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国华 俯身为民 仰首成林

2010-07-21 02:05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10年6期
关键词:香榧国华厅长

耿国彪

本期焦点人物小档案:

楼国华,浙江省林业厅厅长。身为林业厅厅长的楼国华在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兴林富民新路、促进林业的发展和山区经济的繁荣上作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全省森林面积为876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5%,生态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林业在新形势下如何向前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将做出那些贡献?这是作为林业厅长的他长期思考的问题。“兴林必能富民”,这是林业发展的催化剂。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人们看到了浙江务林人忙碌的身影。

去年年底,位于杭州的浙江省林业厅大院内来了几位林农。他们手里提着很多新鲜的冬笋,领头的村民还拿着一本荣誉证书。他们的出现让林业厅办公楼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原来他们是龙泉市白水村的村民,到杭州专程来感谢楼国华厅长在调研雨雪冰冻灾害时为他们村子做出的贡献。村长告诉现场所有的人,楼国华厅长在白水村住了一个星期,将毛竹的抚育技术和施肥技术都传播给每一个农户,整个村的竹子都得到了恢复。现在他们就是来感谢的,并且要送给楼国华厅长“荣誉村民”的称号,希望他常到白水村走走。

而当楼国华再次来到白水村时,整个村子像过节一样,村民们竟杀了四头猪,拿出了鸡蛋、干笋、香菇等,以朴素的情感款待楼国华一行。

一个什么样的干部让老百姓如此爱戴?一个什么样的高层领导能和群众贴的这么近?3月中旬,在宁波绿色中国行共建绿色中国林的植树现场,记者看到了2009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获得者、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他正与宁波市领导一同植树,挥锹提水中笑声朗朗,非常享受植树的劳动过程。在劳动的间隙,本刊记者采访了这位不仅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而且与老百姓贴的很近的林业厅长。

深入基层 体察民情

楼国华曾经在五个县市担任过领导,他认为基层工作是管理,但更重要的是贴心。他认为下乡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跟老百姓建立感情的过程。

楼国华曾经任东阳市市长,当时他与一个偏远的贫穷村结成了帮扶联系村。那个村在大山深处,并且不通路,车子无法直接到达,从东阳市内到那个村要走六七个小时。每次楼国华都是车开到距离村子最近的地方,就开始徒步爬山进去。

“从早上七点钟出发,走到路不通的地方,就徒步过去,一般要走到十二点半才能到这个村里面。一次我带了几个局长过去,路上不少局长都掉队了,他们爬山没有我快。”楼国华说。

他到村子里调研,发现这个村子有两百多棵香榧树。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经济果木,有干果之王的美称。东阳市地处浙江省中部地区,是我国香榧的原产地和主产地之一,具有香榧栽培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悠久的历史。东阳香榧具有成熟早、含油率高、营养丰富、种仁松脆、保健功能强等优良品质,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我说香榧树这么多为什么会穷呢?当时香榧要二三十块钱一斤,现在已经卖到一百多块钱一斤,一棵香榧树产值上万块钱。村民告诉我他们村的香榧是不结果的,因为香榧树是雄榧和雌榧异株的,农民把雄榧都砍下来做家具,最后只留下雌榧,当然就无法结果了。”

楼国华之前曾经在浙江省诸暨市工作,那里也是香榧的主产区,雌雄异株因为种种原因只留一种香榧树造成不结果实的事情也发生过,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解决了。而在东阳到九十年代,还没解决这个问题。楼国华告诉林业局长,让他到诸暨去,拿回一个香榧的花粉枝条。这样整个村的香榧就又可以结果了,现在年收入一百七十万左右,从此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而楼国华也由此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科学技术的普及非常重要,技术人员的技术不能锁在保险柜里面,要为老百姓服务。

现在很多干部不愿意到基层去,不愿意跟老百姓接触,对此楼国华给予了严厉地批评。他认为脱离群众的干部无法知晓百姓的需求,根本不能为民众办实事;只有心系百姓,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为他们着想,也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同和爱戴。

关注森林 建设生态

从地方官员到浙江省林业厅厅长,从抓地方经济发展到主管全省生态建设,楼国华迅速完成了角色转变,并获得了第四届全国“关注森林奖”。在任林业厅厅长不到3年的时间里,楼国华身体力行,推动浙江省林业事业的一系列改革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森林观。

2008年新年伊始,楼国华就组织发动了浙江省“关注森林”活动,制订实施一系列计划,全面推进森林城市(镇)创建活动和绿化造林进程。为争取高位推动和支持、形成全省上下共同创建的合力,楼国华利用一切机会,大会小会、台上台下,反复讲解关注森林、关注林业、关注生态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并把这项活动与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常说:“建森林城市(镇)形象地说,就是要做到白天不见村庄、晚上不见灯光。”现在,这句生动的描述,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林业职工都已耳熟能详。

几年来,浙江省森林城市(镇)创建活动如火如荼、卓有成效。每年推出一系列创建活动,制定创森指标。目前,浙江省已有杭州、临安两个国家级森林城市,义乌等两个市3个镇获得省级森林城市(镇)称号。

“千万珍贵树木发展行动”是浙江省“关注森林”活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计划用3年时间赠送各市(县)发展珍贵树木1000万株。这些珍贵树种,多数既是优良的用材树种,也是防护林建设的重要树种,可用于百乡千村兴林富民示范工程、沿海防护林和生物防火林带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浙江省作为全国经济强省和林业大省,又是培育珍贵树种资源的最适宜省份之一,发展珍贵树种,有利于推动浙江林木资源战略储备,有效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缓解市场供求矛盾,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综合效益;有利于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提高用材林比较效益。楼国华说:“从现在起,我们要多种珍贵树木,为子孙后代造福。等这些树长大了,我们自己可能已经享受不到了,但我们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们会记得我们。”

发展林业、培育森林、壮大产业,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楼国华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科技人员的作用,把他们培养成“小袁隆平”。在注重林业科技创新、实施重大项目研究开发的同时,更要注重科技推广,注重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林农的增收致富相结合、与提高老百姓技术水平相结合。只有让广大林农都掌握了基本的林业技术,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林业生产力。

楼国华经常提醒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基层林业科研院所和林技员,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正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深入生产第一线,到山头地块去,到农民家中去,手把手地把林业技术教给他们,搞好示范,带动当地林业发展和林农致富。

楼国华自己也經常深入基层,到偏远山区去调研,到农户家中征求意见和建议。他常说:“出一个袁隆平这样的大科学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培养千千万万个‘小袁隆平。只要我们的林业科技人员都像袁隆平一样,抱着为农民服务的精神,就可以使林业事业向前跨进一大步。”

楼国华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森林的生态作用,他的心里装着一连串的数字:1亩森林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67公斤、释放氧气49公斤,足够65个人呼吸;1个月能吸收二氧化硫4公斤,1年可吸尘60吨。天目山的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可达1万~6万个,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清新空气标准10倍~50倍。浙江省仅3000万亩重点公益林在涵养水源、固土保肥、改良土壤、净化大气、减轻灾害、储存能量等方面发挥的年生态效益就达816亿元。

浙江省林业厅每年向社会公布森林效益的监测报告,让公众了解林业的作用,从而关注森林、关注林业、关注生态。楼国华说:“我们要向森林学做人,任凭风吹雨打,依然默默挺立,为人类作贡献。”通过不懈宣传,如今在浙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和重视森林的作用,并自觉投身到绿化祖国、保护森林、改善环境的各项行动中。

关注绿色 践行低碳

今年春天,浙江乃至全国气候变化无常,一会儿温度超过30摄氏度,俨然如夏,一会儿温度接近冰点,仿如寒冬。“春如四季”的乱象提醒人们,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关注我们身边的绿色显得越来越重要。

“我认为绿色是一种生活的品质,是一种发展的质量。因为绿色给我们人类,给我们老百姓生活带来了品质的提高。这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环境方面、文化方面。门口种一棵朴树它把优良的家风继承下去这就是文化;我们浙江有一种树叫榉树,以前古代的种榉树是希望中举能够考上状元,现在种榉树希望儿子考上大学、研究生。这都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寄托,沒有什么不好,在树成材的同时,愿望也实现了。”

在谈到气候变化时,楼国华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形成了温室效应。现在在公众生活中,很流行‘低碳概念。其实,除了通过减少一次性用品、节约用电等方式来降低对环境的‘碳排放,我们还可以主动消除碳排放,那就是种树!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贮存下来。这个过程国际上把它叫作森林碳汇。科学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全球森林对碳的吸收和储量占全球每年大气和地表碳流动量的90%。举个身边最常见的例子,如果你买了一辆奥迪A4汽车,那么你种上0.7公顷的树林,就可以‘吃掉爱车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了。”

生活在城市的人,可能没时间、也没土地去种那么多的树,怎么办呢?这也是楼国华领导的林业厅正在考虑解决的问题。今年,他们打算成立碳汇基金,市民可以用出资的方式,委托碳汇基金组织,集中规划种树,这样既可以满足市民“低碳生活”的要求,也能达到森林碳汇建设的合理规划。

楼国华告诉记者,浙江省的森林多在山区,虽然森林覆盖率超过60%,但平原的绿化率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提高平原绿化率,就要让社会各界加入到绿化的行列中来,尤其要做到种树不仅美化环境,也要为农民带来财富。

“农民要致富、要增收,一定要靠技术,不能靠天吃饭。”浙江省今年将全面推行责任林技员制度,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上、送到村口田头。楼国华就是这样实实在在地为广大林农着想,将他多次深入调研找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使百姓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和执政理念。

猜你喜欢
香榧国华厅长
枝头浓缩的千年时光
全国首个榧文化研究会在柯桥区稽东镇成立
两道题
甘为艺术付平生
国华印电DEH系统伺服阀故障处理与分析
“C位”舍我其谁
别让劳动者流汗又流泪
东阳香榧变身“财富树”
嵊州香榧品牌建设要走特色之路
本地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