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词句作妙语 巧用修辞谱华章

2010-06-09 09:41万清平
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词句比喻

万清平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的是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得很远。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篇应试作文,其实就是考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自荐书,如能让阅卷老师突觉眼前一亮,继而击节叹赏,大有相见恨晚之势,那岂不是给阅卷老师提供了一个为你的作文不吝加分的理由?好文章的标准不外乎文质兼美,当考生审好题,立好意,搭好架子后,剩下的就是语言表达了,此时修辞的准确运用,无疑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一、巧用表达方式以增胜

表达方式用得好,可化平淡单薄为生动厚实。例如:

1.我很悲伤。

2.老师行走在小路上。

3.风吹桃花,瓣瓣飘落,桃园里景色好级了。

从质朴地表情达意上看,这三句也算表达清晰,意思明了,但总让人觉得欠缺生动形象,那么此时不妨加工一下——

1.乌云压城,草木零落,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找不到温暖的港湾停泊。

2.雨中,老师的一串串清晰的脚印板书在弯弯的小路上。

3.吹面不寒杨柳风,她携着雾气款款而来,吹落几星湿润闪亮的花瓣;风势渐紧,纷纷扬扬的桃花如夏雨般飘然而落,又好像盈盈的彩蝶在风中翩翩起舞。红的、粉的、白的,只觉落英缤纷,馨香满园。烟雾缈缈地缭绕,怕是把我们带入了人间仙境吧!

比较一下,虽然改后意思相同,但韵味却不一样,究其原因,改后的第一句形象可感,它采用了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法,藉此营造悲凉的氛围,衬出主人公具体的悲伤心境,让人仿若身临其境,顿生“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喟!

改后的第二句,不仅形象生动,新意迭出,而且老师那辛勤耕耘,饱含责任心与爱心的职业形象呼之欲出!

改后的第三句,作者从观察角度入手,先写触觉“风”,“她携着雾气款款而来”;再写视觉“花瓣”,“湿润闪亮”“纷纷扬扬”“如彩蝶翩翩起舞”“红的、粉的、白的”;再写嗅觉“馨香满园”。作者从人的感官着笔,运用描写手段,给读者展示了一幅色彩缤纷,动感十足,馨香袭人的清新画面,让人为之陶醉!

因此,好的表达方式能使刻板平淡化为飘逸充盈,平添几许诗情画意。如细细揣摩王维的《山居秋暝》,你就会明白苏轼为什么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就会由衷地感叹“此中有深意,欲辨已忘言”了。

二、精炼词句以生辉

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作品,语言特别精雅,这是同他极端重视修辞分不开的。关于作品的修辞,他有这样一段名言:“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相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为思索困难,就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我国古代也有关于诗文炼字的“一字师”“推敲”等美谈。

从福楼拜的话语和我们老祖宗的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出精当的词句对于一篇文章生动形象的重要性。下面试以精炼动词为例加以说明。例如:

1.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余光中)

2.桥是普通的桥,两座桥墩几块条石。春驮晨雾冬驮霜,默默无闻百余年。(湖南考生《桥》)

3.黎明,一缕微曦扑进窗兮,一个翻身,扯出一串鸟儿的和鸣。(湖北考生《矮纸斜行闲作草》)

4.掬一把落红,不是黛玉掬起的那把蓝色相思,而是笑看风比路人忙,送走落红匆匆,是风送落红吗?还是嫣香落后无媒嫁与春风?想是嫁与春风了,可黛玉落泪了!红销香断有谁怜?李易安是否该叹“绿肥红瘦了”?而我却默然一笑,回首面对春风。(浙江考生《笑对春风》)

以上四句,除第一句出自名家余光中先生赞李白的诗中外,其余三句均出自历年高考考生之口,无论名家与小辈,他们的文句之所以出彩,均因为在意蕴之外使用了精准的动词。第一句中的“吐”字,活画出诗仙李白才华横溢,豪情万丈,于须臾之间便指物作诗立就,赞美伟大繁华之盛唐的情态,可谓一字传神。第二句中的“驮”字,极富童趣,用拟人之法,寓生命于无生命之物,赋予桥以灵性,体现出桥稳重而忠于职守的性格。第三句中的“扑”“扯”化静为动,展示出晨光熹微,万物勃发之丽景,可谓神来之笔。第四句中的“掬”“看”“送走”“销”“断”“怜”“笑”“面对”等一组动词,堪称动词交响曲,准确表达作者的精神追求,在引用文学历史名人的诗句与行止中,凸显小作者兰心蕙质的高境界。

三、妙“比”生花,化抽象为形象

作用阐释:比喻被称作语言艺术之花,运用比喻,可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用于议论,可使道理深入浅出;用于描写,可化一般为神奇。看看考生笔下的语句:

例1:那轻轻摇摆的柳丝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您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恋。(广东考生《芳香永存》)

例2:微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微笑是一种无声的动人的音乐,微笑是一滴悄然挂在树梢的清露,微笑是一缕映射于窗前的暖阳……(福建考生《当生活遭遇挫折》)

例3:人需要梦想,但不能只靠梦想生存,就好比鸟不能只靠风维持生命,即使风可以托起鸟儿高飞的翅膀;就好比鱼不能只靠水来生活,纵然离开了水,鱼便无法呼吸……(天津考生《留给明天》)

简析:例1中,考生精选“摇摆的柳丝”“闪闪的星星”“一抹红霞”这几个美丽的物象作为喻体,形象地描绘了母亲的美丽、多情、温柔,意境优美,意蕴丰厚;而“霏霏细雨”则融情于景,表达了女儿对母亲的真挚的无尽的思念,取喻贴切,抒情自然。

例1可谓用于描写中的比喻,达到了化一般为神奇的效果。例2与例3可谓用于议论中的比喻:例2中用“亲切的语言”“动人的音乐”“清露”“暖阳”来诠释“微笑”,表明“微笑给人生带来了美好”的道理。这些喻体,来源于对生活的挚爱和深切的感悟,准确而又颇具气势。例3中用“鸟与风的关系”“鱼与水的关系”诠释“人与梦想的关系”,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的作用。当然,比喻还可以有化形象为抽象的特殊表现,如琦君《泪珠与珍珠》一文中引用谢冰心的“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一句,则是化形象为抽象的绝妙好辞。

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曾说:“比喻是天才的标识。”可见比喻之于一篇文章的文采,何等重要!

四、“排”山倒海,化孱弱为豪壮

排比之妙,在于增强语气语势,极显才情,凸显哲思。它还可以打造出结构形式的整齐美。用于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于描写,则形象大气;用于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于说理,则让人感受到一种鞭辟入里、理直气壮的气氛。再看看考生的排比佳句:

例1: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即使自己是一棵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即使自己是一只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帆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山东考生《双赢,你我共辉煌》)

此生深谙临场作文之道,连用三个排比段,既营造出诗意般的意境,又点出双赢的主题,句式精工,回环跌宕,气势豪壮,说理形象透彻,堪称考场作文语段中的精品。

例2:邹忌有一面镜,一面真实的镜,照出他的修长身材,照出他的潇洒容貌;唐太宗有一面镜,一面叫魏征的镜,照出一代开明帝王,照出了一世贞观之治;司马迁有一面镜,一面历史的镜,照出了上自轩辕下至汉武的人世沧桑,照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湖北考生《买镜,我要特制的!》)

此生从高中教材所学篇目中,精选了邹忌、唐太宗、司马迁三个历史人物及其典型事件组装成三个排比句,用他们各自特有的明镜,照出了他们光照千古的形象,气势恢宏地高歌了帝王将相、史学文学家,精当地诠释了唐太宗的名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历史文学底蕴深厚,含义隽永,余味无穷。

由此看来,排比的精心运用,必将是极具感染力、震撼力的美句的集中轰炸,它可精炼地叙事,凝练地说理,畅快地抒情,确为作文出彩之法宝。但同时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排比只是恰到好处的点缀,如果全篇使用,则不仅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使文章陷入空洞、机械、呆板。■

猜你喜欢
词句比喻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买椟dú还珠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比喻
含“子”惯用语“人”称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