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护理

2010-07-12 07:55王桂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6期
关键词:脑病降温头部

王桂莲

河南中牟县人民医院 中牟 45145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死亡和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发病率约为产儿的(1~8)/1000,其中10%~20%在新生儿期死亡,存活新生儿中的25%~30%可能留有某种类型的远期神经发育后遗症[1],给家庭及社会带来重大影响。研究证明,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目前临床处于试验研究阶段,但护理文献报道极少,我院自2004年开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实施头部选择性亚低温治疗,并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2004-05~2006-06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中重度HIE患儿36例,男26例,女 10例,胎龄37~42周,出生体质量为2 500~4 000 g;生后6 h内出现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自身反射异常,惊厥等临床表现。5 min Apgar评分<6分,CT及脑电图(EEG)异常,HIE诊断符合2004年度长沙会议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将符合上述条件的3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出生体质量(3 392±312)g;对照组 16例,出生体质量(3 248±253)g;2组患儿在胎龄、性别、生后 5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观察组患儿家属被告知病情,同意实施亚低温治疗。

2 治疗方法

头部局部降温措施:观察组20例患儿采用头部局部降温,将冰帽置于患儿头部,循环水冷却,起始治疗时间为生后6 h,以鼻咽温度为温控标准,由计算机自动控制调整降温帽水温,维持鼻咽温度为(34±0.2)℃,维持72 h;停止头部降温后,自然复温。6 h体温仍在36℃以下者采用红外线辐射温床复温。对照组不进行亚低温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治疗措施完全相同。

3 监护护理措施

3.1体温的监控观察组进行亚低温治疗时,有专职护士对患儿体温监护,保持鼻咽部的温度在34℃左右,起始水温保持在10~15℃,维持72 h;同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持续监测患儿肛温,当肛温降至35℃以下时,及时采用远红外保暖,使肛温维持在35~35.5℃,防止头部温度下降使体温过低,并发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治疗措施结束后,自然复温,复温易慢,逐渐复温时间≥6 h,并继续做好肛温的监测。

3.2生命体征的监护2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护士持续监护患儿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并做好患儿意识、反应、面色的观察,血压测1次/h,防止出现心率(心律)过慢或不齐;对观察组患儿在必要时调整治疗温度,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误吸。

3.3营养支持2组患儿均给予静脉营养支持,采用静脉留置输液泵持续泵入,10 mL/h;待观察组患儿在亚低温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儿给予母乳喂养,不能自主吸吮的患儿及早给予滴管喂养或胃管喂养,保证患儿的热量供应。

3.4皮肤护理对于观察组患儿,由于体温降低,皮肤抵抗力降低,易出现红臀、冻伤、硬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抚触及保温。

4 结果

降复温时间:头部亚低温治疗的观察组患儿鼻咽喉部温度降至(32±0.2)℃,所需时间为(58±11)min,治疗结束后复温至36℃所需时间为(326±52)min。进行亚低温治疗前后2组体征观察结果比较见表1、表2。

表1 观察组降温前后疗效比较 (s)

表1 观察组降温前后疗效比较 (s)

注:治疗后结果比较,P<0.05

时间 心率(次/min)呼吸(次/min)血压(mmHg)24 h 121±7 40±5 60±6 48 h 106±7 40±5 62±5

表2 2组48 h观察结果比较 (s)

表2 2组48 h观察结果比较 (s)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P<0.05

组别 n 心率(次/min)呼吸(次/min)血压(mmHg)观察组20 106±7 42±6 65±5对照组16 131±7 42±5 64±5

从表中看出,观察组在实施亚低温治疗后24、48 h心率明显减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血压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降温治疗48 h后,心率也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血压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论

研究证实,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它可以降低脑组织能量代谢,抑制内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组织的损害,还可以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从而降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致残率,改善预后。本研究中的观察组患儿抽搐消失的快,与减轻脑水肿[2],降低颅内压有关,证明亚低温治疗的保护作用。

本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加温的观察和生命体征的监护,及时处理相关症状,故未出现诸如新生儿硬肿症、呼吸暂停、少尿、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肺部感染等亚低温治疗常见的并发症[3]。本组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亚低温治疗,安全、可靠,但由于病历少,缺少远期疗效随访,对于亚低温治疗的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1]邵小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亚低温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647-650.

[2]姜春明,王竹颖,朱延.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223-225.

[3]王国燕,王金红.亚低温治疗1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河南实用神经冷疾病杂志,2003,6(1):107-108.

猜你喜欢
脑病降温头部
自动驾驶走向L4 企业头部效应显现
动物降温有妙招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页岩气开发降温
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防治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