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研究

2010-08-03 15:04彭凯琴李美开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0期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康复

彭凯琴 李美开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51022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常见病症[1],手术治疗虽然能改善症状,但若术后不辅以有效的护理和科学的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影响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为了改善和提高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我们对3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8年6月到2009年12月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共收治膝关节手术患者36例,均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术24例,双侧膝关节置换术12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5岁,平均66.7岁。类型:骨性关节炎2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膝关节肿瘤1例。所有患者按照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和类型等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9例,实验组17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实验组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既往病史,对患者做身心综合评估,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案,并根据临床反馈酌情调整方案,具体如下:

1.2.1 预防并发症

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后并发症有出血、感染、静脉栓塞、心肌梗死、髌骨或伸膝装置断裂、关节不稳或僵硬、神经或血管损伤等。其中出血、感染、是最常见并发症。术后6h取平卧位,为了减轻肿胀充血,利于静脉回流,将患肢抬高30°,弹性绷带包扎,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敷料渗血情况,注意伤口有无肿、热、红、痛等异常征象。关节腔内感染主要原因为患者抵抗力差、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术后处理不当、病房灭菌不力等原因所致。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升高,患侧膝关节肿、热、痛,红、全身发热等。因此要做好病房内的空气和物品消毒,保持空气清新,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行关节穿刺,将关节内积液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感染后应及早切开引流或行感染关节清理术。关节腔内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h内,主要表现为浮髌试验阳性,患侧膝关节疼痛剧烈、肿胀、切口血性渗出增多。要及时更换手术敷料,并给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根据病情进展酌情考虑由手术操作孔置管引流。

1.2.2 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体质和恢复状况,制定合理的康复锻炼计划。术后麻醉消退后即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舒缩锻炼或直腿抬高练习。伸直下肢后适当用力把膝关节伸直,到顶点时保持几秒钟放松后重复动作,或伸直患肢,有节奏、有规律地进行大腿肌肉的自然收缩,并辅以适当的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2d使用CPM机进行被动膝关节屈伸锻炼,及时松解肌腱于周围组织的粘连,保持肌腱上下滑动,1~2次/d,每次60min,逐渐增加屈膝角度。术后3~5d临床体征稳定后可逐步进行主动屈曲锻炼,患肢足跟不离床面,逐渐屈曲膝关节至感到疼痛为止,放松数秒后重复进行。术后5~7d依靠步行架进行站立练习和行走训练,以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加大训练难度和时间。训练强调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由简到难,持之以恒。

1.2.3 心理疏导

由于恢复期较长,部分老年患者体质较差,见效较慢,容易出现焦躁,悲观等情绪,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康复。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要注意倾听患者的声音和尊重患者的意见,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对患者的暗示性意见加以揣摩,用热情积极的态度和话语,并适当用眼神,手势等暗示性动作增强患者的信心,从而是患者加强配合意识,以更加饱满的态度参加康复训练。

2 结 果

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评价按Judet标准[2]:优:关节活动度>100°,良:关节活动度50°~100°,差:关节活动度<50°。2个月后统计效果,两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恢复期间未见明显并发症。实验组优率为73.7%,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优率为35.3%,总有效率为70.6%,两组在优率和总有效率等方面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 论

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为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损伤机会较多的关节[3]。关节囊较薄而松弛,附着于各骨关节软骨的周缘。关节囊的滑膜层广阔,除关节软骨及半月板的表面无滑膜覆盖外,关节内所有的结构都被覆着一层滑膜。由于股骨内、外侧髁的关节面呈球面凸隆,而胫骨髁的关节窝较浅,在关节内,生有由纤维软骨构成的半月板。在强力骤然运动时,易造成损伤,甚至撕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剧烈弹跳运动的人,很容易损伤膝关节。治疗一般采取动手术疗法,例如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是最常见的手术,具有改善功能,缓解症状的作用。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术后患者功能的恢复,除了与手术本身质量有关外,还与精心的护理关系密切[4]。由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个体性的差异,常规康复护理有时候并不能达到很好效果,鉴于此,我们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案。首先是严密预防并发症,以保证手术效果,避免病情恶化,其次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恢复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功能锻炼方案,并督导患者严格实施。由于部分老年患者和心理素质较差的患者容易产生种种不良情绪,影响到功能锻炼的进展和康复效果,我们根据其心理特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从多方面加强护理干预,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全面康复。

从临床统计来看,实验组优率为73.7%,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优率为35.3%,总有效率为70.6%,实验组显示了更好的康复效果,因此我们认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膝关节手术患者的康复,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1]殷红秋,丛丽.膝关节损伤病人术后功能康复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6,30(3):106.

[2]张淑英,王勤奋.膝关节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大众护理,2010,8(1):244.

[3]陈华,刘玮.晚期膝骨关节炎病人术前焦虑测试与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2):28-29.

[4]刘秀茹,孙宗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肢体运动训练指导[J].中国临床康复,2003,3(6):16.

猜你喜欢
膝关节关节康复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探讨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诊断价值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