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方法与临床应用

2010-06-20 06:42海日古丽周海荣吕安坤胡雅斌
中外医疗 2010年26期
关键词:小睡时间常数正常人

海日古丽 周海荣 吕安坤 胡雅斌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睡眠障碍,以过度的白天思睡、碎倒、睡前幻觉和睡瘫为特征,患者临床“四联征”表现少见,以某一个症状表现者较多,常需与发作性疾病、嗜睡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相鉴别,多数学者认为发作时与REM提前有关。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青少年多见,我国患病率较低,发达国家较高,约为0.03%~0.16%。该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与精神紧张、脑外伤、轻度感染、发热、药物滥用或妊娠有关。本病自首发症状起至确诊,平均为14年,误诊率较高。现将作者近年来对MSLT方法及应用结果作以介绍,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睡眠研究室自2004年以来对9例发作性睡病、20例OSAS患者和20名正常人分别进行MSLT试验,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性。

1.2 试验方法

1.2.1 实验室 为无干扰的单人屏蔽室(遮光、隔音,室温18~25℃,湿度50%~60%)。

1.2.2 描记技术 (1)澳大利亚康迪E系列多导睡眠图(PSG)系统或美国尼高力可调增益、时间常数、滤波的脑电图仪。电极安置及参数:第1、2导为眼动图(LOG、ROG),于左(或右)眼外毗向上(或下)向外各lcm处分别与右、左耳垂相导联,速度30s/帧,时间常数0.4s,高频滤波30Hz,低频滤波1Hz,增益50μv/cm,在进行MSLT时,为增加REM活动的检出率,可增加眼动图(RUE、RLE,放置于右眼上、下,分别与左、右耳垂相导联),用于记录眼球的垂直运动,参数同上;第3、4导为脑电图(C3、C4,按10~20系统法选点),左、右中央与右、左耳垂相导联,参数同上;在进行MSLT时,为更准确判断睡眠分期,可增加脑电图(O1、O2,按10~20系统法选点并与左、右枕与右、左耳垂相导联);参数同眼动;第5导为肌电图(EMG),下颌中线旁开各1cm处相导联,时间常数0.03s,高频滤波90~120Hz,低频滤波5Hz,增益25μv/cm。各相应部位用磨砂膏打磨脱脂后,脑电电极用火棉胶固定,其余用防敏胶布固定,电极间阻抗≤5000Ω;第6导为心电图(EKG),时间常数0.12s,高频滤波150Hz,低频滤波1Hz,增益1mv/cm(必要时调整)。(2)夜间PSG描记有口鼻气流图、鼾声图、胸式和腹式呼吸动图、血氧饱和度监测和体位图,而MSLT则在患者有打鼾主诉时才增加呼吸气流和鼾声图。(3)试验要求:受试者试验2周前禁用影响睡眠潜伏时间和REM睡眠潜伏时间的药物,并做好1~2周睡眠记录,在MSLT前做1次标准PSG描记,睡眠时间6~8h。次日早上工作人员讲述检查的方法和目的及注意事项,解除心理紧张,并于标准PSG检查结束后120min开始第1次小睡检查。

表1 3组睡眠次数比较[例(%)]

表2 3组SOREMPs比较[例(%)]

表3 3组睡眠潜伏期比较(x-±s)

1.2.3 试验流程及方法 检查开始前30min吸烟者禁烟→前15min停止剧烈活动→前10min检查前准备→前5min生物定标→前45s嗜睡程度问卷调查→前30s受试者取舒适睡姿→前5s发出标准睡眠指示→关灯检查开始→检查结束开灯、检查后睡眠状况问卷调查。每次小睡检查持续时间由受试者睡眠情况决定,如果受试者未能入睡,则试验应在关灯后20min时结束,如果受试者入睡,则在入睡后继续观察15min结束检查。第1次小睡检查结束间隔2h进行第2次,如此反复共5次。

1.2.4 注意事项 检查过程中患者应着平时白天的服装,并由睡眠室工作人员或家属监督,在每次小睡检查之间适当活动、不得打盹、入睡、不得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1.3 分析与诊断

1.3.1 结果分析(根据成人睡眠分期规则R£K)(1)睡眠潜伏期:上床试验开始至S1出现的时间;(2)睡眠次数:5次试验中睡眠(出现Sl~S4或REM睡眠为准)次数;(3)入睡期REM睡眠次数(sleep-onset REM,SOREMPs)。

1.3.2 诊断标准 (1)睡眠潜伏期:一般发作性睡病<5min;5min<嗜睡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0min;正常人>l0min;(2)睡眠初始出现REM(sleep-onset REM,SOREM):发作性睡病≥2次,嗜睡症等<2次;正常人一般无SOREM;(3)睡眠次数:发作性睡病>2次,正常人一般不超过2次。

2 结果

试验组与OSAS组和正常对照组睡眠次数、睡眠潜伏期和REM出现次数比较,见表1、2、3。

3 讨论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是根据发作性睡病白天思睡和REM(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提前的特征所进行的客观试验方法。是当前临床上认为测定白天嗜睡的“金标准”而被常用,它不但有助于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对原发性嗜睡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皆有诊断价值。MSLT诊断敏感度为84%,特异性为96%,国内外已广泛应用。

根据国际发作性睡病的诊断标准,凡在5次试验中,平均睡眠潜伏期<5min或出现2次或2次以上SOREMPs者,可作为发作性睡病的诊断标准,同时应结合临床资料。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发现在脑外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正常人中也可发现睡眠始发REM睡眠,但一般不超过2次,其机制研究发现与REM睡眠神经发生器和调节器的功能异常有关,对于正常人的出现与REM睡眠剥夺有关。因此对于发作性睡病的诊断有可疑的病人,有必要1周后重复MSLT检查。必须强调:(1)标准PSG检查结束前,若受试者处于REM睡眠中,不应叫醒,否则受试者可能在第1次小睡时出现反跳性REM睡眠;(2)测试时间:最好在标准PSG结束后90~180min进行第1次试验,否则将影响试验结果;(2)前一夜睡眠不足不可进行;(3)小睡次数:尽管个别患者2次能确诊,必须强调5次试验做到底。有资料统计另有7.8%患者在第5次才出现SOREM睡眠;(4)避免“最后一次检查效应”,受试者因为即将完成检查而情绪兴奋,致使睡眠潜伏期较前显著延长,或无法入睡的情况发生;(5)儿童检查问题:儿童易受环境影响而紧张不安和对检查的目的、意义不理解,以及急于回家等,均易于人睡后警醒或潜伏期延长,也难以出SOREM,可导致误诊。故对儿童应多加解释安慰,并尽可能熟悉检查环境。

[1]童茂荣,裴兰,童茂清.多导睡眠图学技术与理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2004,10:173~184.

[2]刘秀琴,孙鹤阳,黄颜.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在有白天过度嗜睡主诉患者的应用[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5(3):165~167.

[3]李冲,杜好瑞,谭春英,等.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方法与临床应用[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5,12(4):196~197.

[4]American Sleep disorders association.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A].In:Diagnostic and coding manual[M].Minnesota:American Sleep Disorders Association,2001:22~23.

[5]RECHTSCHAFFEN A,KALES A.A manual of standardizedterminology techniques,and scoring system for sleep stages ofhuman subjects[M].Washington DC:U.S.Department of Health,Education,and Welfare,1968:141~143.

[6]Aldrich MS,Chemin RD,Malow BA.Value of the multiplesleep latency teat(MSLT)for the diagnosis of narcolepsy[J].SlPr.n,1997,20(8):620~629.

[7]Kapen S,Cordon IL.Polysomnogaphic evidence for REM dys-function in non-narcoleptics[J].Sleep,2003,26(Sup,1):288~289.

猜你喜欢
小睡时间常数正常人
小睡
热电偶时间常数检测分拣系统设计
小睡熊迷路了
靠脸吃饭等
在春的屋檐下小睡
正常人视交叉前间隙的MRI形态特征
正常人大脑皮层言语分区结构性不对称研究
瞬变电磁视时间常数tau成像分析与应用研究
关于一阶电路时间常数求法的讨论
伺服电动机的时间常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