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诊断胃癌的临床分析

2010-08-15 00:51徐宏伟徐进康许邹华吴坚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21期
关键词:淋巴瘤胃镜原发性

徐宏伟 徐进康 许邹华 吴坚芳

胃癌是人体器官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昆山市中医院采用胃镜诊断胃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共57例。男32例,女25例,年龄26~75岁,平均45.5岁。病程1个月~3年;主要临床表现为:以食欲不佳、无力、贫血、消瘦为主要症状4例,伴发热5例,腹痛5例,消化道出血5例,腹部可触及包块3例,并有不同程度的压痛,无梗阻现象。术前检查均经胃镜及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胃癌40例,胃淋巴瘤11例,胃溃疡4例,胃炎2例。消化道造影5例,胃钡餐检查4例病变大(>5 cm)、范围广,胃壁可广泛增厚,但仍保持一定的扩张能力及柔软性。1例诊为溃疡病,黏膜肥大、溃疡存在。CT8例,5例弥漫浸润型,胃壁广泛增厚,范围浸一半以上,2例浸及局灶型增厚;l例肿块型,突向腔内的肿块,手术、病理: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病变分布,肿瘤39例原发于胃体部,12例位于胃窦,6例位于贲门。病变大小,原发肿瘤最大者1 5 cm×12 cm,最小者3 cm×4 cm。切面质地均匀,呈鱼肉样,灰白色,肿瘤切面有出血、坏死灶。

2 治疗方法

行胃大部切除术43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4例,术后化疗28例化疗方案为CHOP,化疗1~4疗程。

3 讨论

目前胃镜和病理活检是诊断胃癌的最重要方法。内镜下特点是病变范围大而广泛,常累及多个部位,表现为巨大的溃疡,多发性溃疡,巨大的腔内肿块,广泛的结节,病变多发,多灶性损害。胃镜下形态误诊率高,常诊断为胃癌、胃溃疡或慢性炎症。本组中,胃镜确诊为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1例,占19.3%,原因为内镜活检病理单纯做髓染色诊断阳性率低,常误诊为胃癌,需行免疫组化确诊。由于胃淋巴瘤侵犯除黏膜层外,往往浸润达黏膜下层,少数达肌层浸润,其可以通过表面蔓延的方式向周围黏膜浸润,而常规活检不易深取,故常常活检不到肿瘤组织,文献报告活检时应采用“深挖式”,多次、多点采取溃疡周边或溃疡底部的黏膜和组织,必要时采用圈套活检可提高确诊率至85%[1]。本组报道其术前误诊率为50% ,这是由于对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不足和与胃癌在内镜下有较多的相似表现所致。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有别于其他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晚期与胃癌及胃溃疡相似,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隐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但很少出现上消化道梗阻,与胃癌患者相比较少出现恶液质,一般情况较好。临床上如反复的胃体下部或胃窦浅表溃疡的患者应用抗酸剂或抑酸治疗胃浅表溃疡不仅未愈合,反而扩大或增多,病灶表现有多发糜烂、溃疡、出血、结节和白苔等表现共存时,或病变界限不清及边缘稍隆起时,应考虑本病。胃肠道X线检查是一种基本方法,虽然检查结果常不能提供明确的恶性淋巴瘤诊断,但对于80%以上的胃部恶性病变,可通过此项检查而诊断为恶性[2],凡病变范围广泛(>10 cm)、超出幽门、发生狭窄梗阻者,应考虑本病。本组4例行X线钡餐检查的患者均发现病灶存在。

手术治疗胃癌有以下特点:①能评定和作出病理分型,为化疗药物选择提供依据;② 局部切除率高。有作者强调本病浸润程度不如其他癌肿明显,即使瘤体较大,其切除机会仍大于其他癌肿,不要轻易放弃可能的根治机会[3];③可预防放、化疗出现的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最近一项前瞻性研究认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相比,其预后并无差异,认为对早期患者亦可采用化疗而仅对有并发症者才采用手术治疗,有些学者认为对有明显预后不良因素的病例,在放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实施高化疗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提高生存率。本组57例中14例行全胃切除术,43例行胃远端切除,术中行根治性切除肿瘤及清扫肉眼可见的相关区域淋巴结。28例行术后化疗,全部采用CHOP方案,疗效较满意。

[1]陈旭,游振辉.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外科治疗.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99-200.

[2]李增军,徐忠法.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82例临床分析.山东医药,2006,46(36):37-38.

[3]刘云,李建刚.多项肿瘤标志物联检对胃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放射免疫学杂志,2007,20(1):16-17.

猜你喜欢
淋巴瘤胃镜原发性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与PET/CT表现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