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语

2010-08-15 00:42续小强
名作欣赏 2010年34期
关键词:名作笨蛋形体

《名作欣赏》杂志,今年10月,度过了她的三十华诞。人言三十而立,立与不立,自有评说,不消费舌。客观地说,近两年来,从杂志社内部的管理到杂志本身形体的塑造,的确是发生了许多变化。如果放在三十年的坐标上去看,这颇有点老骥伏枥的味道。

一本有着三十年历史的老刊物,过多纠缠“从哪里来”的问题,人不免自负自缚且自大:传统当然是重要的,可如果采取一种消费主义的姿态,不仅于事无补,反而贻笑大方,恰如无知的阔少。因此,重要的是,往哪里去。“往哪里去”,这是最大的问题。同时,也是极为复杂的问题。基于出版史上的一些著名案例,我们往往认同并肯定一个主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认为:一个主编的方向,便是一本刊物的方向。这是有一定道理在的,要不设置主编这个岗位做什么用呢?可如果说,是决定性的、方向性的作用,我不敢苟同:在任何时代,一个人只能贴着时代的地面前行,你不能也无法飘移在地平线之上,浮游飞翔之姿,梦想而已;而且,对于一本刊物,我们往往只把眼光投注到她最终的成品样式上,只认判结果,却绝少追踪过程。

所以说,一本刊物往哪里去,并不是一个人能够决定的,更何况像《名作欣赏》如此地位的刊物。

把这个问题想清楚,我们便不会那么武断了。一种平和包容的姿态,对于一本刊物的形体塑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不早,晚不晚,在三十年的节点上,杂志往何处去,成为一个集中的焦点和普遍的话题,我想,这是一切与《名作欣赏》杂志相关者的幸运。由幸运而至机遇,其间是对我们的考验。

改版一年,承继传统、面向未来,我们似乎也逐步清晰了自己的方向。

什么是杂志?这是一个值得恒久追问的命题。因为特殊的原因,目前对文学刊物的普遍认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条块分割与市场经济时代细密分工的混合体,无视杂志媒体的功能,弱化杂志中介性的本质,轻慢杂志之杂的丰富性特质。《名作欣赏》不是专业学报,不是地摊文学,不是教科书,不是私家花园。不是《读书》《随笔》,不是《人民文学》《收获》,不是《书屋》《天涯》,但又有深刻的关联。这个关联,即在于,对世界、国家、社会、人生的立场。所谓“名作”,并非全部,而是触发的必要媒介;有关“欣赏”,是把玩、咀嚼、品鉴,但仅停留于此,或易转为鸦片与毒药:“笨蛋刊物”制造“笨蛋读者”,并非是危言耸听。

改版一年,十二期杂志,倏忽而过,我们仍在不断地搜集来自各方面的各类反馈信息,以资校准、调整杂志的航向。十二期手记,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更多来源于与不同层面“读者”的交流甚或争论。我们认为,唯有不断地思考,才可为杂志不断注入新的养分。

往哪里去,于任何事物而言,并不是凝滞的,也不会有一个终极的解决。如一滴水,一粒沙子,一块煤,如光和空气,我们只是履行着属于自身时段的责任和使命。

猜你喜欢
名作笨蛋形体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贺词选登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贺词选登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微趣图
三个笨蛋
跟笨蛋一起谈恋爱
名作欣赏
两个笨蛋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