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教育从好习惯开始——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四小学养成教育特色纪实

2010-06-19 09:51肖昌斌李长明饶小平张建林
湖北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新洲区习惯特色

◎/本刊记者 肖昌斌 李长明 特约通讯员 饶小平 张建林

“我的孩子明年就要读小学了,提前给你说一声,一定要给我的孩子留个名额啊!”太多熟人的预约成了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四小学校长张雷英甜蜜的烦恼。而在五年前,张雷英还在为学校招不到学生而着急。带着不良习惯走进学校的学生,总是带着良好习惯走出学校。学校虽在邾城街偏于一隅,却门庭若市。有人说,教育就是把很多东西都忘记了之后,留下来的东西。对邾城街第四小学的师生来说,如影相伴的是良好习惯,这是教育最本质的东西,也是学校最大的特色。

在夹缝中追寻特色

邾城街第四小学位于新洲区邾城街城乡结合部,1999年由邾城街周边几个自然村的村小合并而成。当时在校学生仅有350人,这在平原地区只相当于一个教学点。学校与区内几所王牌学校直线距离都在4公里以内,学校条件和办学水平的巨大悬殊以及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把学校逼上了绝路:学校要么在布局调整中撤销,要么在竞争中被慢慢“吃掉”,要么另辟蹊径壮大自己。

面对竞争和危机,学校只有跳出夹缝,才能谋求新的出路。新洲区农村有大批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数量大,但全区没有一所寄宿制学校能够满足留守儿童的需要。2005年,学校以创办寄宿制学校为突破口,扩大学校规模。学校在区教育局及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筹集资金,征地15亩,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新建学生公寓和餐厅等,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吸引了大批留守学生。

学生数量的骤增让张雷英忐忑不安。留守儿童因存在爱心缺位、监管缺位、学习缺位、生活缺位等原因,学生习惯极差,管理成本很高,安全隐患很大,提高教育成绩很难,学校必须突破这些难题。

“学生数量多只能称为大学校,有特色才能成为名校。”张雷英认为,创特色学校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依,别人的模式不能照搬照抄,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寻求个性。留守孩子的共同特点是习惯差,而好习惯正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石。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不仅可以降低管理成本,解决学校的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抓住了教育的本质,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学校的特色发展构想得到了新洲区教育局局长杨志勇的赞同,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邾城街教育总支干事陈才坤帮助学校特色发展理清了思路。

“让良好习惯从养成起步,让美好人生从教育启航。”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张雷英暗下决心,要让养成教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做到极致成特色

在邾城街第四小学,记者看到了一幕幕深感震惊的场景:1800多名学生同时就餐,整个餐厅里只有筷子和餐具碰击发出的声音。有人举手,生活老师走过来,根据学生需要加饭。所有的餐盘里都没有剩饭剩菜。学生就餐结束后,有序走出餐厅,无一丝杂乱,无一点吵闹。就寝时间,学生的洗漱都静悄悄地有序进行,等待洗漱的学生没有一人吵闹,安静地坐在床上边看书,边等待。

邾城街第四小学的养成教育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开始并没有得到家长的认同。个别家长极不情愿,认为学校在吃饭、睡觉时都不让学生说话,处处要求学生行为规范,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活泼好动的天性就此被扼杀了。

张雷英意识到,养成教育是非常复杂的教育,不仅涉及到每个学生个体,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开展养成教育不仅需要一流的办学条件,更需要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全员参与,学校和家庭紧密联合。

面对家长不理解,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了“好习惯伴我成长”养成教育启动暨签名仪式,召开教师会、主题班会和家校联络会,学校经常举行家长会,邀请家长来学校参观。下发《家校联系卡》,与家长签订《文明公约》,让师生及家长共同认识到开展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一到课间休息时间,看到热闹沸腾的操场,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生龙活虎,阳光灿烂,尽情地进行着各自喜欢的体育项目,家长们对学校有静有动、张弛有度的养成教育就释然了。

“既然要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就要把它做到极致,否则不能称之为‘特’。”张雷英提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养成教育这一特色来抓。

在邾城四小参观,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运动场等,而是学校墙壁上挂的一幅幅“校园之星”和“良好习惯从养成起步,美好人生从教育启航”“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好花好景共赏,美德美行同存”等格言警句,以及“今天是娃娃,长大我当家”“爱学习、爱生活、爱他人”等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教室的外墙上过去挂的是科学家和伟人的照片,把养成教育确立为学校特色后,就都换了。”副校长张建林告诉记者,学校从管理制度的设计到校园文化建设,从师资的配备到校本课程开发,每一个细节都从养成教育的角度来设计。

很多学校都是把最好的老师放在毕业年级,对教学成绩“把关”。而在邾城四小,把关老师却在起始年级,一年级的老师是教学经验最丰富的,责任心最强的、最有爱心和耐心的。邾城街第四小学的老师们都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可塑性最强,养成教育抓得越早越好,难点在起始年级,重点也在起始年级。

2009年暑假,学校组织教师一道编写了《优秀学生成长计划》《养成教育手册》两本校本教材,将养成教育纳入课表。在开展养成教育实践中,学校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并将教师的实践论文、学生的成长日记、家长的教子心得汇编成《只做不思则愚,只思不写则浅》《在养成中起步,在日记里成长》《做成功父母,伴孩子成长》三本养成教育成果集。

学生的评价制度也围绕养成教育开展。袁佳乐入校时行为习惯差,英语也学得不好。老师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份帮扶计划,定期给他辅导功课,并派班长引导、监督他的行为。班长每发现袁佳乐改掉一个不良习惯,就发给他一颗小星,并在教室十星级学生名单上予以公示。在不断地激励作用下,学期结束时,袁佳乐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还被评选为“养成教育之星”,照片被放大并放入精美的大相框,悬挂在教室的外墙上,让他十足地过了一把“明星瘾”。

分数和安全被很多老师戏称为悬在头上的“两把刀”,而邾城街第四小学的老师们没有刻意去追求成绩和安全,也没有单刀直入地抓学生安全教育,抓教学质量提高,而是紧盯着习惯做文章。“无心插柳柳成荫”,五年来,学校不仅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而且教学质量随之逐步提高,现在已处于新洲区的前列。

极致在细节打磨中铸就

好习惯说到底是由吃饭穿衣,说话走路,读书写字等等细节构成的。要把养成教育特色做到极致,就要一个个打磨这些细节。

“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一开始就是老师不断地提醒与反复纠正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打磨一件玉器,需要的是耐心和细致。首先是做好一日规范,然后将一日规范变成一周规范、一月规范、一年规范乃至一生规范。”一年级的把关老师陈俊告诉记者,学生刚入学一个月,不良习惯千奇百怪,是老师们最累最苦的时候,老师们常常是早上六点半到校,晚上八点半回家,在校时间长达十四个小时。

高子杰刚入学时常常不洗脸、不穿鞋、不洗澡。为了让他洗澡,陈俊老师可是费尽了心思。第一次让他洗澡,陈俊悄悄对他说:“高子杰,其实老师和小朋友们很喜欢你,可是你总不爱洗澡,身上有股很难闻的气味,老师和小朋友们都不愿和你一起玩。”陈老师的激励,让高子杰大胆地走进了浴室,在陈老师的帮助下,他洗得干干净净。出来后,陈老师直夸他:“你真香,老师和小朋友都愿意和你玩了。”在学校坚持洗澡一周后,陈老师又鼓励高子杰,回家坚持洗澡,给爷爷奶奶一个惊喜,周一到校时,老师还要闻身上是不是跟在学校一样香。陈老师还打电话告诉高子杰的爷爷奶奶,一定要用鼓励的方式让高子杰在家里坚持洗澡。就这样反复训练,坚持了一个月之后,哪一天要是不洗澡,高子杰还闹着要洗。

小孩子的书本和作业本的角常常会卷折,而在邾城街第四小学的教室里,记者看不到一本卷角的书或作业本。这一结果,是老师们经过很多次反复要求和提醒形成的。现在学生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行为定势:拿到书或作业本时,先用手按一按两个角,每一次收起来时,先把它按平整,然后摆放整齐。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先做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老师的板书、批改作业也都是一笔一划、是工工整整,很多老师还临摹字贴练字;让学生上下楼梯靠右缓行,老师总是处处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校园里讲普通话,老师总是时时带头讲。

采访时,接触的几位老师,嗓音都是嘶哑的,但脸上却洋溢着幸福。他们明显能感受到,随着年级的升高,管理起来越来越轻松。偶尔有个别学生行为不规范,老师只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学生就心领神会,并立即纠正。学校每次的家长会都成了家长对老师的感激会。家长们只要说起孩子变化的点点滴滴,就激动得掉下眼泪,有的家长会情不自禁地站起来给老师鞠躬以表达谢意。家长们真诚的语言和朴实的举止深深地感动着每位老师,他们为自己辛苦地付出而骄傲,一种职业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特色的力量

“老师好”“领导好”……走在邾城四小的校园里,络绎不绝的问好和敬礼让记者和陪同的张校长应接不暇,一个个孩子都那么彬彬有礼,而这一切是那么自然、真诚。良好的习惯已经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发芽、成长,变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并影响着学生及其家庭,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一笔财富。

年仅10岁的小姑娘李若曦,回忆起自己爱挑食的毛病总是很惭愧。李若曦是五年级的时候从徐古镇中心小学转过来的。她家庭条件非常好,从小爱挑食,想吃什么父母就买什么。只要她提出来的要求,新洲买不到,父母就开车到汉口去买,孩子挑食的坏毛病让家长十分无奈。在学校寄宿了一年半之后,她不再挑食了,并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关心他人。现在,每天早上起床后,她还帮助睡在下铺的小妹妹扎辫子。

二(4)班王小华的母亲听说要开家长会了,专门请假从广州赶回来参加学校的家长会。2010年春节,王小华父母回家后发现,儿子像彻底变了个人:吃饭再不用妈妈喂了,能用普通话给父母交流了,适时提醒妈妈该给他换衣服了,还告诉父母要讲卫生。他的一举一动让父母十分感动。在学校有许许多多个“李若曦”“王小华”。今年“三八”妇女节,学生们纷纷主动用书信和画的形式向妈妈表达养育之恩,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成长而感到由衷地高兴。

好习惯影响并改变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家长。一个爱抽烟的学生家长在家长会上讲起了在学校丢烟头的感受,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他抽完烟后习惯性地一扔,而与他同行的老师却随身弯腰拾起烟头用纸包好放进自己的口袋里。老师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举动,让他始终难忘,他努力克制自己下次进校园后再也不抽烟了。其实,这只是学校里一个最常见的动作,再小的一片纸屑,都逃不脱师生的眼睛,只要谁第一个发现了,都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弯腰拾捡姿势。

“我希望从邾城四小走出去的学生,在不戴校徽、不穿校服时,由于他们良好的行为举止,也会让公众马上就辨认出他们是四小的学生。”执著的张雷英追求的是让好习惯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财富。

当行为高于规章制度,提醒成为多余时,那是文化力量发挥了作用。养成教育已经成为邾城街第四小学的特色文化,浸润着每一个师生。

猜你喜欢
新洲区习惯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上课好习惯
中医的特色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完美的特色党建
抢抓机遇 砥砺前行——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创建“品牌建设示范乡镇”掠影
鲁班文化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第二初级中学为例
武汉市新洲区老促会:目标精准 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