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天津一汽丰田研发中心设计楼中的应用

2010-08-15 00:55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张玉华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0年6期
关键词:报警监控系统

文|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 张玉华

1 项目简介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国内各大汽车生产厂商纷纷成立研发中心,以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TFTM)开始筹建产品研发中心项目。该项目包括产品设计部门和产品验证及检测试验部门,项目拟分两期建设。

产品设计部门:一期新建研发设计楼,开展汽车总体设计,车身结构设计;二期新增汽车底盘部分设计、车身造型、汽车电子、电气系统设计。

产品验证及检测试验部门:一期新建产品及品保监查试验室,初步形成材料检验分析、计量及整车解析能力;二期根据发展需要再新建综合试验室,具备整车性能及排放试验、振动试验、动力总成试验、底盘试验、车身及附件试验能力。本文重点阐述一期研发设计楼设计中有关信息技术的应用。

2 本项目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技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传感技术:这是人的感觉器官的延伸和扩展,典型的例子如:条码阅读器、读卡器、摄像头。

(2)通信技术:这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延伸和扩展,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如电话、网络等。

(3)计算机技术:这是人的大脑功能的延伸和扩展,承担信息存储记忆、分析、处理的功能。如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各种由计算机组成的应用系统。

本项目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信息网络系统、有线电话系统、有线广播系统、会议系统、LED显示屏、安全防范系统和信息基础平台建设。由于设计上的分工,对设备自控系统和消防自动化系统未加阐述。

3 设计方案规划思路

(1)设计楼结构

设计楼共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7757m2。一层设有消防控制室及消防控制室及监控室、车辆DR室、接待室、大厅、餐厅、新风机房等房间。二层有服务器室、资料室、DR室、技术部、VIP室、会议室、新风机房等房间。三层有CATIA(三维设计软件)设计室、技术部、资料室、DR室、会议室、新风机房等房间。

(2)信息网络

◆在设计楼内部组建计算机局域网,采用交换式快速以太网;

◆核心交换机采用千兆光纤接口,由公司引入的网络主干采用千兆光纤,实现交换到桌面、网络管理到桌面,保证网络的高速平稳运行,保证良好的可扩展性,同时可进行跨国际、跨地区的多渠道、全方位信息交换。网络主干带宽为1000Mbps,桌面为100Mbps,满足一期和二期发展要求。网络可靠性在拓扑结构上全部采用双节点、双链路互备连接设备,降低了单点故障可能造成的风险。核心交换机为一主一备,接入交换机为N+1台冗余设计,以保证在发生故障时快速切换,不影响正常的业务处理工作;

◆网络平台主要由网络交换机、服务器、存储设备、互联网接入路由器、防火墙、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防病毒系统和其他硬件设备等组成。网络平台设计充分考虑网络维护及管理,采用成熟、可靠、易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保障和服务;

◆应用交换式路由、高效防火墙和防病毒系统,可以在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安全保密原则的同时,保证网络依然高速,并可有效控制外部网络带来的病毒和一切不利影响;

◆数据中心:设在设计楼内,作为研发中心数据管理、存储、交换、处理的核心,应充分考虑一期的应用、二期的发展预留、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其他专业的要求。

(3)有线电话系统

电话容量一要考虑设计楼用量;二要考虑一期其他建筑物用量;三要考虑二期发展预留。有线电话系统与计算机网络采用综合布线方式。

(4)安全防范系统

◆涉及防范内容:人流、物流、信息流、车流;

◆防护范围:数据中心(服务器室)、监控室、DR室、设计室、出入口、门窗、通道、建筑物四周等区域;

◆应用的系统: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入侵防盗报警系统。

(5)有线广播系统

广播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业务、背景音乐播报,火警情况下可以切换到消防广播。

(6)会议系统

会议室应采用多媒体会议系统,通过本系统可实现与本公司和上级总公司召开视频会议。

(7)LED显示屏

在设计楼一层大厅内适当位置,设置LED大屏幕,屏幕上可发布欢迎辞、公告、年月日等信息。

4 信息技术的重点内容和分析

4.1 信息系统基础平台

4.1.1 数据中心和监控室的设计

(1)机房位置要远离电磁场干扰、电力供应稳定可靠、交通通信便利、自然环境清洁的地方。

(2)机房面积大小应根据信息系统规模、内部结构布局、设备总数及布置和用户要求等因素决定。

(3)对建筑结构专业的要求,如防静电架空地板,楼板荷载,特别是UPS设备安放处楼板的荷载要求。

(4)对电气专业的要求,如防雷接地、设备接地(采用联合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Ω),照明条件(照度≥400lx)。应在电源配电柜或弱电柜进线处安装浪涌保护器。

(5)对消防专业的要求:如火灾报警方式和灭火方式。本项目采用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和对设备无污损的自动气体灭火系统。

(6)对暖通专业的要求:如温湿度要求。本项目温度要求:18℃~26℃;湿度40%~70%。

(7)含尘浓度要求: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μ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4.1.2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1)工作区:信息点数量的选择,应按照用户需求、建筑物及房间功能、房间面积等因素综合考虑。本设计楼共计信息点571个,其中数据信息点86个,语音信息点285个。

(2)配线子系统,水平布线采用超5类配线产品。

(3)建筑群子系统,由TFTM中心机房至本设计楼数据中心,数据传输采用48芯单模光纤,语音传输采用600对HYA型电话电缆;由本数据中心至研发中心其他建筑物,数据传输采用4~12芯单模光纤,语音传输采用HYA型电话电缆。

4.2 安全防范系统

4.2.1 门禁系统

门禁系统按用户要求,把所有门的安全级别分为四级:

第一级,一般级别的门,包括:一层食堂对外门、正门、一层楼道门。一般级别的门采用感应卡方式。共计:感应读卡器8个。第二级,比较重要的门,包括:二三层楼道门、二层各设计办公室的门、电梯门。比较重要的门采用感应卡方式。共计:感应读卡器6个。第三级,非常重要的门,包括:三层设计室的门、各层DR室的门、一层监控室门。非常重要的门采用感应卡方式。共计:感应读卡器7个。第四级,最重要的门,包括:服务器室的门,采用虹膜识别,采集授权的几个人的眼膜信息;资料室的门,采用指纹识别,采集授权的几个人的指纹信息。共计:指纹识别器6个;虹膜识别器2个。门禁系统总计:感应读卡器21个;指纹识别器6个;虹膜识别器2个。

权限级别设定:最高级:中心长;第二级:部长及部级主查;第三级:课长;第四级:主查;第五级:一般工作人员;第六级:其他工作人员如食堂、接待、保洁、维修等。

4.2.2 视频监控系统

(1)视频监控系统按三层防护体系设计

◆第一层室外,用来察看设计楼四周情况;

◆第二层室内门及楼梯走廊,用于察看楼内公共区域情况;

◆第三层设计室内、服务器室内、监控室内,用于察看室内重点区域;

◆监控点布置,一层:对外开的门、电梯内、楼道、大厅、监控室内、DR室内、楼外墙等处。共计12个。二层:服务器室、楼道、走廊、设计办公室内。共计11个。三层:走廊、设计办公室内。共计11个。监控点总计 34个。

(2)系统功能要求

◆报警联动视频监控系统和入侵防盗报警系统联动,当防盗报警系统的探测器检测到有非法穿越发生时,打开报警警号,提醒保安人员处理,同时数字硬盘录像机接收到报警信号,全屏幕弹出报警区域摄像机看到的现场图像,并开始录像;

◆管理人员在监控室通过监控主机对各控制点进行全方位监控,保证大楼的安全,提早发现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记录各监控点的图像,在监控室可以随意弹出前端相关摄像头的图像,方便管理人员随时查阅和掌握现场情况。可任意选择需监视的图像,迅速实现图像的切换。

(3)设备配置

◆前端监控设备 全部选用彩色转黑白摄像机,大范围监控区域采用带云台控制的摄像机,其他区域选用定焦距、不同角度的半球摄像机,电梯内安装轿箱内专用的带带广角镜头低照度摄像机。摄像机的清晰度不低于480线;

◆监控室内设备 监控主机48路输入、8路输出的视频矩阵控制主机带操作键盘,监控系统软件;图像存储采用数字硬盘录像机,录像机选用8~16路嵌入式数字硬盘录像机,可以预制工作表、针对每路图像设置多种定时工作模式,支持光盘数据备份,连续录像记录保持时间为30天。电视墙由4台21 英寸和1台37英寸纯平彩色监视器组成。

4.2.3 入侵防盗报警系统

本系统可检测物体的运动情况,如有移动物体越过事先设置好的警戒线或进入警戒区域,则报警。在设计楼内,二层和三层是重点保护区域,尤其是夜间,对上述区域预先设置警戒线和警戒区域,若有人闯入则立刻报警。另外,窗、外墙四周也是禁止进入和翻越的场所,这些都是越界入侵检测的用武之地。

(1)一层报警区域:楼道对外门。门磁:2套。

(2)二层报警区域:各设计室和资料室的门、窗等处。被动红外探测器:36个;窗磁:23套。

(3)三层报警区域:各设计室和资料室的门、窗等处。被动红外探测器:36个;窗磁:25套。

(4)本系统总计:被动红外探测器:72个;窗磁:48套,门磁2套。

4.2.4 人员安检

在一层大厅入口、三层电梯出口设置道闸机,常客刷卡出入,来访者需要在门卫登记办理临时卡进出。

应用上述系统,对设计楼实行全覆盖,为一汽丰田安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必要而且有效的防范手段。

5 结束语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经营管理方式,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信息技术在各汽车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由于每个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模式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对设计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设计上会有很大差别。笔者希望本文能对同行和感兴趣的人们有所帮助。

1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3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报警监控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WJ-700无人机系统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LKD2-HS型列控中心驱采不一致报警处理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2015款奔驰E180车安全气囊报警
死于密室的租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