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战为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提供了契机

2010-08-15 00:46梁大庆包玉环
黑龙江史志 2010年21期
关键词:沙俄筑路清政府

梁大庆 包玉环

(满洲里市文物管理所 内蒙古 满洲里 021400)

甲午之战为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提供了契机

梁大庆 包玉环

(满洲里市文物管理所 内蒙古 满洲里 021400)

中日甲午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但这场战争却给沙俄政府当时实施修建中东铁路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中日甲午战争沙俄政府中国东北中东铁路

1894年8月1日,日本向中国正式宣战,这一年,按中国干支纪年,是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1895年3月中日甲午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中日甲午战争虽然结束了却给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提供了可乘的契机。

当沙皇俄国在欧洲战场上失利以后,19世纪末,它就把目光转移到亚洲,准备侵占中国的满洲(东北),称霸远东。

1891年,沙俄要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该铁路西起车里亚宾斯克,东至海参崴,全长7400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铁路。1895年当铁路西端修到乌兰乌德、东端修到乌苏里斯克时,沙俄对铁路的走向出现了争议,当时的财政大臣维特提出了出赤塔,走中国的东北,然后再到海参崴,这样,既可以缩短距离,又可以节省经费,最重要的是这条铁路建成之后,可以控制中国的满洲地区。但如何与清政府交涉,什么时候提出来,只待时机。

这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结束(1894年8月1日—1895年3月),中国因失败而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割让辽东半岛等。此举惊动了沙俄并打乱了它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的计划,于是其联合德国和法国向日本提出抗议,并派舰队在日本海示威,日本迫于压力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并要求清政府再付3000万两白银的赎买。从此,沙俄就以帮中国“索回辽东”的功臣自居,准备向清政府“借地筑路”。1896年4月,俄驻中国公使在北京首先提出这个问题,被清政府婉言谢绝。

同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清朝政府决定派遣沙俄指名邀请的亲俄派首领李鸿章,作为祝贺沙皇尼克拉二世加冕典礼的特使,前往俄国。根据维特的奏请,并在他的精心安排下,5月4日,沙皇尼克拉二世秘密接见了李鸿章。在接见中,沙皇尼克拉二世以共同防日和援助中国为钓饵,诱惑李鸿章答应俄国“借地筑路”的要求。

尼克拉二世的接见,使李鸿章受宠若惊,感激莫名。他认为:中国“自办铁路,实恐无力,又难终止”;如同意俄国筑路,各国必竞相效尤,后患无穷;不如由“华俄银行承办”较妥。权衡利弊,似可采纳。李鸿章迟疑不决的态度虽然有所变化,但在事关中国领土主权的问题,他不敢贸然答应。在李鸿章举棋不定的关键时刻,维特决定采用重金贿赂手段,并答应李鸿章在俄国“借地筑路”的要求得到实现时,他可以拿到一大笔酬金(300万卢布,分3期付清)。在俄国的威逼和贿赂下,李鸿章决定与俄签约。不久,李鸿章得到中国清朝政府同意签约的训令。1896年6月3日,在莫斯科与俄方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条约共六款,其第四款规定,“今俄国为将来转运俄兵御敌并接济军火、粮食,以期妥速起见,中国国家允于中国黑龙江省、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其事可以由中国国家交华俄道胜银行承办经理。至合同条款,由中国驻俄使臣与银行就近商订。”因此,1896年9月2日,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许景澄与华俄道胜银行签订了以借款之500万两库平银入股的《伙开银行合同》。9月8日,又与华道银行签了《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合同共12条,其中第一条即说明:“华俄道胜银行建造、经理此铁路。另立一公司名曰“中国东省铁路公司”。规定,铁路36年以后中国可以按价收买,80年以后无偿交给中国。

1897年11 月,山东曹州巨野百姓与德国传教士发生冲突,德国以传教士被杀为借口,派舰队强占胶州湾。12月19日,俄国以防止德国继续侵占为由,派遣太平洋分舰队强占了旅顺口。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之后,3月27日,俄驻北京代办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会订旅顺大连湾租地条约》(即《旅大租地条约》,又称《中俄条约》)。规定旅大地区由俄人全权管理25年,并允其再修筑南部支线。7月6日,中俄再订《东省铁路续订合同》(即《东省铁路支线合同》),正式规定由俄国铺设东省铁路南部支线,即哈尔滨到旅顺口和大连,由此东北全境完全成为帝俄的势力范围,为其推行“黄俄罗斯”计划做好了所谓合法性的准备。

沙皇俄国想在中国修建铁路,蓄谋已久,早在1895年8月,他们就偷偷地派人员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勘测路线。1897年8月28日,在绥芬河右岸三岔口举行了东省铁路修筑开工典礼。后来因由乌苏里斯克进入中国东宁的这段路程的地势和地质不妥而被弃置不用。1898年6月9日,中东铁路建设局全体机关人员乘船由海参崴驶往哈尔滨,沙俄当局把这一天定为中东铁路的开工纪念日和中东铁路的建筑纪念日。

中东铁路的建筑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部西部和南部三条线路施工;又从满洲里、绥芬河及旅大向哈尔滨方向施工,相向施工共计6个工区21个工程段。之后,三线又分成19个工区施工,所以工程进展十分迅速。

在东省铁路修筑过程中,铁路沿线大面积的耕地被占用,民房被拆毁,墓地被夷平,由此引发了极大的民怨。于是,南起大连北至黑龙江、铁路沿线居民不断掀起反抗沙俄占地筑路的斗争。

1900年春夏之交,山东、直隶(京、津一带)义和团在辽、吉、黑传播,并有拳师设坛宣传“灭洋保国”的思想,国恨家仇交织在一起,于是铁路沿线的民众与义和团不断的拆毁桥梁、扒断铁路,捣毁设施,破坏全线铁路达70%,使沙俄损失近七千万卢布,阻止了东省铁路的修筑进程。沙俄下令,东省铁路全线停工,所有筑路人员就近集结,等待援军或撤回国内。由于沙俄援军的赶到,清政府的决策错误和最后的妥协与无能,使得义和团运动被消灭下去。直至1901年3月,东省铁路的筑路工程才恢复开工。

1903年7月1日(俄历)(公历为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但未全部竣工。以哈尔滨为中心,南到旅顺口,东到绥芬河,西至满洲里,呈“丁字形”。铁路运营的管理中心设在哈尔滨——东省铁路管理局,局长为原乌苏里铁路管理局局长德·列·霍尔瓦特上校。管理机构有:办公室、法律处、商务处、总会计、医务处、材料处、工务工程处、运输处、机务处、民事部、军事处等11个部门。东省铁路的通车,实现了沙俄为征服中国东北、称霸远东而使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越中国的战略目的。

中东铁路,始建于1898年,竣工于1903年,回归于1952年,历时55个春秋,实际运营50年。半个世纪以来,中东铁路饱经沧桑,历尽磨难,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和跌宕起伏的历史。铁路让旧中国执政当局失去了尊严、受尽了屈辱,而中华民族为了国家的主权和路权多年来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雪洗前耻,才能让这条战争之路、侵略之路变成革命之路、解放之路;让这条掠夺之路、殖民之路变成建设之路、发展之路,为人民立新功。

梁大庆(1962—),男,吉林镇赉人,助理官员,从事地方史研究;包玉环(1978—),女,哲蒙中旗人,助理官员,从事地方史研究。

猜你喜欢
沙俄筑路清政府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沙俄势力研究
新军:清政府的掘墓人
卢汉铁路筹款问题探析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三姓地区赫哲族的安边政策
中俄伊犁交涉清廷成功原因探析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第一次政治大借款的意图与困境
筑路机械单机核算的思考与研究
从杂志到行业,看筑路机械30年的发展
沙俄第一届国家杜马解散原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