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10-06-15 01:29白卫东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物流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物流信息化

田 青, 白卫东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物流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田 青, 白卫东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主要研究了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为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运用文献探讨法,最终建议物流行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基础建设、管理信息化、组织规划和效益指数等四个一级指标,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内容。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物流行业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用户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物流已经成为继劳动力、自然资源之后的 “第三利润源泉”,我国物流产业近些年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社会物流需求快速上升,物流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加速发展,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物流业才刚刚起步,尤其是物流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影响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及通讯的自动化;二是影响商品实物运动等操作环节的自动化;三是影响物流管理和决策的自动化乃至智能化。提升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对于降低社会生产成本,提高社会劳动效率,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如何准确定位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是当前研究的首要任务,本文即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设计了物流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1 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涵

1.1 企业信息化内涵

现代市场结构整体供大于求,市场需求多样化、产品更替快速化,这要求企业能够更快地对市场做出反应,在这一背景下信息显得尤为重要,这构成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驱动力量,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由单台计算机的应用到企业内部网络的建设再到企业外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企业间的互联互通,最后至网络社区的建立,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已进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内学者高俊书、庄美云、张莉和连刚等人对企业信息化的定义侧重于技术,本文认为企业信息化不仅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采用,更是组织资源系统整合应用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因此,综合各位学者的定义以及企业信息化本质,本文认为企业信息化可以定义为:企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对象,调动人力资源信息潜能,改进组织模式,推进企业现代化,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动态发展过程。

1.2 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及信息产品,促使企业改革组织管理,改进管理方法,形成全新的企业文化,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从属信息化大系统,其建设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评价和完善的过程。通过对企业信息化评价,一方面可以彻底检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所处阶段,并与企业的既定目标对比,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另一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并结合企业的现状,根据企业所面临的新环境和新业务而调整,同时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改善企业管理模式。诺兰模型、软件成熟度模型和技术一信息卓越模型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因此都可以成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的参考模型。

2 构建物流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基础,具体构建过程应该遵循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动态性和量化的原则,本文以上述原则为基础,借鉴已公布的企业信息化指标和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信息化测度理论和方法,结合物流企业的特点,设计出完整的物流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表1

2.1 基础建设

该指标主要考察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其中: (1)企业门户网站建设水平=(网站己有的服务对象数目/网站的服务对象数目)*50%+(网站己有的服务功能数目/网站的服务功能数目)*50%。这里网站的服务对象包括:企业员工、招聘对象、管理者、决策者、最终用户、供应商、其他合作伙伴。网站的服务功能包括:信息发布、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客户网上自助服务、员工入口、移动商务、消息自动传送、业务报警等。 (2)网络性能状况,按照局域网的带宽、数据流量、服务器、速度、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 (3)综合办公系统状况,反映企业在网络应用基础上办公自动化状况,计算机方法为: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已覆盖模块数目/办公自动化可采用模块数目)*100%。这里办公自动化系统可采用模块主要包括:文档共享、收文管理、发文管理、会议管理、签报管理、周报 (月报)管理、信息继承、信息发布、业务讨论、电子邮件、个人数据管理、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日程管理、外部电子公文交换、信息流程跟踪等。 (4)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状况,反映企业有效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信息采集手段覆盖率=(信息采集手段已覆盖的领域数目/信息采集手段可应用领域数目)*100%。这里信息采集手段可应用的领域主要包括:货物进出库、货物运输定位、政策法规、市场信息、销售状况、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等。

2.2 管理信息化

该指标主要考察物流企业已应用了哪些信息化项目以及这些信息系统的运行与利用情况,其中: (1)数据库建设情况,反映企业数据处理能力,如数据库完善程度、数据库更新周期、数据的挖掘等。 (2)网上业务交易率,反映企业网络利用的效率,其计算方法为物流企业网上实现的交易额/总交易额。 (3)信息化应用覆盖率=(企业信息化已覆盖的领域数目/企业信息化可应用领域数目)*100%。这里企业信息化可应用的领域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核心业务管理、进销存管理、人力资源、电子营销管理、客户管理、智能决策等。 (4)核心业务信息化整合程度,反映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的深广度,如业务数据的共享程度,业务流程是否实现最优控制等。 (5)企业重大决策取得信息支持程度,反映信息技术对重大决策的支持水平,如是否有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方案优选系统、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 (6)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整合程度,反映企业数据的共享程度,如货物流动是否在财务账面有所反映等。 (7)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的信息资源整合程度,反映物流企业纵向信息化的整合程度,如是否与供应商建立数据库共享机制,是否建立顾客管理机制等。

2.3 组织规划

该指标主要反映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人员安排、组织建设和制度方面情况,其中: (1)专业的信息化管理组织建设情况,反映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信息化战略落实情况,如CI0(或类似职务)的设立、信息管理部门的设立、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制定等。 (2)企业信息化投入情况,反映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如软件、硬件、网络、信息化人力资源、通讯设备等投入。 (3)企业未来信息化规划情况,反映企业对信息化战略的重视程度,如是否有详细的时间规划,是否有信息化水平升级改造的实施方案等。 (4)人力资源情况,反映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总体人力资源条件,如大专学历以上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掌握专业IT应用技术员工的比例,企业员工信息知识和技能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程度等。

2.4 效益指数

该指标主要考察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后的效益,其中: (1)库存资金占用率,反映企业实施信息化后库存成本的降低程度,其计算方法为:库存资金占用率=库存平均占用的资金/全部流动资金, (信息化实施前库存资金占用率-信息化实施后库存占用率)/信息化实施前库存资金占用率。 (2)资金运转效率,反映企业实施信息化后资金周转改善程度,其计算方法为: (信息化应用后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信息化应用前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信息化应用前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100%。 (3)企业财务决算速度,反映企业实现一次完整的虚拟财务决算所需要的时间。 (4)增长指数,反映企业实施信息化后绩效改变程度,如企业自身销售收入的增长比率、企业自身利润的增长比率等。 (5)成本降低率,反映企业实施信息化后各项成本的改善程度,如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包装成本、装卸搬运成本等。

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主要有简单线形加权法、德尔菲法和比较分析法,这几种方法在物流行业中同样适用,同时信息化评价组织也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结果,因此,在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过程中必须注重组织的工作,由于物流行业实践性强,评价小组更适合由物流经验丰富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和物流学者组成,或者交由第三方机构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

3 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对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进行了设计,由于行业的差异性,信息化本身的特点等原因,本文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指标体系中存在难以量化的项目,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整合程度、专业的信息化管理组织建设情况等,由于主观性的存在,这些指标如何赋值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一级指标权重如何确定,本文设计了基础建设、管理信息化、组织规划和效益指数四个一级指标,由于企业规模、企业业务内容等差异性,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仍然是需要研究的内容。

(3)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确定,如何确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以及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是否应该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这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

[1]于宝琴.现代物流信息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子侠,琚春华.国内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分析与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12):16-18.

[3]刘洋,林健.信息化项目的风险及应对[J].企业管理,2004(12):104-105.

[4]金勇.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4):122-123.

[5]彭赓,吕本富.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理论模型比较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4(2):51-54.

[6]程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体系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5):103-106.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for Informatiz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ial Enterprises

TIAN Qing,BAI Wei-dong (Jiang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Finance&Economics,Huaian 223003,China)

The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of logistics industrial enterpris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ialenterprises.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the 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of logistics industrial enterprises should include four primary-level indicators,namely,infrastructure,information of the management,organizational design and efficiency index.Last the paper proposes the content of the future research.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evaluation system;logistics industry

F253.9

A

1002-3100(2010)01-0096-03

2009-09-21

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 (社会发展)项目,项目编号:HAS08057。

田 青(1965-),女,江苏泗阳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白卫东(1982-),男,河北邯郸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硕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物流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