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艺泰斗顾景舟的紫砂艺术投资价值

2010-08-11 10:31
新广角 2010年8期
关键词:宜兴紫砂壶紫砂

金 鹏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期,伴随着宜兴紫砂在港台及新加坡等地的盛行,香港苏富比、佳士得两家公司即已推出紫砂壶拍品,大陆地区对紫砂茗壶的拍卖也伴随着内地拍卖业的成长而成熟,至今也已走过了十余年,每年上拍的数量均呈上升趋势,这几年更是呈几何数字增长。例如1994年时全年几大主要的拍卖公司上拍紫砂类拍品仅几十件,到2006年上拍量突破了600余件。

对紫砂茗壶的收藏与投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经历了一场非理性的炒作后,在艺术品市场一度沉沦,10余年间,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热点也是几易其主。就在此时,一些经过历史年轮淘选的明清名家的传世之作和近现代紫砂工艺大师的作品重新回归艺术品投资者的视野,大有成为“新热点”之势。

尤其8ds紫砂博士,全球最大的紫砂店铺信息提供者,全球最大的紫砂店铺,2008年以来,紫砂茗壶在拍卖场上屡创佳绩,天价频现。如中国嘉德4月份在北京举办的春拍中推出的顾景舟在1980年代制作的一把“汉铎壶”拍出78.4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创当场紫砂器拍卖最高成交价;6月在广州的夏季拍卖会上的一件顾景舟制光素无纹的紫砂壶也以31.36万元人民币成交;不久香港佳士得公司在春拍中推出了一把清乾隆剔红饕餮龙纹紫砂壶以147.7万港币成交;时隔几个月,中国嘉德在北京举办的秋拍中又首次推出“至味涵硕·紫玉金砂名品”紫砂专场,全场成交率高达92%,总成交额达604万元,其中一件由顾景舟与韩美林两位大师在1988年共同合作的“雨露天星壶”以156.8万元人民币成交,摘得全场桂冠。此壶体线条硬朗,于朴拙中见纤巧,融合了顾景舟精湛的制壶技艺和韩美林超前的设计理念,是两位大师的经典之作。壶体双侧镌刻篆书“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壶上的一枚印章“历下美林”则为顾景舟上世纪八十年代与韩美林合作专用章,印证着二人的艺缘。此壶一式仅两把,先后由中国台湾收藏家和大陆收藏家收藏,珍稀程度自不待言。年底,上海工美拍卖公司秋拍推出的《大石斋藏品专场》拍卖会上,唐云先生旧藏、顾景舟先生于1948年所制的五把名壶之一的“大石瓢壶”,从100万元开始起拍,最后成交价为315.84万元人民币。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春拍中,一件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的“相明石瓢壶”以1232万元成交,这也是迄今为止有成交记录以来最贵的一把紫砂壶。据悉,壶身上均由吴湖帆先生手书,顾景舟先生制,分别赠于吴湖帆、唐云、江寒汀等名家,并先后著录于《宜兴紫砂珍赏汉码(顾景舟主编)》、《紫砂壶鉴赏》等书,其来源及茗壶本身的传承均不容质疑。

名家紫砂壶的价值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更是延续了2008年的热度。如北京翰海2009年春拍“虚中有容一当代紫砂壶、内画鼻烟壶”专场拍卖会上,紫砂大师顾景舟的“乳鼎壶”以44.8万元成交;6月西泠印社拍卖公司举办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把顾景舟制紫砂壶以29.12万元人民币成交;11月北京保利秋拍,顾景舟大师的“上肩圆线壶”,估价35万一45万元,最后以61.6万元人民币成交;更令人乍舌的还有一套顾景舟制作的“十一头提梁壶”,估价就高达180万至250万元,最终也以313.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此套为一壶配五碟五盘,壶体比例匀称,线条简洁,是当代经典的茗壶之一,也是顾老毕生的经典作品之一。几乎同时,中国嘉德秋拍中一把1990年时由唐云供画稿、顾景舟制壶、沈觉初铭的“报春壶”,估价50万至60万元,最终以113.12万元人民币成交,此壶的高价成交也说明顾景舟大师和一些近现代书画名家、金石家共同合作的作品的升值潜力也将会是巨大的。本场拍卖中还有一套顾景舟制11件“三线咖啡具”,估价60万至80万元,成交价则高达224万元人民币,简直让人艳羡。三线咖啡具为顾景舟先生上世纪60年代为紫砂工艺品出口创制的经典作品,包括咖啡壶、碟、杯和糖缸、奶杯共十一件,糖缸、奶杯、咖啡杯内壁及碟面均挂白釉,有网状开片,微微泛黄。此壶用料极为讲究,据传为顾氏保存多年的“缸底之紫泥”,泥料的色泽对装饰效果的完善亦起到了关键作用,壶底钤“曼希陶艺”款识,为顾氏早期用印。本套“三线咖啡具”制成后即出口海外,今能“完璧归赵”实乃幸事啊!

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紫砂壶只是作为日常饮茶器具在内地市场流通,价格并不高,当时宜兴“七辅导”之一顾景舟所制的一把商品壶,才卖区区五角钱,在广交会上一把外销壶不过也就一两美元。到了80年代初期,顾景舟的作品已经是5千元一把,徐汉棠的作品是3千元一把,在现在看来那时就能有这样的价格,也几乎与现在的百万元是相当的。改革开放30年,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紫砂茗壶的需求随之增长,各种档次的紫砂茗壶的价格也开始提升,尤其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内地民间收藏的升温和民间资本的强势介入,名家制作的紫砂壶和清代、民国紫砂壶的价格快速回升,并屡创新高,成为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一个新亮点。

据雅昌艺术网的数据显示,在紫砂类拍品的前20名拍卖记录中,有一半为当代的名家壶,其中3把是顾景舟的作品,而且这10把当代名家壶都是在2008年后成交的,拍卖成交价格居前5位的也全部产生于2008年后。另据《收藏界》杂志刊登的2001年到2008年的紫砂壶拍卖记录可知,排名前20位的紫砂壶价格,从52.14万元到315.8万元不等,其中一半是明清的,其余的就是顾景舟、蒋蓉、何道洪等现当代紫砂工艺大师的,但成交价居冠亚军者均为顾景舟大师的作品,由此可见,其“壶艺泰斗”的地位已为世人所公认,绝非空有虚名。

可见,在艺术品投资领域,“价格体现价值”仍是一条不变的真理。那就简单介绍一下紫砂工艺大师顾景舟。顾景舟1915年出生在中国江苏省宜兴市川埠乡上袁村一个紫砂世家,祖母是他的启蒙老师,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18岁时凭借其深厚的文学素养以及严谨的制壶工艺一举成名,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跻身壶艺名家行列。他曾被上海郎氏艺苑聘请制做仿古陶,新中国成立后,顾景舟多次参加宜兴地区古窑址的发掘,对紫砂陶的历史沿革、名人传记、古陶鉴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工作,后担任宜兴紫砂研究所所长,对将紫砂艺术从商品化宣传上升到艺术品的文化层次做出巨大贡献。

顾老年轻时由方器入手,兼做圆器,后与书画界名家交往甚密,开始逐渐偏重光素器型的制作,最后以“几何形壶”奠定其个人风格,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方向,经过与知名画家韩美林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合作,为紫砂壶的发展注入现代美学观念,开创了紫砂茗壶造型的新意境。他的代表作有:汉云、雪华、鹧鸪、提壁、上新桥、凤嘴壶、僧帽、仿鼓、石瓢、牛盖莲子等,其中牛盖莲子壶、鹧鸪壶获国家金质奖,僧帽壶、井栏壶获国家银质奖,并有许多佳作被国内外收藏家和博物馆收藏。

顾景舟高超的壶艺境界,与他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有没有文化积累,是民间艺人从艺历程中最重要的门槛,也是“一代大家”与“一般匠人”的重要区别。他重视这个渊源,并为之努力了一生,几十年来,他不断地求师于文学家、书画家、金石家等,这使他在艺术格调和创作风格上不断有新的突破。他一改清初以来繁琐、堆砌的浮华之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重造型、轻装饰”的独特艺术风格,完全靠造型美、线条美、色调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品多以古朴典雅见长,线条雄健严谨,大雅而深意无穷,所制之器仪态纷呈,堪称“集紫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被海内外艺术界专家誉为“壶艺泰斗”,所享声誉堪比明代的时大彬。近年来,“顾壶”的身价日高一日,收藏家们不惜以比紫砂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要昂贵的价格收藏之。

另外,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列为全国12种烧制陶瓷技艺之首。2009年初夏,宜兴的“紫砂陶工艺”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功入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榜。这些信息都足以说明根植于我国民间的紫砂艺术已经被世界范围广泛认可,从而对紫砂壶价值的再次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宜兴紫砂壶紫砂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乐在紫砂壶
第二届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陶瓷艺术展开幕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泡壶
邹蕴芳
购买紫砂壶4忌
《读壶记》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