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

2010-08-03 15:04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0期
关键词:经股鞘管桡动脉

刘 双

辽宁省铁岭市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心内科(112700)

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包括了选择动脉入路和完成血管显影的全过程,选择动脉入路是冠状动脉造影能否顺利完成关键步骤之一,以往通常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但采用股动脉途径时发生出血和血肿并发症相对多见[1],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及费用,而且延长住院时间,而经桡动脉途径进行有一定优点。本文主要探讨二者的优缺点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笔者于2008至2009年收集了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68例,其中桡动脉途径142例,股动脉途径126例。对于无桡动脉搏动,Allen试验阴性,既往有大血管异常的病史及肾透析的动静脉短路,桡动脉搏动差或细小,尤其小个老年女性,既往有大血管异常的病史(主动脉根部或锁骨下动脉异常等),用6F/7F鞘管不能完成的治疗,不能用右桡动脉行右位心冠状动脉或左内乳动脉的介入治疗等禁用桡动脉途径。

1.2 导管选择

桡动脉穿刺使用Cordis公司的桡动脉穿刺包(穿刺针,直导丝,6F桡动脉鞘管)造影常规选用5Foutlook多功能造影导管或6FJR,JL3.5~4.0导管造影导管,股动脉穿刺使用Cordis公司的股动脉穿刺用具,造影常规选用左冠用JL4.0,右冠用JR4.0。

1.3 穿刺方法

1.3.1 经桡动脉途径穿刺方法

首先做Allen试验:术者用双手按压桡动脉和尺动脉,嘱患者反复用力握拳和张开手指5~7次至手掌变白,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继续压迫桡动脉,若手掌颜色10s内迅速变红或恢复正常,表明侧枝循环良好,Allen试验阳性。患者的手臂自然外伸,外展置于臂托上,将腕部垫起,取腕横纹肌近端3cm左右,桡骨茎突近心端1cm处为穿刺点,在穿刺点上方用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穿刺成功后置入桡动脉鞘管,术前给予4000~5000单位肝素和0.2~0.3mg硝酸甘油鞘管注入。

1.3.2 经股动脉途径穿刺方法

股骨头中下1/3,腹股沟韧带下3cm处,股横纹级下方约2cm,股动脉搏动的正下方,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以左手3个手指在穿刺点上方寻找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角,针尖斜面向上进针。

1.4 止血方法

术后立即拔管,并用纱布卷及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桡动脉途径术后2~4h撤弹力绷带,而股动脉途径术后需4~6h撤带。

2 结 果

按股动脉途径或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加压包扎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见表1。因桡动脉畸形、弯曲,痉挛经桡动脉途径造影未成功3例,故改用股动脉途径均成功,经桡动脉手术操作时间为(17.5±5.4)min,而股动脉途径为(22.8±5.2)min,加压包扎二者时间分别为(4.0±1.8)和(5.6±1.4)h,股动脉途径造影术后出血、血肿并发症10例,其中有2例行血管探查术和血肿切除术,而桡动脉途径造影术后局部渗血只有1例。

表1 经桡动脉,股动脉两种途径对比

3 讨 论

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的“金指标”,已在临床应用40 年,目的在于检查冠状动脉血管树的全部分支,了解其解剖的详细情况,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的变异、解剖和功能的异常以及冠状动脉间和冠状动脉内的侧支交通情况,从而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提供可靠的解剖和功能信息,为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案选择奠定科学依据[2]。目前临床较常用穿刺股动脉、桡动脉途径,但股动脉途径手术时间相对长、加压包扎时间长、术后出血和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患者易出现尿潴留。国外进行的ASSESS研究表明,桡动脉途径与肱动脉、股动脉途径比较,PTCA成功率和临床效果相似,尽管经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率相对较低,但穿刺部位并发症以后二者途径更常见[3,4]。本研究中,经桡动脉途径成功率为97.8%,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相似,但桡动脉途径穿刺局部并发症明显少于股动脉途径,故并发症少是其一大优点,其中血管重要并发症无1例大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和需要输血,也无手部缺血症状发生。术后患者可以立即下床活动,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为患者减少住院费用,术后穿刺部位血管及出血等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后可以立即拔除鞘管,容易止血,不影响合并应用抗凝治疗或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对双侧股动脉闭塞的患者可用经桡动脉途径作为替代途径成功完成介入治疗,另外还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在门诊操作。总之,经桡动脉途径进入冠状动脉造影安全可靠,只要患者和适应证选择恰当,该途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1]Kiemeneij F,Laarman GJ,Odekerken D,et al.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angioplasty by the radial,brachial and femoral approaches:the assesss study[J].JACC,1997,29(6):1269-1275.

[2]吕树铮,陈韵岱.冠脉介入诊治技巧及器械选择[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Sones FM,Shirey EK.Cline coronary arteriography[J].Mod Conc Cardiorasc Dis,1962,31(4):735-738.

[4]Judkins MP.Selective coronary arteriography:Apercutaneous transfemoral technique[J].Radiology,1967,89(4):815-824.

猜你喜欢
经股鞘管桡动脉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出现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经右侧成角狭窄的头臂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一例
用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效果分析
经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 临床价值
自制简易肌腱引导器修复手部肌腱损伤的临床应用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经皮经肝胆道硬镜联合鞘管治疗肝胆管结石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