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回顾与展望

2010-08-08 07:56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雷
中国储运 2010年2期
关键词:冷库冷链物流

文/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雷

2009年的世界与中国冷链行业特点

随着制冷工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冷链物流已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率(冷链物流各环节实行全程低温控制的商品流通量占需要冷链服务商品总量的比率)达到85%,东欧国家达到50%左右。盘点2009年,国际冷链物流主要呈以下特点:

第一,冷链物流向一体化、系统化发展。为满足用户不断提高的物流服务需求,国外冷链物流企业已经完成由单环节的低温运输、仓储向一体化冷链物流企业的转型,通过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冷链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采购、运输、仓储、管理、信息和流通加工等一体化物流服务。

第二,冷链物流由企业自营向社会第三方转型。从原来供应商或销售商单独建立冷链物流中心,逐步转变为由独立的投资者建立社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实施共同配送、集约化经营,降低了物流费用,提高了社会化程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第三,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据国际冷藏库协会公布的数据,美、日两国冷库总量占到世界冷库总量的近40%。美国冷链物流运营商通过联合并购,前五强企业冷库容量占到美国63.4%,仅Am eriCold一家拥有的冷库总量就与我国冷库总量相当。

第四,冷链物流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目前发达国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WMS、TMS系统、电子数据交换(EDI)、自动识别、全球定位 (GPS)、无线射频标签(RFID)和全程温度监控、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普遍实行(冷)柜车(头)分离,建设大型新型节能冷库,使冷链物流运行质量与效率实现了大幅提高。

而我国低温储藏、保鲜技术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此后低温控制措施在生鲜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及运输等环节逐步得到应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冷链物流迅速发展,但是距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2009年,我国的冷链物流所呈现的特点是:

首先,冷库、冷藏汽车资源量相对较少。我国现拥有冷库总容量880万吨,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或者农产品资源较为集中的区域;拥有冷藏汽车5万辆,占货运汽车比例仅为0.3%;拥有铁路冷藏车8000多节,约占全国总运行铁路车辆的2%,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铁路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第二,冷链流通率相对较低。目前,我国综合冷链应用率仅为19%,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5%、30%、40%,产品腐损率较高,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30%,每年约有近1.3亿吨的蔬菜和1200万吨的果品在运输中损失,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

第三,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我国冷链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第三方物流比重不高。大多数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节点网络、信息系统、服务质量还不能够满足工商企业的要求,工商企业外包物流业务的比例较低,大部分冷链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仍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

第四,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大,冷链物流企业快速发展。中外运、中粮等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强化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积极拓展冷链物流业务,众品食业、光明乳业等食品生产企业,加快物流业务与资产重组,组建独立核算的冷链物流公司,积极完善冷链网络,正在逐步成为冷链物流的主力。

2010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预测

2009年中国冷链物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成为现代物流业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2010年将继续迅速发展,推动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首先,随着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冷链物流迎来新的高潮,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起草《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准备推出各自的《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对冷链物流的支持持续加强。

其次,食品工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厂商对上下游控制能力逐步加强,食品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利于冷链行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再次,市场竞争加剧。以美国为代表的冷链物流强国对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表现了强烈兴趣,美国贸易发展署、美国商务部等政府机构充分肯定并看好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并采取了积极的推动措施,以美国美冷公司、美国英格兰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冷链物流行业巨头纷纷大举进入中国,意欲在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越来越多的食品生产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不断优化流程,逐步外包冷链物流业务,压缩企业运营成本。

第四,城乡居民食品需求结构逐步升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对冷冻、冷藏食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加之各类学会、协会的活动日益活跃,如全球冷链联盟、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纷纷组织相关的活动,进一步宣传推广现代冷链物流观念。因此半成品/成品和冷藏/冷冻食品的需求比重不断增加,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

第五,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度急剧提升。一方面国家 “放心肉工程”、“农超对接工程”、“万村千乡工程”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在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关注三农这些大背景下,国家在这一方面的政策力度会进一步加强,而这些工程的实施无不依靠强大的冷链物流体系;同时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使社会各方及消费者高度关注食品安全,为冷链物流发展创造了相应的外部发展环境。

因此综合以上形势,可以预测2010年中国冷链物流将持续高速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冷链物流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根据国际经验,冷库容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DPI)增长呈现出很强的正向相关性,当人均DPI超过8000美元时,冷链设施建设和冷链物流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2008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0元,结合人民币与美元的实际购买力比率(2005年我国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为美国的3倍),预计在2011年左右我国可比人均DPI将达到8000美元,冷链物流将步入高速发展期。

第二,冷链物流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中外运等传统物流企业从冷链运输服务切入冷链行业,逐步加密冷库网络,拓展冷链物流服务;众品食业等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剥离物流资产和业务,成立独立核算的专业冷链物流公司,积极构建冷链物流体系并向社会化服务迈进;夏晖(麦当劳战略合作伙伴)等专业冷链服务商扩大辐射范围,冷链物流的多元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第三,第三方冷链物流外包比例将逐步提高。涉及冷链物流的行业主要是乳制品、冷饮、肉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对温度的控制和产品质量安全要求非常高,厂商出于产品质量控制的考虑,自营冷链物流业务的意愿较强;冷饮、速冻食品、肉制品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流通成本,更愿意部分和全部外包物流业务。

总之,代表食品行业尤其是冷链产品供应链下游的冷链物流在中国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各方力量围绕这一环节将展开建设竞赛。

猜你喜欢
冷库冷链物流
冷库上“云端” 共享促共富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善良不会被辜负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