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细菌培养及综合治疗分析

2010-06-19 00:29岑佑江
中外医疗 2010年21期
关键词:抗菌素三嗪致病菌

岑佑江

(贵州省黔西南州妇幼保健 贵州兴义 562400)

我科2005~2006年根据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对盆腔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2006年住院及门诊诊断共诊断慢性盆腔炎32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7岁,平均37.14岁。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新药(中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盆腔炎之诊断标准[1],并排除排除外阴及阴道炎。

1.2 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常规消毒外阴后,用灭菌棉拭子取宫颈管内1~2cm分泌物,送检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采用自制或外购药敏试纸常规鉴定。以抑菌圈直径大小作为判定敏感度高低的标准,>10mm为敏感,<10mm为不敏感。

1.3 治疗方法

本组32例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静脉滴注甲硝唑;口服妇科千金片,每次4片,1d2次;每日1~2次下腹部超短波理疗。细菌培养阳性组:根据药敏实验选择1~2种抗菌素静脉给药3~5d,后改为口服,疗程2周;细菌培养阴性组:头孢三嗪2.0g,用法与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1.4 疗效判定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妇科检查正常,半年内无复发;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明显改善,有包块者包块缩小明显;好转: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显著性差异性检验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药敏实验

32例标本中14例培养出致病菌,占43.75%;18例无细菌生长,占56.25%。细菌培养单一细菌阳性7例,2种细菌阳性4例,3种细菌阳性3例;致病菌敏感性排在前3位的抗生素分别为万古霉素(85.71%)、克林霉素(71.43%)、头孢三嗪(52.38%);而不敏感排在前3位的抗菌素分别为卡那霉素(95.24%)、青霉素(90.48%)、庆大霉素(85.71%)。

2.2 治疗效果

细菌培养阳性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2.86%,明显由于阴性组(P<0.05)(表1)。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产科常见病,是由各种原因使下生殖道病原体移行至上生殖道而引起。

本组3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细菌培养阳性14例,占43.75%,致病菌种类复杂,多数为条件致病菌,其中大肠埃希氏杆菌以检出率35.71%居首位,与国内报道[2]相似,部分患者存在2~3种致病菌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凭经验用药是难以见效。本组致病菌敏感性排在前3位的抗生素分别为万古霉素(85.71%)、克林霉素(71.43%)、头孢三嗪(52.38);而不敏感排在前3位的抗菌素分别为卡那霉素(95.24%)、青霉素(90.48%)、庆大霉素(85.71)。细菌培养阳性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提示临床上应重视合理应用抗菌素,以增强疗效,减少细菌抗药性发生几率。另外,甲硝唑对检出致病菌均不敏感,但可以控制盆腔厌氧菌滋生,改善盆腔环境,利于病情恢复。

结果表明,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素,辅以中药和理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慢性盆腔炎治愈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表[例(%)]

[1]陈贵廷.最新国内外疾病治疗标准[M].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907.

[2]卢家镇.对盆腔炎宫内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188~189.

猜你喜欢
抗菌素三嗪致病菌
爱眼有道系列之七 维护眼表菌丛,合理使用抗菌素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三嗪—罗丹明型铁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新型三嗪类氮-硅成炭剂的合成及其热稳定性
内含双二氯均三嗪基团的真丝织物抗皱剂的合成
三嗪型二苯乙烯荧光增白剂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解析
抗菌素用药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