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重视潜人才培养

2010-08-15 00:45吴时国
党史文苑 2010年2期
关键词:军事成果创新能力

吴时国

(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 湖北襄樊 441118)

浅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重视潜人才培养

吴时国

(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 湖北襄樊 441118)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反复强调,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往往显人才容易引起重视,而潜人才往往被忽视甚至歧视;但在历史上,许多自主创新成果出自于潜人才,潜人才自主创新的欲望更加强烈,潜人才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重视潜人才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所以,要重视潜人才培养。

自主创新能力 潜人才 培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反复强调,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往往显人才容易引起重视,而潜人才往往被忽视甚至歧视;但在历史上,许多自主创新成果出自于潜人才,潜人才自主创新的欲望更加强烈,潜人才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重视潜人才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所以,要重视潜人才培养。

一、许多自主创新成果出自于潜人才

潜人才是指不为人所知、潜力较大、暗藏锋芒、厚积薄发、有发展后劲的人才。有人指出潜人才有三种存在状态:一是被压抑或被埋没的人才;二是指具备了从事某种创造性劳动的能力,但由于缺乏某种外部条件和机遇,尚未被社会发现和承认的人才;三是极具人才潜质,大有希望成为人才或即将成为人才的人。

在世界科技史上,有许多自主创新的成果,甚至是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的重大成果,都是出自于起初并不为人所知的潜人才。1905年,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他只是专利局的一名审查员,根本不是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名气,是一名能力和成果都还没有得到社会承认的潜人才。2002年,日本的田中耕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着实让日本人大为吃惊,因为43岁的田中此时还只是制作所里一名普通工程师,在日本学术界乃至化学界毫无名气,更谈不上学术观点被人重视了。科学研究领域是这样,军事领域也不乏一些提出了重大创新战术的潜人才。1793年的英法土伦之战,法军安放在船上的陆战炮,打得处于优势的英舰猝不及防,使英军最终败北。陆战炮代替舰炮的打法是年仅24岁的少尉军官拿破仑的点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拉法格——一名普通的法军上尉,提出渗透战术,挑战当时盛行的“阵地战致胜”观念,德军第一次运用渗透战术就打败了俄国和意大利联军。这些战争史上的创新之举,最初都是出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潜人才。

而忽视这些潜人才及其创新成果,不仅仅是对人才的浪费,甚至还会吃大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在法国军事学院学习的戴高乐还只是一名上尉,然而,他却预见到“下一次战争将是坦克战”。他在1934年出版的《职业军队》和《未来的陆军》两本书中,明确提出精良的装甲部队将是未来战场上决定胜负的主要突击力量。可是,法国统帅部对这位年轻人的创见不屑一顾。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陆军参谋长古德里安根据《职业军队》一书中提出的见解,创建了3个坦克师。在1940年5月,德军运用集群坦克闪击法国,战果明显。为此,法国人痛心地说,“德国人赢得胜利,只花了15法郎”(指戴高乐那本书的售价)。

二、潜人才自主创新的欲望更加强烈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在研究中发现,任何一个系统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都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一种特征一旦在系统内形成,无论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选择。其中一些规则形成以后,随着事物的发展,开始阻碍系统的发展,系统被“锁定”在低效状态。在军事历史长河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一战中,英国人首先发明了坦克,但在英国指挥官黑格看来,这些可以自行运动的“钢铁怪物”不过是穿了铁甲的骑兵,在索姆河会战中黑格按骑兵战术将英国当时仅有的49辆坦克分散配置在9个师3英里长的战线上,结果几十辆坦克东奔西撞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德国由于创造了“闪电战”理论,使坦克在二战中成为“陆战之王”。可见,自主创新就是要打破各种各样的路径依赖,不断推陈出新,不然,今天的创新成果就可能成为明天的发展障碍。

但是,自主创新的成果在刚刚显露时,由于它的“异样”和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与前瞻性,往往会引起他人的歧视、阻止和嘲弄。这样的例子,在科技史与军事史上可谓不胜枚举。当富尔顿第一次试验蒸汽船时,岸上的观众不时送来阵阵冷嘲热讽,素有“军事天才”之称的拿破仑对“蒸汽船”也不屑一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制空权理论的创始人杜黑时任意大利米兰师参谋长,因坚持航空力量的重要性和批评陆军司令部指挥无能,被军事法庭判处1年监禁,受到很不公正的对待。自主创新这种天然存在的风险性和不公正待遇,决定了名人或显人才会自觉不自觉地抵制它。因为名人或显人才的成果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他们的利益也与原有的创新成果休戚相关,在既有规则体系范围之内活动,就可以得到足够的利益,完全可以回避这些风险。而潜人才,没有既得利益,不易受其地位、荣誉的束缚,敢于直抒胸臆;没有既定的路径依赖,考虑问题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此外,他们也只有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推出自主创新的成果,才可能逐步引起大家的重视,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获取自己的利益。所以,潜人才自主创新的动力和劲头更足。

三、潜人才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

在一些单位,一谈到自主创新,由于受马太效应的影响,往往都想到专家学者、名人院士这些显人才。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并不乏能够自主创新的潜人才,但由于没有“名气”,不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当然也难以创造出更多、更大的成果;有的甚至已经有了自主创新的成果,也常被戏称为“瞎猫抓鼠”,成果无法得到推广应用。勿用置疑,有名气的显人才能够完成很多别人难以完成的重任,但仅仅依靠他们是远远不够的。

当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一个竞争激烈、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特别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某些人、某部分单位的事情。在此以部队正在推进的新军事变革为例。新军事变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军事理论、作战方式、体制编制、武器装备、保障模式乃至日常军事训练、管理教育等,而且渗透到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在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方面,专家学者等处于人才金字塔顶部的显人才确实负有重要责任,但在规划设计的执行、反馈、修订、完善等方面,需要吸纳集体的智慧,需要实践的支撑,需要大多数处于人才金字塔底部的潜人才的积极参与。或者说,作为大多数的潜人才参与的积极性愈高、愈具体,领导机关和专家学者做出的规划和设计才会愈准确、愈周密。在这个过程中,潜人才同样大有作为。中国有句名言:“卑贱者最聪明”。这是因为潜人才身处战备、训练的第一线,对军事变革的创新需求具有最实际的感受,对创新内容、怎样创新最有发言权。他们搞创新,能够把握住事物发展变化的脉搏,提出的建议更接近客观实际,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守军万万没有料到埃及士兵会用高压水龙头冲刷苏伊士运河大堤,为进攻部队开辟通路,一举突破“巴列夫防线”。在伊拉克战争中,困扰军事专家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枪管进沙子无法射击”的问题,被一名士兵用随身穿戴的丝袜就轻易解决了。

所以,自主创新,人人才都有发言权;自主创新,不能歧视潜人才。只有“不拘一格”地开发潜人才资源,才能形成人才辈出、自主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的局面。

四、重视潜人才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潜人才更需要发展,更需实现自身价值,更需要社会关心、理解、爱护、培养,重视潜人才培养,既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又体现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因此,要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素养,特别要善于发现和启用潜人才,重视对潜人才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因为潜人才在各行各业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中默默无闻工作,有的起到骨干作用,无疑对于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我们各级领导应该调整思路,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还没有成名成家的潜人才,多为他们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敢于赋予挑战性的任务,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想、去闯,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大胆质疑、敢为人先,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对于暂时的挫折,也要以宽容的姿态,鼓励他们“再来一次”,“吃一堑、长一智”。在学术领域,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平等的学术批评和争论等。对潜人才要时时处处给予尊重、爱护、理解、关心,要处处从方便、体贴、适合人的需要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断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要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文化大环境。

[1]钱俊生.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2]杨敬东.潜人才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

吴时国(1965—),男,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政工教研室教员。

责任编辑 马永义

猜你喜欢
军事成果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工大成果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