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贯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2010-08-03 15:04黄丽春唐惠彬黄香华王昆凤周祁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0期
关键词:三联螺杆菌幽门

黄丽春 唐惠彬 黄香华 王昆凤 周祁云 邹 娅

云南省农垦总局第一职工医院(666101)

胃炎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慢性胃炎的发病率较高,占接受内镜检查患者中的80%~90%[1]。且有研究报道,慢性胃炎发病率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在5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50%[2]。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且是胃癌演变的始动因子,HP的根除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转归预后。近年来,笔者采用10d序贯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6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且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13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制定的纳入标准[3];②患者有消化不良症状,并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慢性胃炎(包括伴有萎缩或糜烂);③胃镜胃黏膜活检病理组织切片染色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均阳性。④治疗前1个月内未用过抗酸剂、铋剂及抗生素。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肝、肾功能异常者;②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③伴有哮喘、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等其他系统性疾病有可能影响观察过程者或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或非甾体抗炎药者;④有消化性溃疡出血或中晚期癌症者;⑤对序贯疗法中任一种实验药物过敏者。根据以上标准,共入选患者136例,其中男82例,女54例,年龄18~70岁,平均(46.7±11.4)岁。参照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分型[4]:浅表性胃炎57例,糜烂性胃炎45例,出血性胃炎34例。将纳入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之间患者年龄、性别、分型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肠溶片1片,2次/d,早晚空腹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2片,2次/d,早晚饭后服;甲硝唑和维生素B6片各2片,3次/d,饭后服;连续口服7d。观察组:疗程10d,前5d予以泮托拉唑40mg、阿莫西林1000 mg口服,2次/d,后5d予以泮托拉唑40 mg、克拉霉素500mg、替硝唑500mg口服,2次/d。

1.3 观察项目及记分标准

观察项目为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纳差、恶心和呕吐7项症状及HP根除情况。临床症状记分标准:按严重程度无、轻、中、重四级分别记为0、1、2、3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5]拟定: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或明显减轻,积分减少50%以上;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5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分析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构成比、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恶心1例,味觉障碍1例,舌炎1例,头晕1例,轻微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7.35%(5/68);对照组出现乏力2例,腹泻2例,皮疹1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82%(6/68)。两组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不适,未影响到治疗,无需停药及特殊处理,服药期间或疗程结束停药后不良反应症状自行消失,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目前尚未完全阐明[6],一般认为与物理化学因素损伤、免疫因素、十二指肠胃反流、细菌、病毒及其毒素、营养因子缺乏相关,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呈世界范围分布,一般HP感染率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女差异不大。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经济落后、居住环境差及不良卫生习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呈正相关。大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HP是一种S形或弧形弯曲的革兰阴性细菌,特异地寄生于胃黏膜的黏液层下面的上皮细胞表面,除黏膜上皮表面及十二指肠、食管的胃上皮细胞表面以外,还未发现其他部位有这种细菌寄生,可经粪便或口腔途径传播。HP感染可引起机体发生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感染越重,炎性反应和胃黏膜损伤就越重。各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根除HP的研究,从单用一种抗生素根除HP,发现其疗效不甚理想,且容易产生HP耐药,到采用两种抗生素与铋剂或PPI联合组成的三联疗法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抗生素与铋剂或PPI联合应用,不仅可以减少HP的耐药株的产生,还能增加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以及抗生素在胃黏膜的药物浓度的作用。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这种传统的三联疗法方案的HP根除率已不能令人满意。寻找新的HP治疗方案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意大利学者Francavila等首先报道对于儿童HP的根除治疗,10d序贯疗法的根除率显著高于传统的三联疗法。本组研究中10d序贯疗法HP根除率为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94%(P<0.05),提示该方案可能是目前抗HP治疗的一种更好的方案。研究认为,10d序贯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有关:①细菌可产生克拉霉素的流出通道,能够使药物快速转运出细胞外,阻止克拉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阿莫西林可作用于细胞壁,前5d的阿莫西林可阻止克拉霉素流出通道形成,促使后5d克拉霉素疗效的提高。②与传统7d三联疗法相比,10d序贯疗法疗程由7日增加到10d,抗生素由两种增加到3种,也可能是提高疗效的原因之一。

综上,本组研究发现,10d序贯疗法较7d三联疗法有更好的HP根除率,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有不良反应低、依从性好的特点.既可作为一线方案根除HP,也可作为三联疗法根治失败的补救治疗。

[1]杨光,张林林,李大健,等.联合用药治疗60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7):62-63.

[2]吴玉娥,王淑英,刘大巍,等.慢行胃炎4741例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1996,25(8):39-40.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2007·庐山)[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13(1):73-76.

[4]于中麟.慢性胃炎的胃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J].中华内镜消化杂志,2004,21(2):83.

[5]赵清喜,黄德瑜.含替硝唑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62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35):3666-3669.

[6]张春.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4):533.

猜你喜欢
三联螺杆菌幽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