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作文教学中材料的深层积累

2010-06-09 09:41郭伟霞
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写话积累观察

郭伟霞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部分学生有怕写作厌写作,学生苦恼:一是没什么可写;二是不能用准确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面对诸如此类问题,可通过摸准小学生写作“病因”,指导学生进行生活材料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等方法,训练学生联系想象及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观察 说话 写话 积累

语文教学的内容组成无外乎听、说、读、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四个字也正表现了整个的教学过程,由低年级的听和说到高年级的读和写。在这个教学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写”是语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因此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我就使学生能及时提取脑库中的材料信息的渗透性脑积累谈点看法。首先分析一下小学生现时的写作状况。

一、“看闻问切”——摸准小学生写作难的“病因”

“小学生写作难,难于上青天。”在一些小学教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此话大有夸张,但小学生作文实在难,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问之何故,便答曰:不会写,也没东西可写。通过对众多的小学教师和学生的调查,我总结出小学生作文难的几点病因,如下所述。

1.“无米下锅”——没有生活材料。

这是小学生写作最普遍,也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小学生每天的生活经历也不少,大事小事少说也有十件八件,可他们为什么会感到没东西可写呢?其因有三:一是对生活中的小事不留心,不在意;二是认为身边小事不值得写;三是虽曾有过可写的,但当时没有动笔积累下来,事过境迁,无从写起。总之,“脑库”里空荡荡的,写作的那一刻便无可提取。

2.“搜肠刮肚”——没有语言材料。

作家们写东西丰富到搜奇抉怪,而小学生则贫乏到“搜肠刮肚”也找不到词儿的地步。如果说刚入学的孩子没词儿不足为怪,可上学已几年的仍然“满世界”找不到词儿,这就不能不让人奇怪了。那么,他们学的词跑到哪儿去了呢?我想应该是学后未积累下来,或者说积累到了本子上,而不常写常用,久而久之便“肚空肠竭”空空如也。

3.“无所用心”——没有感受的灵犀。

经不断地调查了解所知,相当多的孩子对生活缺乏感受。生活内容的单一导致了他们思维内容的单一,不能用心去感受生活,写作的源泉自然就要枯竭。

4.“说写分家”——没有书面语言组织能力。

许多语文教师除了头疼学生“无米下锅”外,还发愁学生说出写不出。让学生回答什么问题,学生也会说出个一二三,可就是让他们写出来,便不知所云。这种现象说明“说”与“写”之间有相当的距离。“说”时容易,容易在所用语言都是浅显、通俗、随便的,少有严格的语法规范要求;“写”时难,难在书面表达要考虑遣词用语的得当与否,标点符号及句法规范与否等问题。“说”与“写”应该常常地结合起来,而且加强“说”的完美与规范的训练,缩短“说”与“写”的距离,使学生形成对事物的特有的语感,写作时就不至于那么困难了。

二、“对症下药”——指导小学生进行渗透性的脑积累

经过上述诸多原因的分析,我们会发现造成小学生写作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积累。这里所谈的积累并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叠加。积累有两种形式:一是浅层次的书面积累,二是深层次的渗透性的脑积累。浅层次的积累充其量只是解决了材料的来源和渠道问题,学生用这种形式积累来的东西只能形成他们的非常浅显的记忆。这种浅显的脑记忆存留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渗透性脑积累则不同,它是要求学生把浅层次积累来的东西经常地“拿”出来运用或者说经常地唤醒脑记忆中储存的东西,使它们不至于在“沉睡中死亡”,如此一来,便可以使这些储存的浅层次的脑记忆进入到深层次的脑积累中。学生有了这种渗透性的脑积累,写作时才会渐渐地得心应手。那么,这种渗透性脑积累该如何实施呢?我试从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两方面予以说明。

1.生活材料的积累。

我们让学生从课本学习、课外阅读和实践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其实这只是给他们解决了积累的渠道问题,必须对他们进行积累材料的方法的指导,而在这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有两个:

(1)有目的地观察,写作观察片断文字。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孩子看事物往往是走马观花,所以看过之后大多在大脑里没有留下什么印痕。所以,要让孩子积累材料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定向、定目标的观察指导。江苏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这方面的教学可谓行家里手。讲观摩课时,一上课他便即兴给学生进行了观察指导。下面是指导过程:

师:听说我们班有个同学叫宗帮东,我不想通过同学们简单地一指就认识他。谁愿意抓住他的外貌特征给我介绍一下,让老师在班里能够找到他?

师:朱梦迪同学,请你抓住宗帮东的特点介绍一下。

朱:宗帮东矮矮的个子,瘦瘦的脸,白白的皮肤。

师:有好几位这种长相的同学,我找不到呀。

朱:大耳朵。

师:还是找不到。

朱: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

师:(于老师指着一位同学高兴地说)找到了……

于老师这种有目的有重点的观察指导,对学生的材料积累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完全可以采用于老师这种指导方法,可以经常给孩子布置一些观察作业,然后让他们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成片断文字。比如说在开家长会之前布置观察父母外貌特征的作业,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写成片断文字,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所写辩认学生的家长。这样的观察写作作业,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有了兴趣他们便会认真地观察、描述。这些材料积累下来,以后他们再写有关于父母的文章,便有了现成的材料可以借取了。除了人物观察之外,还可以布置观察自然界的、大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作业。

在布置观察作业时,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不要贪多,一次一项即可,以免学生视为包袱;第二要作观察指导目的、重点、顺序、角度都要有所规定;第三对成功的观察片断文字要好好保存,分门别类,汇积成册,以备将来写大块文章所用。

(2)留心身边小事,写观察日记。为了让孩子克服无所用心没有感受的弊病,应该指导他们写观察日记,这与写观察片断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老师在指导此项写作时,要注意选材的指导,告诉学生写作时不必求新奇典型,但得平实真切,只要写出生活中所见所闻即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写他们当天最动心的事。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人类社会中的,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此外,老师还应作小事意义的解说示范,把自己身边的小事介绍给学生听,让他们明白再小的事情都有它的意义,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寻觅搜集类似于此的小事并思考它们的意义所在。这样的观察日记积累起来,以后要写成块的文章,学生就可以根据老师的写作要求,择其所需加工而成。

2.语言材料的积累。

据心理学家所说,人对事物的记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识记—遗忘—再识记—再遗忘,知识的记忆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才巩固下来的。我想,这巩固下来的东西便是能够及时提取出来的渗透性的脑积累信息。

小学生在写作的那一刻提取不出来的信息主要是语言材料。如果你问到他们哪个词,他们也知道,可就是写时想不出用不上。这原因是学后运用频率低没有形成主动的语言意识。所学的词语大多是在大脑里“睡眠”着,生命力就不强。写作时词语运用捉襟见肘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有赋予词语活的生命力。山东桓台实验小学的学生10分钟内能写出800字的文章,可以想象,如此成效肯定是勤积累、勤运用之功。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积累词语时,不能仅仅指给他们积累途径,还应该采用一些办法,让他们把所学词语牢固地掌握住,使所学词语“活”在大脑的信息仓库里。

(1)课前联系实际畅所欲言。课前讲故事、讲笑话、讲大街上所见所闻……总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过,说话的目的是进行词语训练,老师最好提一点儿运用词语方面的要求。

(2)课中创设情境训练说话。创设情境进行说话训练,有许多老师都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于永正老师上课想用彩色粉笔画图,可临时他才发现盒子里没有彩色粉笔,灵机一动便创设了一个“借彩色粉笔”情境说话训练:他首先让学生思考1分钟,各自准备一段借粉笔时的用语,然后组织班上练说,让学生评出说话最得体的一个。

于老师的这种创设可以叫即兴创设。还有一种创设是课文“艺术空白”的捕捉创设,即找出文中作者有意设置或者有意略过的事件过程,让学生加以想象补述。“艺术空白”主要表现在记叙性的文章中,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狼和小羊》一课最后写道:“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那么小羊的性命如何,文中没有交待,这是一个明显的艺术空白,可以让学生描述小羊的反应……

老师若能经常做这样的创设情境的说话训练,这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词语,而且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实在是益处多多的事情。

(3)课后布置说写训练作业。训练可有两种形式:①老师给定词语,让学生联系起来想象说写。即老师给定学生几个词语(不拘词性),让他们把这些词语联系起来,构思想象出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语。例如:公园、高兴、花、文明、气愤、不屑、环境教育……如果能够每天坚持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就会慢慢加强。②即兴说词语,训练提取敏捷度。课下老师或家长带孩子外出时,可以给孩子布置即兴说词语的训练,让他们走一路看一路说一路,看到什么说什么。同伴间可以展开竞赛,说的词语可以是单个的词,也可以是借用的诗文,还可以用某种修辞格形象化了的句子。总之,看到什么就马上去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比如,说看到了一排排楼房,便去想“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这样的词语;看到了花朵盛开的景象便去想“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等词;看到初春的垂柳,便去想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妙诗句;看到街上有人在吵打斗殴,便去想“大打出手”“大骂出口”等词语……

这样的训练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各种事物的语言潜意识和特有的语感便会形成,到了写作那一刻,笔墨触及了某种事物,关于它的词语便会跳跃而出,无须再苦苦唤醒。写作也逐渐自如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搜其肠刮其肚”,遣词用语顺手拈来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能愉快地写作了。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郑友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写话积累观察
寓教于乐 以评促学
小学低年段写话练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