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组专家,你们将把中学作文教学引向何方?

2010-06-09 09:41徐永生
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专家组高考作文记叙文

徐永生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近三十年,对当前的作文教学状况,尤其是近几年语文教师的审美偏好、学生的写作倾向比较了解。当前学生应试作文的总体特征是:构思模式化,内容空洞化,情感虚假华,语言奢靡化,文风浮华化。而且此文风一时弥漫开来,几成“时尚”……且愈演愈烈,越闹越怪。有人将此文风的形成归咎于语文教师,纷纷指责语文教师将学生作文引向一个极端。试问,那些普通的语文教师,如何能有振臂一呼,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影从”的非凡号召力呢?

那么,究竟是谁首创了此风呢?

笔者有幸多次参加高考语文阅卷工作,对阅卷专家组关于高考作文的定位和审美偏好比较了解,也清楚地知道参与阅卷的老师是怎样恪守专家组的严格要求认真阅卷的;笔者还参加过一个为期半年的语文培训班,与会同仁在不同的省份都曾参加过高考语文阅卷工作,对阅卷现场都有深切感受。大家通过交流,探讨当前高考作文的症结及成因,一致感觉,各省高考阅卷组专家对于今日浮华文风难辞其咎。据报载,某省级考试语文阅卷组组长曾在阅卷工作会上说:“希望各位阅卷老师一定要放弃自己原有的‘小标准,思想全部统一到专家组的阅卷标准上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公平公正的阅卷。我们不仅要使阅卷统一标准,还要给全省的中学作文教学以明确导向,要让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明白什么是好作文,平常该如何训练!”由此可见专家组的意见对中学作文教学影响之大。结合自身阅卷的感受和认识,参酌语文教育界同仁提供的材料,并利用各种报刊杂志和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相关信息,对一些省份高考阅卷专家组关于高考作文的意见做了综合分析,抽象出了一些共性的认识,现分述如下:

一、剑走奇招,偏爱诡谲怪异的构思模式

文思最忌平庸,追求新颖巧妙的构思这本来是为文之正道,但一旦被专家组反复宣扬夸大,就使这一作文艺术之道走向歧途,广大考生都在力避平庸方面搅尽脑汁。古人是“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今天的考生是“胸中元本无丘壑,矫揉做作扮高深”。于是,学生的构思怪招迭出,花样翻新,而且愈搞愈奇,愈闹愈怪异。我们看每年全国各地被专家组推介的满分作文,此类怪异的构思形式占了很大比重。笔者经过整理,发现以下构思形式最为“时髦”:(1)小标题式,也叫片段组合法,文章切分为几大块,每一块都有一个小标题,或用数字表示;(2)题记式,在每篇文章之前加一个题记,以示与众不同,但都这样用了,此构思形式也就走向平庸;(3)戏剧式,也叫独幕剧式,用戏剧性式表现文章内容;(4)问答式(对话式),文章在一问一答中展开,实际上已经改变了作文的本质,也有用记者采访式来表现的;(5)讨论式,以小组或集体讨论的形式来表现,很枯燥乏味,也已改变了作文性质;(6)产品说明书式,以产品说明书的形式演绎作文题;(7)化学(物理)实验法,以此种形式推演作文题;(8)数学推算法,以数学逻辑推理的形式形成文章;(9)医疗观察法,以专业医学术语,“观察、医疗”作文题;(10)测试式,以考试(测试)试卷的形式来演绎表达文章内容,多是采取选择和问答题的形式,形式怪异,已经远离了作文的基本特点;(11)通讯报道式,以通讯报道的形式表现文章;(12)演绎历史故事(人物)式;(13)名著续写(改写)式,通过对名著的人物、情节或局部事件的续写或改写,表达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当然还有很多,诸如,网络作文式、超越时空式、旧囊装新酒式、童话寓言式,等等,不一而足。总之,一味的求新、求异,已经使高考作文偏离了常规的构思轨道。

二、语求华丽,崇尚奢靡浮华的语言风格

反对朴实、简洁的语言,追求华丽、大气、奢靡、浮华的语言风格,几乎是当下阅卷组专家对优秀作文语言的一致认定。对那些朴素无华的文章,有些专家认为,“那是文学积淀贫弱的表征!”他们认定,高考优秀作文的语言标准应该是生动、幽默、华丽、大气、文采斐然、意蕴丰富。因此,语言质朴无华、讲究文从字顺的作文倍受压制,而奢靡浮华的语言倍受推崇。我们可以随便看看全国各地的学生备考作文,都在语言的奢靡浮华上费尽心机;再看看各省阅卷组推选出的满分作文,无不是在竭力追求词采的华美。一位资深教师多次参加省级作文阅卷工作,深谙专家组在作文方面的艺术趣味,她在指导学生备考作文时,依据阅卷这一审美趣味,在语言上对学生提出了追求语言有文采的九种途径,分别是:(1)必须有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的交错运用;(2)必须有多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尤其是要用上比喻、对偶和排比等辞格;(3)必须用上一些成语和典故;(4)必须用上一些名言警句;(5)要有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的适当运用;(6)一定要用上古典诗词中的名句,讲究将诗词的语言散化运用;(7)适当运用流行歌词;(8)要有精当的描写、哲理性议论和抒情;(9)尤其重视在文章开首和结尾处铺排文采,提倡运用排偶句、诗歌或议论、抒情的语言着意铺排文采,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该老师实施的这九条途径,据说,屡试不爽,所教的学生在高考中,作文多次获满分。上述途径,很多也切合为文之道,但一旦脱离实际表达的需要,虚情假意,竭力追求,就走上了一条唯形式主义的歧途,真真令人痛心!

三、材取历史文化,倡导华而不实的内容

可能受余秋雨先生“文化散文”的影响,时下,文化散文异常流行,并深深影响到当前的中学作文写作。学生作文一般取材于历史文化、历史名人、文化大师、文学(文化)名著,目的是彰显作者的学养,铺排文章的文采,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以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从而获得高分。这本来是文章取材的其中一个方面,但已经一些大家大力举荐、并成为阅卷老师的阅卷的准则,就形成了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畸形现象。考生的作文总是瞄着上述精英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打转,诸如,屈原如何“人间直道穷”,陶潜怎样“悠然见南山”,苏轼如何“突出重围”,李清照怎样“凄凄惨惨戚戚”,鲁迅如何论国民劣根性等。这些经典人物及其经典著作当然是宝贵的写作资源。可是众多的社会资源,特别是那些底层草民的文化实践和生命追求,却被学生蛮横地遗忘和遗弃。这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重要的习作资源。学生如何都视而不见呢?记得某省一位高考阅卷组的专家在阅卷期间,接受某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篇应试作文,没有古代历史文化元素的介入,没有文化大师的精神和他们作品的精彩展示,没有传世名作魅力的显现,就足以说明考生的学养和文学功底的严重缺失!”不得不承认,这种观点鲜明、偏好凸现的阅卷指向和写作指向,将中学生的写作资源引向了逼仄的几近干涸的孤绝的境地。

四.意求深沉,苛求历史人文内涵

近几年,高考阅卷组的专家们在高考作文的主题方面对考生提出了很苛刻的思想内涵要求:思想含量高,有深邃的历史感和文化的厚重感,能启人深思,有助于深化文章内容。高考作文研究专家将阅卷组专家的观点切分为以下六点:人文精神阐释,生命的深层次探求,历史的深邃思考,启人深思的哲理性阐述,深厚的文化意蕴,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受此风气的熏陶,我们乖巧的考生也很懂得专家组在“要有一点启人深思的观点”,“要有几句哲理的论述”的要求,备考时是怎样“搜尽奇峰打草稿”,考场上又是如何“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古人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是“怀揣秘笈分自高”。我们看那些专家组精选出的优秀作文,让人感觉,每一位考生都像一位历经沧桑、饱经患难的老者,或悠悠然道出一段历史的真相,或喟然长叹一曲“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或如泣如诉道出世间正道、人生的苍凉,或扮做哲人道尽历史演变的规律;或抚琴一曲,极尽人生的真谛。掩卷深思,其稚嫩、装腔作势以及故作深沉之举仍清晰可见,令人忧心不已。

五、排斥诗歌和记叙文体,大搞文体歧视

因为连续十几年担任高三语文课,笔者每年都编纂一本高考满分作文选给学生备考借鉴,文章来源主要是各省阅卷组向媒体推介的满分作文。笔者对这几年编纂的满分作文进行了统计,结果是,属于诗歌文体的作文1篇,属于记叙文文体的作文仅8篇,其余的都是散文和议论文文体。这种情况让人费解。专家却一语道出玄机:“‘诗自古以来是一种高雅的文学样式,非当前的中学生的素养所能为。我们不提倡学生高考作文写诗歌,因为修为不到,能力不到。如果真写了,那就按照诗歌的写作要求,严格评分标准。我们的意见是,即使是文辞较精美、意境较高远的作文,一般情况下,老师的评分在40分(满分60分)上下。”那么,为什么散文、议论文容易得高分,记叙文很容易得低分呢?专家说:“议论文引经据典、纵论历史文化,散文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亮点突出,文采容易外现。而记叙文则不然,前面铺排过多,到结尾处突然‘闪亮,而记叙文的构思之妙,情感和主题之升华往往就在结尾处,可是教师阅卷时间一长,容易产生疲劳感,一篇记叙文往往看不完,教师的分数已经打好,哪里还有时间去反复体味文章构思之妙、主题情感之深刻呢?我们不搞文体歧视,但却无法回避这一阅卷的现实!”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学诗和写诗可以说是最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是写作诗歌抒发情怀的年龄,但高考却封杀诗歌,等于无情地扼杀了中学生的诗情,这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让人忧心忡忡。同时,学会写复杂的记叙文既是新课程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要求,也是各省和全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了的重点考查的一种写作能力,更何况考试作文题中,均有明确提示语,文体不限,那么在高考阅卷中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真是匪夷所思!

所幸,这种虚假浮夸的文风已经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警觉,纷纷撰文痛斥此种现象,并从更深层次探讨形成的原因,指出解决的途径。例如,近两年湖北语文高考作文阅卷开始下大力气“纠偏”,“华而不实”的作文不再受宠,相反朴素实在的作文受到了青睐,阅卷点选出的满分范文均是“有着实质内容的文章”。从该省2009年所选出的满分作文来看,确实有许多清新质朴刚健的文章,读来如清风拂面,令人振奋。

但是,一些省份的一些做法又好像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质朴无华的文章备受推崇,而稍见华丽的文章就打入冷宫。难道我们又要打着反动的旗帜,将作文风气重新推向另外一个极端?优秀作文应不排斥辞采,不排斥精美的构思,不排斥文化,不排斥历史,不排斥深邃的命意,不排斥深沉的情感……

但愿语文教育界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铺就一条健康的中学作文教学之道,为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专家组高考作文记叙文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磋商制度研究
联合国制裁制度改革的历程和对中国的启示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