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电视媒介的融合

2010-07-30 15:01樊晓琦湖北广电总台电视卫星频道430071
新闻前哨 2010年5期
关键词:刘心武讲坛范式

◎樊晓琦(湖北广电总台电视卫星频道 430071)

学术与电视媒介的结合,会有怎样的传播效果?看看时下的“电视讲坛”热就可管窥其一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从“品三国”到“读论语”,从易中天到于丹,每一个专题,每一个主讲学者,都会掀起一股“文化热浪”;建构起了一幅全新的电视学术生态图景。

学术+电视:全新的媒介范式

电视媒介真正意义上 “染指”学术,传播学术文化思想,始于1999年7月11日,湖南经济电视台余秋雨的演讲《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 化》,当时是一种现场传播学术思想的样式,后来这种传播新样式演变为湖南卫视的《千年论坛》,成为独立栏目。与此同时,这种新鲜的极具生命力的节目样式,在一定程度上又孕育、催生了一批电视学术论坛节目。随后,《西部论坛》、《经济大讲堂》、《学术报告厅》、《名家论坛》、《东方大讲堂》、《世纪讲坛》、 《人文讲坛》、《开坛》等讲坛类电视节目纷纷涌现,讲坛热似乎正在向全国各地蔓延。

传播生态学者大卫·阿什德认为,社会生活被媒介中介后形成的文化是当代大众文化的主要成分,这种文化引导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甚至是政治生 活,由此形成了传播生态环境,而这种传播生态环境反过来改变了实在的社会环境。由此我们看到,学术经过电视媒介中介后由精英文化转变成大众文化,形成了学 术的“媒介范式”。而这一“媒介范式”的基本特征就是,满足电视受众娱乐化的需求,将学术浅显化、故事化。因此,我们看到电视讲坛中出现诸多揭秘的专题,如《阎崇年揭秘清宫疑案》系列,《明十七帝疑案》系列,《古罗马文明失落之谜》系列,《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等,满足受众猎奇的心理。

学术的这一媒介范式打破了时空局限,赢得了公众热度,与此同时,主讲学者却遭到学界同仁的诸多批评。原因何在?有的是因为主讲者对名家名著的不同理解引起的;有的是主讲者学养不够而存在理解的硬伤;还有少数主讲者不无哗众取宠之嫌。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传播生态场这一视角进行思考。

从学术场到媒介场的换位

“场”原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爱因斯坦将“场”定义为:“场是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传播生态场理论则是受物理学“场”思想的启示,在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上,以一种演绎的思维方式,来探求传播媒介之间以及传播媒介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

在《百家讲坛》中,继刘心武演说《红楼梦》之后,易中天也在电视台评讲《三国》,接下来又是于丹说《论语》,引起公众的热切关注。有趣的是,作为作家的刘心武,不说自己是讲故事,却标榜所谓的“秦学”,而作为学者的易中天,则并不在意学术性探讨,而是热衷于讲故事。这一角色错位,造成了公众和学术界的评估体系的混乱。公众以为自己听到了很有学术价值的言论,学术界则又斥之为毫无学术性的“戏说”。

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就是在学术的“媒介范式”下,在这一传播生态环境下,电视媒介改变了学术传播原来的生态场,从“学术场”转向了“媒介场”。

学术亦即专业的知识分子属于不同的“学术场”,因而必须遵循各自“学术场”内的规则,所谓学术规范,实际上是对各“学术场”的话语规则的自觉维护。按照这一逻辑,《红楼梦》的解说必须遵循“红学”的学术规则。作为著名作家,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观点,在“红学”圈内或许难以获得认可,遑论产生巨大影响,恰好是电视的介入使他实现了对“红学学术场”的“僭越”,换言之,这种“僭越”是通过电视来完成的。电视属于“媒介场”,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场域规则,刘心武走上《百家讲坛》去讲解《红楼梦》,怎样讲,是由“媒介场”的规则来决定的。因此,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不是作家对“红学”的僭越,而是媒介对整个学术领域的介入。进而言之,电视讲坛因为对“学术场”的介入,影响了现存“知识场”的话语结构。

传播生态位:“泛化”与“特化”

用生态学中生态位规律的观点看,任何一种媒体都必然有其特殊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生态位,亦即有其特殊的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和 条件,以及它在这一状态下的特有行为和作用,很少有两种媒介能长期占有同一生态位。所以媒介的生态定位又可分为两种,泛化生态位,即生态位要比较宽泛、广阔、模糊,使之有较多的资源取向和较广的发展时空;特化生态位,即生态位可以比较窄小、清晰、明确。

以《百家讲坛》为例,该栏目制片人万卫曾在一个访谈中提到,“最开始节目对观众的定位是高端人群,后来我们逐步改在了初中文化水 平。我说的初中文化水平不是指为初中毕业的知识层次的人服务,实际上,只要你跨出你所学习的学科,在其他学科你就是初中水平,比如你是学物理的,历史对你来讲就是初中水平。我们的节目就是要让所有这些跨学科的人都能听得懂。”

易中天

这一受众定位也可以在该栏目2004年底对观众的一个市场调研中得到验证。调查结果如下:收看这个节目的观众,按性别划分,男性占60.28%,女性占39.72%;按年龄划分,14岁以下占 6.54%,15-24岁占8.62%,25-34岁占 14.6%,35-44岁占 11.57%,45-54岁占 32.91%,55-64岁占 13.85%,64岁以上占11.91%;按教 育程度划分,未受教育的观众占3.37%,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观众占15.03%,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观众占44.27%,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观众占 27.94%,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以上的观众占9.39%。

学术作为一种专业知识,在“大学讲堂”以口头传播的方式,或者以纸质媒介进行传播时,其生态定位可以说是特化生态位,目标受众群是对这一专业知识有所研究、或有一定了解的、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人;但当学术以电视媒介作为载体传播时,其生态位就成为了泛化生态位,受众定位更加宽泛、模糊。

猜你喜欢
刘心武讲坛范式
“杨荫浏讲坛”系列活动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农业农村部举办第77期每月讲坛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杂文选刊》2017年7月精彩推荐公民讲坛
炸 酱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