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例肺性脑病患者的早期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2010-08-03 15:04练平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0期
关键词:肺性诱因肺心病

练平珍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第三人民医院(610406)

秋冬季节是肺性脑病的高发季节,而肺性脑病又是在肺心病的基础发展而来的。肺性脑病常在呼吸功能严重不良的基础上发生,因患者烦躁不安,应用镇静剂、氧疗不当及气管支气管或肺部感染而诱发。所以对肺性脑病患者早期临床症状的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治疗肺性脑病的成功的关键。

1 临床资料来源

金堂县第三人民医院从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肺心病患者396例。其中通过临床观察到为早期肺性脑病的患者有102例。最小年龄58岁,最大年龄97岁,平均年龄为70.8岁。男性67人,女性35人。

2 临床观察

2.1 熟悉患者的一般情况

入院后尽快了解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脾气性格、生活习惯、有无吸烟史,行为言语情况,家庭情况等以便于临床观察。

2.2 肺性脑病早期症状的观察

多数肺心病患者发生肺性脑病前都有睡眠规律的改变,如白天嗜睡、夜间兴奋或脾气性格发生改变、情绪反常和行为错乱等表现,见表1。

表1 102例肺性脑病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特别是夜间。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就应该考虑到早期肺性脑病的可能,及时寻找诱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相应的处理。

2.3 确诊后的护理

2.3.1 积极寻找诱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我们对102例肺性脑病患者中大部分都可寻找到诱因,见表2。

表2 102例肺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因此,我们从表2中可以看出,引起肺性脑病的主要诱因是呼吸道感染、气道不通畅、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此外,由于氧疗不当,使用镇静剂等原因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不明诱因的12例肺性脑病患者更应仔细观察,把环节做细。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护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

2.3.1.1 严格控制呼吸道感染,认真配合医师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医师在选用抗生素时要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就必须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①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针应用抗菌药物;②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因此住院患者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1]。抗菌药物有各自不同的特殊性,有些抗菌药物是浓度依赖性药物,如氨基甙类药物,此类抗菌药物1次/d即可,使用较方便。但有些抗菌药物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需按时间给药,如q8h或q6h准时给药一次。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根据第一次用药时间准确推算出后期的给药时间。各班护理人员在执行治疗时,要严格按给药时间,足量给药。药品要保证现配现用,以保证药品的有效性。

2.3.1.2 加强病房管理,防治交叉感染。所有的护理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执行。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畅,避免空气污染或刺激性气体的吸入,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每天早晚用人机共存空气消毒机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每次1h。室内清洁用湿式清洁法清洁,防止尘土飞扬。

2.3.1.3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护理措施。包括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翻身拍背,湿化合雾化方法,胸部扣与机械吸痰,及时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护士应做好祛痰工作,使痰液及时排出。对痰量多而无力咯出者,应协助患者咳嗽,防止窒息发生,并禁用强镇咳剂。因此护士对卧床患者要定时做深呼吸运动,经常给患者翻身、拍背,拍背时鼓励患者用力咳嗽,对痰多而又无力咳出者应采用机械吸痰,吸痰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吸痰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后方可吸痰。这样可减少一些医疗纠纷的发生。给患者吸痰时动作要轻,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所用的吸痰管每次1根,所用的无菌换药碗和无菌生理盐水做到一用一换,防止交叉感染。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配合超声雾化吸入及化痰药物,协助医师通过支气管纤维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痰。

2.3.1.4 电解质紊乱在肺性脑病的诱因中也占了重要的比例。大多数患者都进食少或不能进食,有消化道并发症的出现,如呕吐、腹泻,应用了利尿药物等。因此,对肺心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观察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及时做好诊断和处理,如合理安排输液计划,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

2.3.1.5 肺心病患者经常出现浮肿,同时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晚上睡眠差。此时一定要慎用利尿药和禁用镇静药。否则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和呼吸抑制,诱发肺性脑病的发生。护士在执行类似医嘱时一定要谨慎,不要机械地执行,应先提醒医师,使医师作出权衡利弊的考虑。

2.3.1.6 合理的氧疗也是预防肺性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肺心病宜长期氧疗,是指每天吸氧不少于15h,使PaO2>78.0kPa的氧疗。持续低流量吸氧每天>19h效果更明显。长期氧疗可减轻呼吸困难,增加运动耐量,降低肺动脉压,延长生存期[2]。吸氧浓度25%~30%,氧疗时护士应加强病情观察,如果患者通过氧疗后意识转清,发绀好转,如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动脉血气进一步恶化,则应采用气管插管或切开进行机械通气。对长期氧疗的患者应加强监护,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用氧宣教。临床上发现患者和家属把调好的氧流量开大,他们误认为氧气越大越好,从而造成呼吸抑制,诱发肺性脑病。

持续氧疗的患者,选择患者舒适的氧疗效果,好的给养方法很重要。根据血氧饱和度的检测方法,分别于吸氧前后10、20、30、40min,用美国生产的PALCO型经皮无创性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连续检测血氧饱和度(SpO2),其原理是通过置于手指末端的红外光传感器来测定血氧饱和度,它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相关性很好,仅有1%~2%的误差。结果表明鼻塞法和单侧鼻导管法纠正缺氧的效果好,面罩法效果较差,双侧鼻导管法居中。但在躁动和经上呼吸的患者中,双侧鼻导管法几乎无效[3]。因此我们在临床上选用单侧鼻塞法给养,患者耐受良好,愿意接受较长时间氧疗。护士在氧疗中应加强护理,经常检测鼻导管是否通畅。每天更换鼻导管,避免分泌物堵塞导管。

2.3.2 总结

我们对肺心病患者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加强监护,观察仔细。对出现肺性脑病早期症状患者应及早认识,尽快告诉医师。对出现一系列的行为错乱、情绪反常,在做好监护的同时,配合医师做好适当的处理。

2.3.2.1 加强安全防护,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病房,避开窗边,以免出现意外。除去病房内的不必要设备和危险物品,如热水瓶、刀、剪、绳子,防止伤及他人或自伤。尽量将桌椅靠边,防跌伤,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2.3.2.2 医护人员在患者出现脾气性格改变、情绪反常、暴躁时,要多给予理解,耐心细致地位患者做好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多关心患者,不可使用镇静剂让患者安静,否则会使病情加重,重点工作应放在去除诱因。

[1]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原则[S].2006.

[2]刘素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西医结合护理[J].现代临床医学,2005,31(15):375.

[3]李文玲,陈静.不同给氧方法纠正老年人低氧血症的疗效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19.

猜你喜欢
肺性诱因肺心病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关注肺性脑病
以互联网不良信息为诱因的高职学生犯罪研究与防治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