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因素与肝性脑病分析

2010-06-12 11:01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9期
关键词:肝性病原学腹水

关 琦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科 郑州 450052

重型病毒性肝炎(简称重型肝炎)病情比较严重,病死率较高,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我院近6年来收治各型重型肝炎54例,好转21例,死亡33例。其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而对并发肝性脑病者更应关注。现分析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诊断标准 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男35例,女19例,年龄2~66岁。

1.2 性别与预后 男35例,死亡 22例,病死率62.9%;女19例,死亡11例,病死率57.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年龄与预后 <20岁 9例,死亡 5例,病死率55.56%。年龄以40岁为界,≤40岁者34例中死亡19例,病死率55.9%;>40岁者11例,死亡 9例,病死率8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4 临床分析与预后 急重肝2例,死亡1例,病死率50.0%;亚重肝 19例,死亡 8例,病死率 42.1%;慢重肝 33例,死亡24例,病死率72.7%。亚重肝与慢重肝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重肝例数较少。

1.5 肝衰竭分期与预后 早期10例,死亡 2例,病死率20%;中期19例,死亡7例,病死率 36.8%;晚期25例,死亡24例,病死率96%。肝衰竭早期与中期2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衰竭晚期病死率较高,与早中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1.6 病原学与预后 甲型肝炎1例,治愈;乙型肝炎38例,死亡25例,病死率65.8%;丙型肝炎2例,死亡1例,病死率50.0%;甲型+乙型 4例,死亡 l例,病死率 25.0%;乙型+丙型4例,死亡2例,病死率50.0%;未分型5例,死亡3例,病死率60.0%;结果表明,重性肝炎预后与病原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7 出血与预后 发生出血15例,死亡11例,病死率73.3%;无出血 39例,死亡22例,病死率 56.4%;说明重型肝炎的预后与有无出血相关(P<0.05)。

1.8 腹水与预后 腹水 37例,死亡25例,病死率67.6%;无腹水17例,死亡7例,病死率 41.2%;说明重型肝炎的预后与有无腹水相关(P<0.05)。

1.9 肝性脑病与预后 表1显示,病程中未出现肝性脑病在Ⅱ级以下者预后较好,Ⅳ级以上肝性脑病预后差,Ⅳ~Ⅴ与0~Ⅲ级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

1.10 血清胆红素与预后 入院时血清胆红素为170~345μmol/L 32 例,死亡 19 例,病死率 59.4%;346~ 510μmol/L 13例,死亡 8例,病死率 61.5%;>510μmol/L 9例,死亡6例,病死率 66.7%;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T)与预后 入院时ALT<110 U/L 13例,死亡 9例,病死率69.2%;>110~ 250 U/L 20例,死亡 l2例,病死率 60.0%;>250 U/L 21例,死亡 11例,病死率52.4%。表明重型肝炎的预后与ALT无关(P>0.05)。

1.12 治疗与预后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80~120 mg静滴,1次/d,30 d为一疗程;54例中好转21例,死亡33例,病死率61.1%:亚重肝疗效优于慢重肝及急重肝(P<0.05);肝衰竭早期及中期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P<0.01)。

1.13 死亡原因 死亡33例中肝肾综合征16例,肝性脑病11例,继发性感染4例,出血1例,脑水肿1例。

表1 28例肝性脑病的病情轻重程度与预后关系

2 讨论

重症病毒性肝炎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本文对54例各型重型肝炎,包括从年龄、性别、临床分型、肝衰竭分期、肝性脑病、病原学、腹水、出血、肝功能、血清胆红素、ALT及治疗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54例中死亡33例,病死率61.1%。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年龄>40岁、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晚期、Ⅱ级以上肝性脑病、腹水及消化道出血。而性别、病原学、入院时血清胆红素及ALT的高低等因素对病死率未产生明显影响。但伴有腹水、消化道出血及Ⅱ级以上肝性脑病的病人,一般均属肝衰竭晚期病人。因此,病人的年龄、临床分型及肝衰竭并发肝性脑病是预测重型肝炎预后的三个主要标准。

作者对33例重型肝炎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死亡直接原因多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顺序为: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出血、脑水肿等,本研究结果表明并发肝肾综合征的病人病死率最高,与文献报道一致[1]。

重型肝炎预后差,病死率高,但对重型肝炎监护措施的建立,早期实验室检查的进步,新的辅肝药物的问世,以及有效方法的探索等,如促肝细胞生长素的应用等[2-3],使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已有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并不大,病死率仍在50%左右。所以,重型肝炎强调早期治疗,防治肝细胞进一步坏死及并发症发生,特异性抗病毒治疗及脑水肿处理等,对重型肝炎预后有重要意义。

[1]程国才,孙莲娜,杜捷,等.重型肝炎185例并发症防治研讨[J].临床肝胆病杂志,l997,13(1):43-45.

[2]许青田.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34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级医刊,1997,32(2):16-17.

[3]陆建林,罗筱莲.促肝细胞生长素与胰高血糖素一胰岛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比较[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8,14(3):179-180.

猜你喜欢
肝性病原学腹水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肉鸡腹水咋防治
ICU呼吸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泽芪汤联合腹水超滤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