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2010-08-15 00:46曲登科
黑龙江史志 2010年21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用人单位设置

曲登科

(河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河南 郑州 450007)

探索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曲登科

(河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河南 郑州 450007)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经济的转型越来越凸显。市场经济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职业学校的内在原因是课程与教学的设置已经不能适应市场日益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等职业教学模式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以期为职业市场提供理论参考,为实践者提供理论指导。

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 模式

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我国经济建设要求职业教育教学必须改革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转接过程中,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使我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国的经济形势与其它国家国情不太相同,这种经济飞速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人才结构的不合理,人才培养水平的不科学性使这些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尴尬和无奈,一方面是学校培养大批管理和研究型人才,而这些人才却无法研究、创新出企业所需要的东西。而另一方面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工人却受到这些大学生的蔑视。因为他们在接受的大学教育时,他们的老师告诉他们要蔑视这些职业,因为他们应该从事高尚的职业。这种深层次的矛盾不仅需要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革,更迫切要求学校教学模式、课程模式的变革以适应现代经济建设的需要。

2.应对当前知识经济竞争的需要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间的竞争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我国是人口大国,如何使人口大国蜕变成人才强国,主要依靠教育。而提高教育水平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识记能力强,但知识结构单一,知识体系古板,在国际人才竞争中缺乏创新能力的弊端已经凸显无遗,如何克服这种弊端,提高我国人才的创新水平和创造意识,是我国取得国际知识经济竞争优势的重中之重。

3.课程内容与设置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

我国有些高校课程内容陈旧,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据了解,“目前有些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还停留在20世纪70—80年代的水平,知识陈旧老化,课堂灌输概念和原理多,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少,”一言堂、填鸭式教学依然是现在高校的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后,往往还不如一些技校毕业的中级技能型人才实用。而且,当前的大学教育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存在诸多缺陷,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现代型人才的需要。

4.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暴露出大学生自身所学与实际工作相差太远,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大为严重,同时,各高校也为了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不断地设置了一些新的热门专业,但由于连年的扩招,学校在师资、校舍、实验设备等方面都出现了紧缺,即使设置了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也都非常仓促,甚至有些专业是受利益驱动而设置的,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并不能和社会的需要相吻合。由于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相脱节,使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矛盾结构突出。表现在:部分长线专业和发展过快的新专业毕业生与社会需求劳动力供过于求相矛盾,造成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积压过剩”。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新模式探求

1.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职业理念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其专业性强,结构复杂,职能广泛的特点同国民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也不是仅仅的实践技能,它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技能。是培养一线具有专业技能,又有理论支撑的一线技术人才。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近几年职业教育虽有所发展,但进展缓慢,在校企联合上多是短期行为,在课程设置、教材改革、教学改革上,由于受资金、管理体制的限制,课程建设、教学建设无法以市场为导向,稳步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观念的更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观念,当前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只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才能促进职业教育领导者素质的提高,观念思想的更新,也才能有效的改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最终形成应对市场需要的课程教学新体制。

2.加强对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管理

教师是一个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在一个学校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其关键点在于教师。而当前的教师从业资格尚不规范。如何规范教师的从业资格是政府行政部门应做的事情。这就要求人事部门及用人单位要严把从业资格关,让真正有学历有能力、从业资格的人才选入职业教育系统,为我国的职业教育选好人才,为优秀人才的进入把好关。同时政府部门要严格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政府领导下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的社会化管理。同时要建立高职教育学历证书与相应层次、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从业资格证书衔接制度。

3.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应对市场的职业技能

从教学软件到教学硬件,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制定教学计划要考虑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最终形成适应社会需求、又具有前瞻性的教学体系。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只有技能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企业才能在不断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在课程与专业设置上,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设置一些社会需要的专业和技术。课程体系是保证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原有的高职课程体系强调的是“专业对口”,强调的是做事教育,追求课程的完整性,忽视课程的整合和重组,学生学到的只是一门门具体课程知识的堆砌,当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时,又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专业设置上,要把社会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掺穿进去,又能腾出一定的时间使学生接受更多的动态性知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具有应用潜力和再生作用,适应未来变化,服务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和本领。

5.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学校与用人单位结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是适应社会市场需要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人才评估方法等一整套订单式培养计划。也根据用人单位需要为用人单位针对性的培养人才的一种积极教育探索模式。一些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已经取得了效果和成绩。一方面学校为用人单位培养了大批人才,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就业铺平了道路。同时用人单位也不再为用工发愁,解决了用人单位求才若渴之苦。

[1]王春玲.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学技能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8.

[2]侯光.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

[3]祝士明.多媒体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4]胡艳曦,曹立生,刘永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1.

曲登科,男(1980—),河南洛阳人,助教,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用人单位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1.举证责任倒置对劳动争议仲裁有什么意义?
评价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
《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创新网络活动对大中型企业研发绩效动态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