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2010-06-30 05:34朱宝珍
实用临床医学 2010年7期
关键词:舒适感手术室麻醉

朱宝珍

(乐平市人民医院内二科,江西乐平333300)

舒适是平静安宁,没有疼痛和焦虑的轻松自在的感觉。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乐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从2007年开展舒适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60例本院妇科手术患者60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宫外孕 20例,子宫肌瘤18例,卵巢囊肿22例;病程6~14 d。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除术前常规抗炎、止血、补液及支持等对症治疗及手术前胃肠道、手术区皮肤等常规护理准备外,不作其他处理。

1.2.2 试验组

于术前实施舒适护理,其余与对照组相同。于手术前1 d进行访视,说明访视的目的,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入手术室后护士应热情、友善地把患者接到手术间,护理操作要做到稳、准、轻、快,对有孤独和恐惧心理的患者,应对其进行安抚,握住患者的手,使其增加舒适感并消除顾虑;在每一步操作前,要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在与患者的交谈中,应仔细观察患者的言行、神态,并运用理论知识开导、鼓励他们,减轻其不适感,使其舒心度过手术期[2]。

1.2.3 评价标准

未出现紧张、焦虑的不舒适感为有效;出现紧张、焦虑的不舒适感为无效。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护理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例

3 讨论

进行舒适护理时应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针对不同的病例讲解成功的实例,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恰当地向患者解释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及预后情况,手术体位的安置要求[3],简单地介绍麻醉知识。告知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手术室的设置、仪器设备,还应告诉患者手术医生和麻醉医师经验丰富,并讲明麻醉与手术的配合及可能体验到的感觉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紧张、焦虑、恐惧感。

本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护理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40.0%(1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P<0.01),显示采用舒适护理的手术患者优于采用传统护理的手术患者。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实施,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感觉像亲人般的温暖,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明显改善手术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

[1] 萧丰收.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湾:华杏出版社,1998:5.

[2] 张宏.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9-10.

[3]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1.

猜你喜欢
舒适感手术室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旅行舒适和美我都要
超高速电梯的噪声和振动控制
服装通风对主观热湿舒适感的影响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