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蒙县布病防治工作回顾

2010-08-15 00:50刘桂香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0期
关键词:畜间病防治布病

刘桂香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卫生监督所(166000)

根据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杜蒙县)布病病情资料显示,1959年至2009年4月末,全县累计发生布病1278人,平均年发病率13/10万,1959年、1960年、1961年、1978年、1998年、1099年、2003年份为布病多发年,发病率为86/10万,畜间布病的发生呈散发状态,1959年、1960年、1961年、1978年、1998年、1999年、2003年呈高发状态,与人间布病的发生年份相同。

杜蒙县的胡吉吐莫、敖林、巴彦查干、靠山种畜场和对山奶牛场、红旗牧场、大山种羊场、绿色草原牧场,是布病的高发区,发病人数占全县发病率的70%以上,也是畜间布病的高发区,分别于不同的年份暴发畜间布病。

患病人员多数是成年妇女和青壮年男人,都有和牲畜密切接触史,家中都饲养牛羊,除了正常喂养,还担当着给牛羊接生的工作。

有少数患病人员是兽医或儿童,其中一人无和动物接触史,但丈夫是兽医,可能是丈夫将布鲁杆菌带入家中,造成间接感染,患病的儿童家中都饲养过羔羊,可能是在抚摸羔羊时感染了布鲁杆菌,还有一部分患者是牲畜屠宰业户和皮毛收购人员,可能是宰杀了患病牲畜,接触了患病牲畜的皮毛等。

杜蒙县是黑龙江省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属于半农半牧业县,居民饮食以地下水、玉米、小米(占65%~85%)、面粉(占5%~6%)、豆类(2%~7%)、肉类、鱼(1%~3%),20世纪80年代后居民主食面粉、大米(50%~80%)、豆类(5%~10%)、肉、鱼、蛋、奶、蔬菜丰富。饮用红茶,无不良卫生习惯。20世纪70年代前由于当地居民对布病的危害认识不够,自我防护意识不强,造成了当地饲养牛羊的牧场和少数民族牧民间的布病流行和暴发,70年代后,由于防病工作的深入,宣传防病知识到位,布病疫苗开始接种(主要在牧业乡镇和牧场),使布病防治工作有了很大提高,有效的控制了布病的发生,80年代后,由于经济大潮的推动,全县大部分地区都开始养牛羊,布病疫苗也停止了生产,使得布病防治工作一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加上少数地区领导只顾抓经济不重视防病工作,一度使布病发病率抬头。患病人数猛增,进入90年代,布病的防治又得到了较好控制,布病的发病率下降到了较低水平,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经济大潮进一步推动,养牛羊户成倍增长,牛羊存栏数翻了几翻,使布病的发病率又有增长,由于防控人员少,防控力量薄弱,使得布病的防治工作举步唯坚。

杜蒙县政府针对当前防病的形势果断采取措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大防治工作力度,通过给牧民补偿来捕杀布病牛羊手段,控制畜间布病的发生,目前已初见成效。人间布病的发生也明显下降。

通过40年布病防治的经验,如果只看重发展经济,不注重防病工作就会使布病的发病率上升,由于发病率的升高反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降低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出现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只有重视防病工作,降低患病率,才能创造良好的发展经济环境,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

猜你喜欢
畜间病防治布病
山西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畜间炭疽防控排查督导工作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控措施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建平县畜间布病防控实施关键技术与 保障措施
夏季到 奶牛肢蹄病防治要跟上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