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韩家园日军侵华罪证遗址的发现和重要意义

2010-06-30 07:28陈晓燕
黑龙江史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工事侵华日军战壕

陈晓燕

(大兴安岭地区文物管理站 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00)

近两年,随着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深入开展,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文物普查工作也有较大收获。位于大兴安岭地区韩家园林业局的侵华日军遗址近两年逐渐为人所重视。经过多次调查,该地区存在大量的侵华日军地面和地下建筑基址以及战斗工事遗迹,并且发现了大量日伪时期遗物。这些侵华日军遗迹和遗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一、遗址概况

遗址位于大兴安岭韩家园林业局西北16.3公里处的林区内。遗存主要分布在外倭勒根河支流阿木卡其河畔,以438高地为基点,沿西坡自上而下分布。山顶和山坡多分布有战壕和瞭望塔等战斗工事,山下平地主要分布有建筑基址和附属设施。一条西北——东南向的外河防火公路贯穿整个遗址,工事和建筑基址都分布在公路的东北,水井食堂等遗迹都分布在公路西南侧(如图)。

二、主要遗迹与遗物[1]

1.建筑基址

建筑基址主要分布于山脚下的平地,经过初步调查为11处,大部分淹埋于地下。经初步调查和清理,重要建筑基址以下4处:

栖林学堂[2]:位于半山腰处的树林中,是一处长方形建筑基址,长20m,宽14m。墙基础为砖石结构,大部分被地表土和植被覆盖,部分墙基露出地面,高度在30~40cm。该遗迹经过简单的清理,发现大量火烧过的木头,地表还散布有碎玻璃、铁皮、铁钉和碎砖块,发现的砖块厚12cm,宽5cm。该处遗迹功能据推测为学堂,是日军培训山林队、汉奸和特务的场所。

二号学堂:位于栖林学堂西南部的平地上,是一处长方形建筑基址,长30m,宽15m,墙基以砖石为主。大部分被地表土和植被覆盖,部分砖石墙基裸露出地表,在遗迹南部还发现一圆形深坑。遗迹地表散落大量碎石、碎砖、碎玻璃、铁皮。

指挥部:位于整个遗址的中心区域,栖林学堂的西北,防火公路的东北,该处建筑遗迹主要由生活区和工作区两部分组成。生活区为一处方形建筑基址,边长10m,在居住区内发现有水池和火炕两处重要遗迹。水池为圆角长方形,由砖、石和混凝土筑造,外边长2.3m,宽1.5m,底部长1.6米,宽0.8米,深45cm,推测为洗澡用。在距离水池2米处,有一方形火炕,火炕为砖石和混凝土筑造,长2.6m,宽2.2m,在火炕的东南和西北两角还看到烟道进出口。根据水池和火炕推测该位置为日军军官和士兵的居住场所。在距离生活区50米处,有一处高于地表的建筑基址,但是大致范围不是很清楚,在这一地区发现电话一部,推测为指挥部的工作区。该指挥部整体为四合院建筑,面积据推测有500m2,生活区和工作区都属于这一部分,但是目前该区域整体范围尚不清楚,还有待日后更详细科学的调查和发掘。

劳工食堂:位于整个遗址的东南角,为一处方形建筑基址,边长20m。在该范围发现灶台一处,为水泥制,长方形,长1.5m,宽1.3m,灶眼为圆形,直径约90cm。在该遗迹南部发现破损的铁锅一个。该遗迹推测为劳工用餐场所。

2.战斗工事

在位于平地的建筑基址的北侧山坡上,分布有大量战斗工事遗迹,主要为战壕、通信壕、掩体、岗楼、碉堡等。尤其以战壕和通信壕最为密集,这些战壕和通信壕交错分布整个山坡和山顶,将个山头的掩体、碉堡和岗楼相连接,目前保存较好,很多战壕清晰可见。这些战斗工事经过简要清理,有以下几处比较重要:

一号工事:位于遗址北侧的一个小高地上,由战壕、通信壕、掩体和一处保存完好的石砌碉堡组成。战壕宽约1m,深50~60cm,呈环形围绕,在战壕上还有几处较深的坑作为掩体,战壕与通信壕相连接,通信壕向外延伸。在战壕附近有一圆形石砌碉堡,直径约为2米,高50cm。

二号工事:位于指挥部北部最高处438高地上。由战壕、通信壕、掩体和一处木造岗楼组成。木造岗楼原有50米,08年倒塌。目前地面仅残存有倒塌的木条。该处处于整个遗址的最高地,在这里可以俯瞰到整个遗址。

三、四号工事:位于另一处较高的高地,这两处工事同样由战壕、通信壕和掩体组成。通信壕盘结交错,将个山头的工事相连接。

五号工事:是距离平地建筑最近的一处工事,就位于栖林学堂北部50米处,该工事位于一小块高地的边缘,有椭圆形分布的战壕组成,在战壕外面向山底的一侧有两处突出的深坑作为掩体。

3.主要遗物

该遗址发现遗物较多,多地表采集,主要以铁器瓷器为主。瓷器主要为电磁瓶碎片和瓷碗碎片。铁器锈损严重,有铁锹、铁钩、铁饭盒、罐头盒、水壶、铁丝网、炉圈、铁锅、水桶、井抽子构件、合页等,另外还发现分别带有“朝鲜石油株式会社”和“满洲国专卖统局”字样的油桶,油桶上还有不少弹孔。在指挥部还发现锈损电话一部。

三、遗址历史背景

根据地方志和党史记载,1934年,以铃木喜一为指挥官的日本侵略者进入大兴安岭林区,开始了十几年的侵略和统治。铃木喜一在该地区建立的司令部是一座四合院的建筑,铃木喜一本人以及14名士兵居住在司令部。除此之外,日军还建有物资仓库、粮库、弹药库以及奴化当地鄂伦春民族的学堂。为保护司令部以及周边建筑,部队在山坡上建立岗楼和战壕。

司令部建立之后,日军在这片土地上进行了野蛮的殖民统治。在政治上,日军不仅实行征兵制,强迫该地区19岁以上的青年加入伪满洲国部队,还对鄂伦春民族进行奴化,培养鄂伦春族的特务和汉奸,挑拨鄂伦春民族和汉族人之间的矛盾。经济上,日军在该地区开设才金矿、煤矿,盗伐森林,疯狂掠夺大兴安岭的宝贵资源。为防御苏联的进攻、中国人民的抵抗以及大肆掠夺资源,日军在该地修建战斗工事、金矿煤矿的同时,强制招募大量中国劳工,这些中国劳工大多后来被迫害致死。为了配合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日军部队甚至在该地区用鄂伦春民族的人民进行惨绝人寰的活体解剖和细菌试验。

四、遗址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明确,韩家园林场的侵华日军罪证遗址,是大兴安岭地区的一处重要的侵华日军遗址。该遗址的遗存类型非常丰富,地上遗迹保存较好,发现的遗物也较多且具有代表性。该地区的日军遗存既有军事遗存(指挥部)又有政治遗存(学堂);既有战斗遗存(战壕和地堡)又有生活遗存(水井和食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这些日军遗存自成体系的同时,还与其他地区如椅子圈林场的日军电站遗址和兴隆金矿等地的日军金矿遗址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大兴安岭地区日军侵略和殖民统治的系统。该地区的日军侵华遗存作为政治和军事枢纽,在大兴安岭的诸多侵华日军驻地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和政治意义。同时该处遗址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都是该处遗址的重要价值。

该地区的侵华日军遗址的发现具有以下三方面重要意义:

首先,该处遗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侵略中国的强有力证据。该地区的侵华日军遗址与丰富的史料相互印证,强有力的证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对大兴安岭地区资源的掠夺以及对当地居民尤其是鄂伦春族人民的迫害。

其次,大兴安岭地区自古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该地区是我国的边疆地区。在这一地区,鄂伦春民族与其他的少数民族以及汉族人民一同世代和睦的生活在这里,并且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边疆地区。侵华日军对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侵略和殖民既是二战时期日军侵华历史的一部分,又是我国北方边疆历史的一部分,更是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段历史的研究,对我国的边疆问题和少数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三,和平年代勿忘战争,繁荣年代勿忘国耻。虽然日军侵华这段历史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是这段历史仍然时刻提醒着人们和平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①遗迹分布图见附图一。

②以下遗迹名称为暂时名称,命名依据为初次调查情况结合部分文献史料记载,遗迹名称未必代表遗迹本身功能,一些建筑基址的具体功能还有待于日后更加详细的研究。

猜你喜欢
工事侵华日军战壕
侵华日军第十八师团南京大屠杀罪责再考证
战壕大揭秘
战壕大揭秘
太阳嶂战斗白军用伤兵和死尸做工事
念战友
论中国抗战诗歌中的侵华日军形象
心中有大美
地下建筑(人防工程)工事平战通风系统转换技术的研究
侵华日军化学战对作战进程的推进作用
特战狙击手必备之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