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配送的战时物资保障方式初探

2010-06-15 01:29徐进洪王韫婷郑珂璋LIQiXUJinhongWANGYuntingZHENGKezhang
物流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后勤军事物资

李 琦,徐进洪,王韫婷,郑珂璋 LI Qi,XU Jin-hong,WANG Yun-ting,ZHENG Ke-zhang

基于配送的战时物资保障方式初探

李 琦1,徐进洪1,王韫婷1,郑珂璋2LI Qi1,XU Jin-hong1,WANG Yun-ting1,ZHENG Ke-zhang2

分析了战时物资供应保障的新特点和基于数量储备的战时物资供应保障的局限性,从军事物流配送这一全新角度,初步探讨了实施战时配送式物资供应保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做法。

军事物流;配送;战时物资供应保障

任何战争都是双方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较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中国古训,对于现代战争依然是真理。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空间的多维化、立体化,作战方式方法的多样化,武器装备的高损毁,物资的高消耗,使每个国家军队的后勤保障均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例如, “9·11”事件后,美国一次性划拨400亿美元紧急资金用于反恐;美在阿富汗每月作战费用10亿多美元;美军一枚 “战斧”式巡航导弹造价为120多万美元,3个月共投掷各类精确制导导弹、炸弹1.2万余枚。如此巨大的战争消耗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有力的综合保障是无法承受的。可以说,战争就是打后勤。

1 现代战争战时物资供应保障的新特点

战争条件下的物资供应保障是一种具体的物流活动。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对军队战时物资供应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时间要求更快。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物资保障任务繁重,物资准备时间短促,加上作战进程加快,机动性大,战争形势、战场环境随时可能发生剧烈的变化,对物资的需求十分迫切。

(2)物资品类变化大。平时物流内容相对固定,多以保障人们生活、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所需物资为主;而在战时物资门类发生了很大变化,油料、武器弹药和部队给养迅速加大,各种零配件的需求和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物资品类的变化,必然给战时物资保障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影响。

(3)物流量猛增剧长。战时物资消耗量增大的趋势,决定了战时物流量增大的必然性。而且,随着各种高、精、尖武器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作战物资的损失量也日益加重,物流量必将猛增剧长。

(4)对环境的依赖性更强。物流环境对物流影响很大,特别是战时物流系统,一方面要为前线输送物资,一方面要加强防护、展开对敌斗争。

(5)组织指挥复杂。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物流保障对象多,供应的物资也不仅是一个军种的物资,而是多军、兵种的物资;同时涉及的环节、部门也多,需要组织协调内外、上下、军地等各方面关系,既要组织物资供应,又要组织对敌斗争;既要指挥建制单位,又要指挥上级加强的分队和配属民兵、民工;既要组织内部协同,又要组织与地方支前机构、地方物流企业和友邻部队的协同。

正如索普曾指出, “随着历史的推移,战略越来越多地夺取了战术的荣誉,后勤则跻身于战略和战术两者之间, (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不断改进了作战手段,新型武器陆续投入使用的结果,使得后勤工作的范围日益扩大。”实践证明,后方的供应保障能力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 基于数量储备的战时物资供应保障的局限性

在战时供应保障方面外军特别是美军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同样走过了由充分保障到精确保障的道路。回顾美军海湾战争战时物资保障,我们清楚地看到,为了赢得胜利,使保证作战部分能够获得足够的物资,携带相当的物资和大量的库存是唯一的希望,而且物资供应通常是以天来计算的。例如,在海湾战争美实施左钩拳机动中,为了保证两个军的物资供应,作战部队随军携带了可维持29天的食物和水、5.2天的油料和45天的武器弹药。在100个小时的地面战斗中,更多的物资和预备物资都要随军携带。显然传统的基于数量储备的军事物流已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物资供应保障的需要。

基于数量储备的军事物流的主要问题是:系统反应迟钝、可靠性差、效率低并且费用昂贵。大量物资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控制。数量越多其难度就越大。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陆军有4万多个集装箱运到中东后,由于战区人员不了解箱中是什么东西,集装箱运送的目的地是何处,接收单位是何部门,所以其中的2万个集装箱被迫打开,清点后重新封装。战争结束后仍有8 000个集装箱是打开的。到停战协定签订时,美军后勤仍储备有29日份的食品、5~6日份的油料和60~100日份的弹药。仅战争打响以后新增的21日份弹药,就重达29.4万吨,需要17 800台卡车在战区往返运送一次。战后,美军不得不展开一场持续一年的、被称为 “移山”的 “沙漠告别行动”,将战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运到战区的价值27亿美元的补给品,一一清理包装后运回国内,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同时,大量的物资本身也消耗大量的人力。海湾战争中,由于支持左钩拳机动需要维持额外21天的弹药,因此需要额外的17 850辆卡车。这些卡车又需要消耗燃料等等,同时每辆卡车还需要一个司机,每个司机又需要食物、水、药品和随军牧师。这种波浪式的消耗是很明显的,也是很麻烦的。管理和控制物资仅仅是费用的一部分,库存、包装和配送等等物流过程也要消耗大量的资源。除了大量的费用外,战时军事物资供应系统中大容量的仓库是战略要地,需要派兵保护,这将大大影响战斗的灵活性。

3 运用军事物流配送实现我军战时物资供应保障

发达国家对军队的物资供应与补给研究起步较早,其中军事物流配送就是美军率先采用的一种先进、科学带有社会化性质的流通体制,是一种更为合理、高效的现代物流方式,具有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和提高军事物流综合优势的特殊作用。

军事物流配送,是指一定的物流主体单位根据部队用户的要求,在流通据点对其所需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等进行分类、编配、加工、备齐,并按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定点、定时和定量送交部队用户的物流活动。它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在战场透明和全资产可视的基础上,精确预测部队需求,快速响应战场变化,灵活调度有限的保障资源,合理组合运用各种保障力量,以主动配送代替被动补给,以直达运补代替逐级前送,以动态物流代替静态储备,以速度换数量向作战部队提供物流保障,并对保障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指挥控制,实现在准确的时间、地点为作战提供数量准确、质量合格的物资与技术保障。两种物资供应方式的差别如表1所示。

表1 两种物资供应保障方式的区别

3.1 我国发展军事物流配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储备的物资最终是需要输送到部队,通过何种形式和路线,以什么方式供应,就构成了战役层次的物资配送问题。原来一提起军事物流系统,人们总会想到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例如大量的武器弹药、油料、武器配件等等。特别是我军传统的基于储备的军事物流,对于我军保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1)物资的接收发出不能及时明确所申请物资的状态。这就造成了部队不断提出申请,而物资供应保障部门不断供应,造成了大量的物资要么 “供得上,用不上”,要么 “用得上,供不上”。

(2)供应方不能及时把握部队需要。军队的下一步行动的不确定性使得物资需求更加复杂。当面对需求剧变、数量巨大的物资供给时,作战部队估计所需物资的内容和趋势是相当困难的。

(3)供应过程中存在两大缺陷,即中间环节太多,造成效率低下;各保障层次大量储备,浪费现象严重。

随着我军 “科技强军”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我军的军事物流理论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军现行的后勤保障采取的携行、就地筹措、后方供应等模式已不能满足未来信息化联合作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军借鉴美军等发达国家实施军事物流配送保障的成功经验,结合大联勤改革的建设成果,让我们的军事物资供应保障由充分保障向精确保障的方向发展,积极探索 “配送式”物流保障新模式。

3.2 我军实施战时配送式物资供应保障的具体做法

(1)准确预测部队需求。通过军事演习,可以为各类主要物资制定平时使用系数、战时使用系数和作战损失系数等,以此实现对作战部队需求的准确预测。另外战时物资保障的实际需求可以直接反映到建制部队,提出保障申请,据此主动实施保障,并在此基础上对变化的保障任务进行实时的调整。

(2)在库存规模上,实现保障梯次中补给品储备的最大限度压缩, 库存物资的规模是由当时的保障任务,而不是由历史数据的统计决定的。以适量的补给品的快速流动和灵活调遣满足作战部队需求。在整个基于配送的军事物流系统中,物资只是在仓库中做短暂的停留,更多的则是处于不断的快速移动当中。

(3)在过程的控制上,实现战略、战役、战术各补给环节的联合全资产 (至少是部分资产)可视化,对补给品实行从采购→基地仓库→后勤保障部队→建制部队的全程跟踪。

(4)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补给环节,实现由一体化的联运系统从补给源头对一线战斗部队的直达保障。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制订完善各类各项物资管理体系,组织各类人员培训。

(5)实现统一领导,将战略、战役和战术级后勤编组成一个结合严密的统一体,设想可以成立类似 “战时物资保障部”的组织,作为战略后勤指挥机构,由后勤装备部门人员参加,统一负责物资供应保障。以下各级后方指挥机构负责各级物资保障的配送和申领。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4 应注意的问题

(1)拥有制信息权是实现战时物资配送的前提。

在以物资配送为基础的系统中,后勤所追求的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后勤 “管线”中全资产的可见性,并根据精确预测的作战部队的需求。因此,对于信息权的控制就成为重中之重,并且是实现之后一切后勤活动的前提。

(2)加强协调,理顺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关系,实行战时集中化管理。

平时后方综合仓库归口后勤司令部管理,这种归口管理只是协调,没有人、财、物管理的实质内容,形成不了责、权、利关系,管理效果实质上不是特别明显。然而,战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的物资管理部 (局),对战时物资实施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已达到最大限度的一体化供应保障。

(3)扩大社会化范围,保持军队后勤队伍高效精干。

让企业参与军队物资保障甚至是战时一线的后勤保障,已成为解决军队后勤难题的一条现实途径。例如,在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中,在美英联军中有一群不是军人却胜似军人的 “秘密部队”。这支部队就是在战场上为美军提供后勤服务的军事承包商的员工。从经济角度来说, “商人参战”能使军队能够保持一支精干高效的后勤队伍。军队就不必花费巨资培训各类专门人才,不必保持庞大的后勤队伍,同时,发挥商业部门竞争和规模经济优势,可以大幅度降低军队保障的成本。

(4)接口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们应当注重部门之间、军地之间接口的建设和管理,如建立军地一体化物流网络,统一部门之间、军地之间物资编码标准和设施设备标准,加强信息安全保密等。

[1]王进发,李励.军事供应链管理——支持军事行动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4.

[2]王猛,何亮.从伊拉克战争看军事物流的发展趋势[J].物流科技,2004(1):63-64.

[3]黄文寿.外军后勤研究[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

[4]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训练部.战时物资保障[M].北京:后勤学院出版社,1984.

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for Distribution-Based Material Supply Mode During the Course of War

(1.军事交通学院,天津 300161;2.63820部队,四川 绵阳 621000)
(1.Academy of Military Transportation,Tianjin 300161,China;2.The Army of 63820,Mianyang 621000,China)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bout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 supply mode during the course of war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amount-based reserve,from the new point of view on military logistics distribution,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distribution-based material supply during the course of war are preliminary researched,then effective modus operandis are given.

military logistics;distribution;material supply during the course of war

E075

A

1002-3100(2010)01-0114-03

2009-09-03

李 琦(1981-),男(回族),山东济南人,军事交通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硕士研究生,中尉,研究方向:军事供应链理论与应用;徐进洪(1984-),男,四川泸州人,军事交通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硕士研究生,中尉,研究方向:军事供应链理论与应用;王韫婷(1977-),女,黑龙江滨县人,军事交通学院基础部计算机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与通信工程;郑珂璋(1985-),男,陕西咸阳人,63820部队。

猜你喜欢
后勤军事物资
后勤服务
被偷的救援物资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救援物资
PKPM物资管理系统应用实践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