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灵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2010-07-25 10:27冉守连黄幕超
中成药 2010年7期
关键词:乌灵黛力新多巴胺

冉守连,晏 昆, 林 涛,黄幕超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广东广州510300)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7% ~70%[1]。PSD发生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饮食、服药和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并会增加卒中后的复发率、致残率和致死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明显下降。2007年1月~2008年10月期间,我们对96例PSD患者分别予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乌灵胶囊及黛力新治疗,观察8周了解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共收集急性脑卒中患者316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PSD入选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3,CCMD-3)的诊断标准[3];② 抑郁为首发,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确定有抑郁症状;③既往无脑器质性疾病精神病史;④患者无意识障碍和失语;⑤ 能定期来院随访。符合上述研究标准的共96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联合组(乌灵胶囊和黛力新):男15例,女17例;年龄44~81岁,平均(65.1±11)岁;抑郁病程30~60 d,平均(40±6)d;缺血性卒中28例,出血性卒中4例;既往有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14例,高脂血症13例,冠心病9例,高尿酸血症12例。乌灵胶囊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45~80岁,平均(66.3±12)岁;抑郁病程28~60 d,平均(36±6)d;缺血性卒中27例,出血性卒中5例;既往有高血压病19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13例,冠心病10例,高尿酸血症11例。黛力新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5~79岁,平均(64.5±13)岁;抑郁病程26~60 d,平均(34±7)d;缺血性卒中29例,出血性卒中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20例,糖尿病15例,高脂血症14例,冠心病11例,高尿酸血症13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3组均予常规治疗,包括抗凝,抗纤,抗血小板聚集,稳定血压,调节血糖,降颅内压,脑保护剂,他汀类药物,活血化瘀中成药物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良肢位,运动疗法,偏瘫综合训练,针灸和各种电刺激),重度患者加用心理治疗。乌灵胶囊组(浙江佐力药业公司生产),每次3片,每日3次,餐后服用。黛力新组(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日2次,早中各服5 mg。联合组用上述两种药物,方法同上。入组患者均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和心电图检查。

1.2.2 疗效评定方法 以治疗8周时HAMD评分的减分率为依据,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效,≥25%为有效,<25%为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SSS),0~1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缺损,31~45分为重度缺损。认知功能用MMSE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0~20分为极严重残疾,20~50分为严重残疾,50~75分为中度残疾,75~95分为轻度残疾,100分为正常。

1.2.3 不良反应监测 对治疗中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描述性记录和评价,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和心电图。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乌灵胶囊组:痊愈15例(46.9%),显效7例(21.9%),有效5 例(15.6%),无效 5 例(15.6%),总有效率 84.4%。黛力新组:痊愈16例(50%),显效7例(21.9%),有效6例(18.8%),无效3 例(9.4%),总有效率 90.6%。联合组:痊愈 18 例(56.3%),显效8 例(25.0%),有效 4 例(12.5%),无效2 例(6.3%),总有效率 93.8%。

2.23 组治疗前后HAMD、SSS和BI评分结果(表1)

3组治疗8周HAMD、SSS、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下降(P<0.01);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与乌灵胶囊组和黛力新组比较,联合组HAMD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

表1 3组(各32例)患者治疗前后HAMD、SSS、MMSE和BI评价结果比较(±s)

表1 3组(各32例)患者治疗前后HAMD、SSS、MMSE和BI评价结果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P <0.01;与联合组同期比较,△P <0.05。

HAMD SSS MMSE BI乌灵胶囊组 治疗前 27.43±6.52 28.54±1.66 21.44±2.32 33.26±4.22组别 时间治疗4 周 22.31 ±5.66* 23.13 ±2.10* 23.55 ±2.33* 47.37 ±5.67*治疗8 周 16.34 ±4.12**△ 20.35 ±1.22** 26.32 ±1.55* 55.67 ±6.22**黛力新组 治疗前 28.22±6.35 28.53±2.23 22.33±3.22 34.23±4.33治疗4 周 17.66 ±5.76* 22.67 ±2.15* 24.56 ±2.32* 48.78 ±5.11*治疗8 周 10.11 ±4.56**△ 20.41 ±1.55** 27.51 ±1.56* 59.56 ±5.67**联合组 治疗前 28.38±7.21 29.32±2.16 22.83±2.19 34.53±4.65治疗4 周 15.32 ±5.76** 22.13 ±1.57* 25.66 ±2.16* 52.78 ±5.62*治疗8 周 8.55 ±5.11** 20.75 ±1.27** 27.22 ±1.67* 61.34 ±6.23**

2.3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检查情况

乌灵胶囊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黛力新组2例口干,1例轻微头痛,1例失眠;联合组1例腹胀,1例口干。实验室检查除血脂有所下降外,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瘫痪肢体的恢复,甚至会发生自杀行为,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所以治疗PSD是神经科医师不可推卸的责任。PS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卒中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5-HT)分泌明显下降是脑卒中后抑郁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4]。黛力新是三氟噻吨与四甲蒽丙胺的合剂,前者主要作用于突触前膜多巴胺自如调节受体(D2),促进多巴胺的合成与释放,使突触间隙中多巴胺量增加;后者具有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及5-HT的再摄取作用,提高了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的含量。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提高了突触间隙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HT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含量,从而能提高患者的情绪,改善抑郁症状,调整中枢神经功能。本研究显示黛力新改善抑郁症状起效快,4周症状明显好转。乌灵胶囊是纯中药制剂,其化学成分为天然乌灵菌,主要含有腺苷、多糖、甾醇及谷氨酸,r-氨基丁酸、色氨酸、赖氨酸等19种氨基酸;还含有维生素(VitE、B1、B6、K1等)及微量元素(Zn、Fe、Ca等)等多种成分。近期袁也丰等[5]研究乌灵胶囊具有中枢镇静作用和改善大脑能量代谢及促进患者神经细胞的恢复的作用。本研究显示,患者服用乌灵胶囊后无明显不良反应,依从性高,单用乌灵胶囊、黛力新临床疗效相当,临床疗效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乌灵胶囊起效较黛力新慢,但副作用少,故两者联用可相互弥补不足,且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本研究中有3例继发性癫痫服用乌灵胶囊后未再发作,也显示了乌灵胶囊有一定中枢镇静、抗惊厥作用。

[1]Francisco G S.An over-review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J].New J Med,1993,90(9):686-689.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陈彦方主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31-533.

[4]付建亮,赵玉武,孙晓红.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3):258-261.

[5]袁也丰,陈建云,郭 明,等.乌灵胶囊联合西肽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6):128-131.

猜你喜欢
乌灵黛力新多巴胺
贪婪的多巴胺
乌灵菌治疗失眠症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初步对乌灵参丙酮提取物官能团和化合物分析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乌灵胶囊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综合评价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