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霜冻害高产栽培技术

2010-08-15 00:42任德超黄绍华黄建英
种业导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春性半冬性晚霜

任德超,葛 君,胡 新,黄绍华,黄建英

(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河南 商丘 476000)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生长受到旱灾、霜冻害、涝灾、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逐渐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其中霜冻害发生的几率近年高达70%,给河南乃至黄淮小麦造成巨大的损失。

商丘农科所小麦研究室历经多年的研究,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现简述如下。

1 合理施肥,培肥地力

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可以改变麦苗长势,增强小麦抗御霜冻害的能力。研究表明,在发生早春冻害时,N、P、K全施区受冻害程度较轻,而单施N肥区受冻害程度较重,因此在高产地块要N、P、K配合施用。低产地块,尤其是沙土地,有效P、K含量低,增施P、K肥更有重要的防霜作用。因此增施有机肥,或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增加土壤肥力是最基础的防御霜冻害措施之一。

2 优选品种,增加抗性

不同品种的小麦,其发育特点也不同,表现在发育进程有快有慢,霜冻来临时,遭受冻害的程度也不相同。一般认为品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弱春性品种。研究表明,小麦拔节越早,同等条件下受霜冻害越严重,因此起身拔节相对较晚但抽穗成熟正常的品种是抗霜品种的首选指标。具有竖叶型、分蘖力强、叶色深绿特性的品种类型,抗霜冻能力较强。因此在选择抗霜品种时,应尽量选择小麦返青后发育较慢、拔节晚、分蘖力强的竖叶型品种。

3 适宜晚播,躲避霜冻

在生产中由于不了解品种特性而错期播种,造成冻害而减产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论品种特性如何,随着播期的后延拔节期必然推迟,受到的霜冻害几率就会减少,但过于推迟播期通常会遇到后期的高温而缩短生育期,对产量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要适期晚播。研究表明,可确定适宜的抗霜播期的积温指标为:半冬性品种积温指标为650~700 ℃·d,春性品种积温指标为550~600 ℃·d,弱春性品种积温指标为600~650℃·d,对应的播期半冬性品种为10月8~12日,春性、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25日较为适宜。

4 控制播量,调控长势

从小麦促控管理角度看,如果小麦播量小,可通过返青拔节后加大肥水管理,以促进成穗、增加穗粒数,弥补播量的不足。小麦拔节期正是小麦遭受霜冻害的敏感期,此期加大肥水管理,不仅能促进小麦成穗和增加穗粒数,而且可以提高小麦的自身抵抗力,有利于预防霜冻危害。相反,如果播种时采用大播量,必然造成年前的密度过大,而在返青拔节时又必须进行水肥控制,从而影响小麦自身抗逆性,一旦发生霜冻就会加重危害。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播期条件下,半冬性品种每667m2播量控制在5~7.5 kg,春性、弱春性品种控制在8~10 kg较为适宜。

5 适时镇压防霜

镇压作为小麦生产中的常规增产技术,其主要作用是推迟小麦拔节期,延缓小麦幼穗分化,同时具有以下作用:(1)提高表面土壤容重,增加根层含水量;(2)促进小麦次生根的萌发与伸长;(3)抑制地上大分蘖的生长,促进小分蘖的萌生;(4)降低株高,缩短第一、二节节间长度,提高抗倒伏能力;(5)增加群体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在推迟或钝化幼穗上,以生理拔节前镇压效果好,而拔节后镇压则效果较差。拔节期和幼穗分化期推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具有一定的防霜作用。

6 适时灌溉防霜

灌溉浇水对越冬期冻害、早春冻害、春末晚霜冻害都有一定的防御效果。浇越冬水还有塌实土壤,提高土壤热容率,促进次生根的生长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等多种作用。因此结合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适时浇水,具有一定的防寒、防霜的作用。

7 化学调控技术

利用化学制剂也能达到防霜、避霜的目的,避霜剂作用主要是可延缓小麦的发育,使小麦在发育的敏感时期避开寒流。防冻剂有两种,一种是调节小麦植株体内酶的活性,增加光合能力的有机液肥;另一种是直接补充糖分以提高小麦植株体内胞液浓度,有效预防小麦遭受霜冻危害。

[1] 冯玉香,何维勋,等.我国冬小麦霜冻害的气候分析[J].作物学报,1999,25(3):335-340.

[2] 冉宪忠,闫世忠,等.黄淮麦区晚霜冻害危害特点及其防御[J].河南气象.1999(3):33.

[3] 皇甫自起,常守乾,等.小麦晚霜冻害的特点及防御补救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6(9):5-8.

[4] 王春艳,李茂松,等.黄淮地区冬小麦的抗晚霜冻害能力[J].自然灾害学报,2006(6):211-215.

[5] 孙忠富,等.霜冻灾害防御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 冯玉香,何维勋.霜冻的研究[M].北京: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

[7] 郑大玮,等.农业减灾实用技术手册[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8] 高海涛,张灿军,等.超级小麦新品种洛麦2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7(5):37-39.

[9] 冯玉珍,杜景珍.优质强筋小麦无公害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7(11):22-23.

[10] 康明辉,海燕.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花培1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07(8):34-35.

猜你喜欢
春性半冬性晚霜
暖春、晚霜与晚霜冻害探析
——以深州蜜桃产区为例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不同水分冬小麦晚霜冻害评价
北疆超晚播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资源在春性环境下的利用价值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在西藏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我国科学家分离出春性甘蓝型油菜自主开花基因
晚美V脸
小麦选育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