两层四四制”空战战术原则,后来又将“一区”改为“一域”,将“两层”改为“多层”,统一称为“一域多层四四制”。

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同批同梯队出战的机群,以四机为单位,按不同间隔、距离、高度,采取层次配备(最少配置两层),构成小编队、大纵深的战斗队形,按照统一的作战意图,以长机为核心,在目视联系或战术联系的范围内,保持一域,相互协同作战。

实践证明,“一域多层四四制”是克敌制胜的有效战法,成为志愿军空军作战的战术指导。该战术的形成和运用,标志中国空军已经成为一支成熟的空中力量。此后,志愿军空军“孤胆”蛮干、单机歼敌、不讲指挥协同的现象大为减少,逐步进入讲指挥讲编队作战、协同掩护的正规空战,因而迎来了一次次更大的胜利。

击落戴维斯,这次战斗不是打平了,而是一次很大的胜利

1951年底,经过惨烈的地面和空中作战,美军实施的“绞杀战”被遏止,朝鲜战事呈胶着状态。

王海(左一)和“王海大队”。

史载:美国远东空军结束流产的“绞杀战”计划后,为保证其在朝鲜的空中优势,重新部署兵力,再抽调一个F-84战斗轰炸机中队 (25架机)到前线,并改装一个F-86大队(75架机,相当于中国空军一个师又一个大队),还补充了一些参加过二战的“王牌”飞行员。准备就绪后,从1952年1月起开始实施 “饱和轰炸”作战,使当月成为志愿军入朝作战后铁路运输线遭受破坏最严重的一个月。

为保障后勤运输,1952年2月初,空四师、空十二师、空十五师、空十七师和空十八师陆续转到一、二线机场参战或准备参战。

方子翼率空四师再到安东,第一周打F-86,双方损失相当。10日,再次出动师编队,以十团16架机主攻、十二团18架机掩护,截击美国远东空军第四联队的机群(34架)。

美国远东空军第四联队是从美国本土调到朝鲜前线的一支劲旅。空战下来,各自击毁对方2架飞机,打成了一场消耗战。师长方子翼对这个战果很不满意。一连几天,指挥员和飞行员都在检讨,部队笼罩在淡淡的阴影中。

不过,刘亚楼的电报,很快给他们带来了阳光。15日晚,刘亚楼从合众国际社得知一个消息,美国空军所称 “百战不倦”、“特别勇敢善战”的“空中英雄”戴维斯在2月10日的空战中失踪。他马上联想到戴维斯可能已在朝鲜空战中毙命。刘亚楼给空联司和空四师发去电报,要求迅速组织两个调查组到现场,尽快查明戴维斯是被中国空军还是苏联空军抑或是陆军高射炮击落的。

刘亚楼对战果审核十分严格,尤其是对击落敌机的战果,提出要有战友证明、照相证明、地面陆军部队的证明(师、团两级机关核实),严格得近乎繁琐,以求把不准确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调查组果然找到了戴维斯的尸体和飞机残骸,因为有他那烧不掉的驾驶员不锈钢证章,于是马上给北京发报。这一来,事就大了,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算在自己头上。苏联空军说戴维斯是他们打下来的,可是一查,在那个时间里,苏联空军没有飞机起飞,当时只有空四师十二团在这一地区上空作战。此战只有大队长张积慧击落了2架F-86,且张积慧在击落第二架敌机时座机也被击中,跳伞得脱,他的座机残骸和伞降点就在附近500米处。所以认定戴维斯系被张积慧击落。

美国远东空军第四联队少校中队长戴维斯,二战时便是“王牌”飞行员,曾升空作战266次,击落各种飞机21架,胸前挂满勋章。到朝鲜前线仅半年时间,执行作战任务60次,击落11架米格-15、3架图-2,是朝鲜战场上“成绩最高”的“王牌”飞行员。这个有3000多小时飞行经历的空战老手,做梦也没想到,会被飞行时间仅100多小时的中国年轻飞行员张积慧击落。

击落戴维斯,对美国空军来说是一次沉重打击,其政治影响远远胜于军事意义。华盛顿方面承认戴维斯的死讯后,远东空军司令威兰发表特别声明,称:“戴维斯的死亡,是对远东空军的重大打击,是一个悲惨的损失”,“给在朝鲜的美国喷气式飞行员带来了一片黯淡的气氛”。戴维斯之死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朝野为此引发了反战热。世界各国在震动中也不甘寂寞,全英妇女大会直接向丘吉尔请愿,要求立即停止战争,从朝鲜调回英国的军队。

知道打下的是戴维斯,刘亚楼非常高兴,认为2月10日的空战结果虽然是2∶2,但能把号称远东空军战绩最好的“头号王牌”打下来,应算重大胜利,这是空军的光荣,应该热烈庆祝。他向中央军委、毛泽东汇报时说:这次战斗不是打平了,而是一次很大的胜利。随后,空军党委发电报,表扬张积慧英勇善战的精神,号召大家学习。

空军政治部宣传部的刘大维采访张积慧后,写了一篇文章。刘亚楼起初主张在空军系统宣传,不让在军外登报,主要考虑空军还年轻,刚打过几仗,要谦虚一些。后来,总政副主任萧华请示周恩来,周恩来说,登吧,这个赶快登报,鼓舞士气。于是,5月24日的《人民日报》以《志愿军空军英雄张积慧》为题,在头版头条隆重刊登。

刘亚楼意识到宣传空军战斗英雄的意义后,主动欢迎记者到空军部队采访。《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志愿军空军英雄刘玉堤》、《英雄的志愿军空军大队长王海》、《不朽的志愿军空军英雄孙生禄》等文章,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一时间,全国大小报刊上,印满了王海、刘玉堤等身着空军制服、倚靠战鹰、仰望蓝天、英姿勃勃的图片。

喜事一桩接一桩。成军不到半年、连一次空靶都没打过便匆匆进驻前线的空十五师,在前线一边练兵,一边寻机实战。3月底,空十五师四十五团在空四师掩护下,以3∶0的成绩首战告捷。四天后,空十五师四十三团也大显身手,不满20岁的韩德彩一人便击落2架F-80。

美国空军损兵折将,也未能达到对中朝交通线 “饱和轰炸”的目的,不得不于5月放弃该计划,将作战重点转移到轰炸朝鲜工业设施和主要城市,以及配合地面部队,轰炸战线80公里纵深以内的目标。

聂凤智由陆军猛虎到空中彩凤

1952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国内的政治因素影响了板门店的谈判。四五月间,美方继续在战俘遣返问题上制造障碍,妄图把中方被俘人员押解至台湾,并企图再次发动进攻,使谈判陷入僵局。为此,志愿军总部决定以打促谈。

为增强志愿军的战斗力量,并加强空军部队的实战锻炼,5月底,刘亚楼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主持制订了“加打一番”的作战计划:轮番出动十个歼击航空兵师到朝鲜前线作战。

7月,根据轮换指挥机关的命令,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走进了安东四道沟掩体指挥所,代理(后担任)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司令员。此时,地面战斗暂时沉寂下来,但空战却打得更加激烈。

9月,聂凤智正式独立指挥空战。聂凤智乃三野名将,驰骋华东时,攻必克,战必胜,岂料指挥第一场空战就吃了败仗。9月7日,空三师以团编队出动,截击轰炸水丰电厂的敌机。战斗结果,击落、击伤敌机5架,自己损伤6架。

刘亚楼从北京过来了。聂凤智对刘亚楼说:空战决心难下,打了一辈子仗,没遇到这么难下决心的仗。

刘亚楼静静地听着,给聂凤智提供了一次发泄的机会。聂凤智显然有些情绪,以至忘了刘亚楼不允许部下当他面抽烟的不成文规矩,一支接一支地抽。

换在平日,刘亚楼早就发火了,但他这次却没有。聂凤智说完,刘亚楼开口了:你在陆军打过不少胜仗,可空战和地面作战大不相同。空战要求指挥员在分秒之中洞察敌情,定下决心。陆军的指挥办法不能带到空中来,但可以从陆军的经验中找办法,结合群众智慧,变成空中指挥的依据,认真摸索,不断提高。

刘亚楼接着说:你刚来时,就说有压力,可纵有泰山压顶,你老聂也要扛住。平心而论,初次指挥这样规模的大空战,能和老美打个平分秋色,已经不错了,关键是注意总结,以利再战。世上没有什么常胜将军,却有这样的将军:他打胜了,换了别人会大胜;别人败了,换上他会一败涂地。这两种将军,你老聂都不要做,你就做一个好汉!

聂凤智听了精神不觉一振,浑身冒精气神儿。

说话间,刘亚楼连续咳嗽了几次,被烟呛的。聂凤智这才意识过来,欲把烟头掐灭。

不想,刘亚楼却按住了他的手,还从口袋里拿出几包香烟递给聂凤智。聂凤智这下可就有点蒙了:司令员,这……

刘亚楼笑道:你不是说过香烟有时比老婆好吗?我不抽烟,就带来给你了。

聂凤智直率地说:我是个土包子,从陆军到空军时间不长,指挥空战是个新手,是个学生,我愿从教训中吸取经验,在战争中学习本领。

刘亚楼连声夸奖:不回避矛盾,不掩饰自己的短处,这才是大将风度。如果硬要把第一仗说成是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那么我相信,这笔学费在第二仗、第三仗中,就可以和对手清了!就是要让美国人看看,中国陆军老虎如果生出翅膀来,飞上天去的将是一只带着钢牙利爪的“凤”!

调整好心态后的聂凤智重整旗鼓,先从打小仗学起,以少数兵力突袭对方轰炸机群,五战五胜。指挥员和部队都打出了信心,仗越打越顺手。仅1952年12月,聂凤智就指挥大机群作战34次,击落敌机37架,自己仅损失12架。正如刘亚楼所期待的那样,聂凤智这头林莽中威风八面的猛虎,变成天际翱翔的彩凤,陆军名将完成了向空军名将的转换。

制定了飞行员战时立功标准,并在战机上显示战果

为了表彰功绩,增强飞行员的荣誉感,空军政治部根据刘亚楼的建议,于1951年10月24日制定了统一的飞行员战时立功标准:凡击落敌机1架为二等功(击落F-86为一等功),击落敌机2架为一等功,击落3架以上为特等功;凡击伤1架为三等功,击伤2架为二等功,击伤3架为一等功。此外,还在机身上喷涂战绩标记,每击落1架喷涂1颗实心红五星,击伤1架则为1颗空心红五星。五星直径为20厘米,颜色为鲜艳的红色,镶以黄边。五星画在座舱下部的机身两侧,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架飞机的战果。

两年空战下来,志愿军空军越打越强,王海、赵宝桐、刘玉堤、孙生禄、鲁珉等人,被打造成了中国空军的王牌飞行员。

经过一场场实战锻炼,中国空军越来越注意摸索和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指挥水平,讲究技术、战术,由此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1953年朝鲜上空,时有传世佳话问世:

4月7日,空十五师刚满20岁的飞行员韩德彩在掩护战友着陆过程中,在东大堡机场上空击落美国“第一流的喷气式空中英雄”、“双料王牌驾驶员”费席尔,费席尔跳伞后被俘;

4月12日,美国空军首席“三料王牌驾驶员”麦克康奈尔被空十五师年轻飞行员蒋道平击落,跳伞掉入黄海,六分钟后被直升机救起;

5月17日,空四师飞行员陶伟在朝鲜铁山上空在距敌120米处将敌机击落,首创近距歼敌的范例;

5月29日夜,空四师副团长侯书军在夜战中击落美机,为中国空军争取后来的夜战胜利开辟了道路。

6月,志愿军夏季反击战役取得胜利,朝鲜停战在望。为了加大谈判筹码,美国空军利用复杂气象多的季节,出动大量飞机,加紧对朝鲜北部重要目标的破坏。

对此,刘亚楼指出:抗美援朝作战已经两年多,美机几次企图破坏拉古哨发电站和鸭绿江大桥,都未得逞,要把荣誉保持到最后,要以新的空战胜利促进停战谈判的成功。

指示下达后,志愿军空军认真研究复杂气象作战技术和改进战术,在复杂气象中积极出击。志愿军空军保卫重要目标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停战前夕。

7月19日下午,聂凤智指挥了朝鲜空战的最后一仗,击落美机1架、击伤2架。从6月中旬到7月27日停战,中国空军以很小的损失,取得了击落敌机25架的辉煌胜利。

至此,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朝鲜空战中,志愿军空军共有歼击航空兵10个师21个团、轰炸航空兵2个师3个大队参战,击落敌机330架(其中211架F-86),击伤95架,自己被击落231架、击伤151架,116名飞行员牺牲。初登空战舞台的志愿军空军在劣势情况下,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不能不震惊世界,并从此打出了一个世界空军大国。

“中国空军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一个谜”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对于年轻的中国空军,就连带教的苏联空军也认为是个负担,美国人就更不看好了。美军是二战的胜利之师,是西方国家的盟主,拥有强大的陆、海、空军和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强大的经济实力。在美国人眼里,世界上无人敢与他们对抗,他们只会从胜利走向胜利。

至于空军,更是美国军界的宝。朝鲜战争期间,美军自始至终把赌注押在空军身上。三年下来,美军共计出动飞机104万余架次,投弹64万余吨,耗资200亿美元。

当时的西方军界称:“美国飞行员的装备要比共军飞行员的完善。新型的喷气式歼击机当然都是一些很不错的飞机,例如美国空军的F-80奔星式、F-84雷电式和F-86佩刀式……此外,B-29(轰炸机)还能提供巨大的战略打击力量……这种力量是共军的武库中完全不具备的……由于共军飞行员都是缺乏经验的新手,而美军飞行员则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手,所以,二者之间的空战绝不是势均力敌的。”

沉闷的历史不乏石破天惊之时。“绝不是势均力敌”的这场空战,以胜于雄辩的事实告诉世界:新中国年轻的空军动摇了美国空军“空中霸主”的地位,使美国空军第一次在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面前出乖露丑。朝鲜战争中的这场空战,成为20世纪最著名的六大空战之一。

朝鲜战争,让曾经施放原子弹的美国空军真正了解了中国空军,迫使他们承认此后独霸天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刘亚楼带领空军广大指战员走过了 “边打边建,边打边练,在战斗中锻炼成长”的艰苦道路。不仅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赞赏,美国军方也对中国空军的这位灵魂人物充满敬意,认为:“中国空军司令刘亚楼将军是位制订作战计划缜密的优秀将军。”

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威兰中将回忆说:“中国空军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一个谜,他们好像一个晚上便学会了一切,飞行员只要很少的时间,就能够空战,他们好像在冥冥之中似有神助,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不可思议。”

抗美援朝一战,中国空军实现了“边打边建”、“在战争中发展壮大”的预期目的。从1950年组建第一支部队起,到战争结束,中国空军已发展到拥有25万人、27个师、3000多架飞机的强大军种,中国一举成为仅次于美苏的第三大空军强国。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在世界空军建设史上绝无仅有。

猜你喜欢
刘亚楼机群中国空军
歼-20:中国空军的王牌战机
载入史册的中国空军英雄
刚柔相济的刘亚楼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广东省机群吊桶洒水灭火技术发展与应用①
基于多核机群的Petri网系统并行化模型的研究
中国空军首次对日大空战
林彪也“家暴”
机群系统操作系统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