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家基准气候站报表预审

2010-08-15 00:48姚晓兰邓兆群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0年6期
关键词:天气现象预审能见度

姚晓兰,邓兆群

(1.贵州省三穗县气象局,贵州 三穗 556500;2.贵州省锦屏县气象局,贵州 锦屏 556700)

浅谈国家基准气候站报表预审

姚晓兰1,邓兆群2

(1.贵州省三穗县气象局,贵州 三穗 556500;2.贵州省锦屏县气象局,贵州 锦屏 556700)

简要介绍基准站报表预审的常规步骤及在预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帮助预审员提高预审质量,避免预审中的错情发生,保证地面月报表数据的质量。

基准站;报表;预审

1 引 言

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预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基准站报表预审工作谈一些经验及方法。

2 基本参数及审核规则库的设立

2.1 台站基本参数设置

台站基本参数应该正确设置,在其设置后,一般都不能进行改动,除非参数变化。台站参数如出现变动,应立即进行更改。

2.2 审核规则库的建立

审核规则库是各气象要素的气候极值或要素时空变化最大可能值的集合,是机审 A文件的标尺。如果参数设置过宽,会引起漏审;而参数设置过窄,则机审出的疑误信息过多,不仅对预审工作没有作用,反而会增加预审员的工作量,给预审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审核规则库应该依据本站的历年各月气候资料进行设置,各气象要素的取值范围采用本站历年各月的上、下限值。设置合适的审核规则库将对机审报表起到很好的作用,减轻人工审核报表的工作量。

3 气薄 -1的预审

3.1 云、能见度及天气现象的检查

云、能见度及天气现象为人工观测项目,观测记录受观测员影响较大,因此,预审时要尤其注意。

逐日逐时的总低云量、云状排列次序是否符合“规范”规定;云高与云状是否相符;云状是否漏记;相邻时次云状记录是否符合云的演变规律。

基准站为 24h定时观测的测站,相应地,云状观测记录常可循其演变规律。

云与天气现象是否配合得当。如:很多预审员在机审报表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云状记录为 Scop,天气现象记录阵雨时,机审程序往往会提出:天气现象无对流云配合。查阅《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时,可以发现 ,Cb、Cu、Sc可降阵雨。笔者认为,这里所指的 Sc应当是由浓积云或积雨云演变而成的积云性层积云,而非普通层积云。普通层积云可降雨雪,但通常量不大。笔者在预审报表时,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降水量较大,达到三、四十毫米时,云的记录仍为蔽光层积云和碎雨云,仔细分析,这样的记录也是存在疑误的,可能为云状误判。

能见度与天气现象是否配合得当。当能见度<10.0Km时,必有天气现象配合,可能为视程障碍现象或能够影响能见度的降水天气现象。存在视程障碍现象时,视程障碍现象记录是否恰当,还应当结合相对湿度、风速等要素综合判断。如:某日15时,能见度 8.0Km,相对湿度为 41%,天气现象记录为轻雾,此记录明显错误。轻雾出现时,空气潮湿,相对湿度较大。当相对湿度较小时,应当为霾、浮尘或烟等,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天气现象记录是否规范。当有视程障碍天气现象出现,且能见度 <1.0Km时,是否记录了最小能见度。雷暴天气现象记录是否规范。如某日记录:雷暴 1538—1704,方位 N—Z—N。初看,此记录没有问题:雷暴于北方产生,经过天顶,折回北方,消失。然而,仔细分析,这样的记录是错误的。从理论上分析,天气系统或积雨云在移动中走回头路径是不可能的,此记录可能为观测员将接着移来的雷暴或一块积雨云中几处响雷误记为回头雷暴。雷暴应从整体出发辨别其系统,记录其起止时间和开始、终止方向,不能够零乱记载。

天气现象是否漏记。如能见度 <10.0Km时,是否有天气现象配合。当有强对流天气出现时,是否漏记“飑”。飑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只有定性规定,易出现漏记、误记现象,所以,在技术规定中要求,观测员要随时注意飑的出现和记载,如果当时难以判定,事后经过分析确认,可以进行补记。可根据飑的定义,结合自动站的分钟资料以及压、温、湿自记迹线加以判断。

3.2 气温检查

根据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判断逐日逐时气温读数是否正确,日最高、最低气温与定时气温比较,是否异常。如果有异常,则可根据自记纸记录或自动站观测记录分析判断记录是否错误。

湿球结冰时,特别注意湿球溶冰是否恰当。

检查月初 1—5日或换用最低气温表的前 5日20时是否观测了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的读数,该读数与干球温度的 5日平均差值是多少,当差值 >0.5时,必须更换最低温度表。

3.3 气压检查

根据气压及附温的日变化规律,检查逐日逐时的气压及附温读数是否正确,有反常情况出现时,要查阅相关记录,判断记录是否正确。一般而言,水银气压表易误读 10.0hPa。

3.4 降水检查

按照目前我省的业务规定,基准站气薄 -1中,02、08、14、20时“定时 ”栏中 ,记录的是人工站雨量筒前 6h的降水量;“RR”栏记录的是自动站前 6h的降水量。进行降水检查时,要注意将两值进行比较。由于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的时间有差异,观测时,降水强度大,两值可相差较大,但过程总量应该相当,如果过程总量也相差较大,则应该找出其中的原因,判断哪一个数据正确。

3.5 蒸发检查

检查逐日的蒸发量计算是否正确。比较前后日的蒸发量差值,是否有反常变化。蒸发量与气温、湿度、风速、日照、降水等原因相关,如果蒸发量出现异常时,要结合这些因素综合分析。

当出现强降水天气时,对大型蒸发进行取水操作,计算日蒸发量时,是否将这部分水量扣除;若因降水,蒸发器内有水流入溢流桶,是否测出了溢流量,计算蒸发量时,是否已减去此值;当蒸发量偏大失真时,是否进行缺测处理;当因降水使蒸发量为负值时,是否按 0.0处理。出现以上情况时,是否在观测薄备注栏或值班日记中记录。

3.6 雪深检查

检查出现积雪天气现象时,是否有雪深记录;如无雪深记录,是否有备注;雪深的观测及补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7 电线积冰检查

当纪要栏出现电线积冰时,天气现象栏是否有雨凇或雾凇记录;电线积冰的起止时间与雨凇或雾凇的起止时间记录是否符合要求,电线积冰的起止时间应该包含在天气现象栏中记录的雨凇或雾凇的起止时间内。

当有电线积冰时,是否记录了一次积冰过程的最大直径与厚度及相应的气温、风向风速;当直径达到 8mm(或单独的雾凇直径达到 15mm)时,是否测量了积冰的最大重量;通过积冰直径及厚度,粗略估算最大重量值测量是否正确。

3.8 地温检查

逐日检查地温读数是否正确,当有反常情况时,结合自动站记录判断读数是否正确。如果与自动站记录比较相差较大,则可能为误读或仪器损坏引起。一般而言,曲管地温表易误读 5°;而深层地温如因套管出现漏水,读数也会异常。

3.9 风速检查

结合 EN风打印纸,检查风向转换是否正确,风速抄录是否正确。

3.10 备注栏检查

检查,当有规定需要备注的情况出现时,是否进行备注,备注内容是否正确。如仪器更换、记录缺测等。

3.11 纪要栏的检查

检查当有规定需要记载的项目出现时,是否在纪要栏内进行记载:如在出现冰雹时,是否记录了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大于10mm时,是否同时测量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数据的观测记录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 自记纸预审

基准站是人工站与自动站并轨运行的测站,因此,压、温、湿、雨等自记纸仍需要进行计算整理。

4.1 压、温、湿自记纸的检查

检查压、温、湿自记纸的上下纸时间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自记纸计算整理是否正确,出现跳跃式变化时,是否按照跳跃式变化处理;极值挑取是否正确,特别是自记迹线有缺测时,极值的挑取是否正确;自记值与实测值差值达到标准时,是否对仪器笔位进行调整,调整时间是否正确。

4.2 雨量纸的检查

按照目前的业务规定,虹吸雨量计在每年的 3月 31日 18时至 12月 1日 18时之间使用。

进行雨量纸的检查时,要检查上下纸时间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时差分配是否正确;复算逐时降水量,特别注意换纸时有降水天气现象,小时雨量计算是否正确;当因仪器故障引起迹线缺测时,缺测处理方法是否得当。

4.3 日照纸的检查

复算逐日逐时的日照迹线计算是否正确;特别注意只有上午或下午有日照时,日照位置是否输错;例如三穗站,冬季日照迹线偏北,下午的日照迹线一般位于自记纸中部,当仅有下午有日照时,观测员常常将下午的日照误输入为上午的日照。结合云、能见度、天气现象判断日照记录是否合理,此时需要注意观测时制的差别: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以三穗站为例,经度为 108°40′,其真太阳时与北京时相差约45min,即日照纸上的时间与定时观测的时间并不对应,有约 45min的差异。

5 B文件的检查

5.1 人工站B文件检查

进行逐日地面数据维护,检查逐日 B文件输入是否正确,完整;注意月末最后 1d上、下跨降水量及日期是否输入正确。

5.2 自动站B文件检查

逐日检查 B文件,人工观测数据是否输入正确;当 B文件与 Z文件不一致时,分析产生不一致的原因,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替换;检查数据是否完整,当出现缺测时,处理方法是否正确:例如因仪器故障,采用目测风速风向时,风速为目测风速等级所对应的中数值,风向为八方位而非器测的十六方位,这是机审无法审出的,所以需要特别注意;月末的上、下跨降水量及日期输入是否正确。

6 A、J(自动站)文件维护及审核

6.1 维护 A文件

当 B文件检查结束后,形成 A、J(自动站)文件,对 A文件进行台站级维护,输入封面、封底信息,摘录备注内容,录入天气气候概况及纪要等。

6.2 审核 A、J(自动站 )文件

利用计算机机审程序对 A、J(自动站)文件进行审核,对机审提出的疑误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6.3 打印月报表

将审核好的 A文件形成月报表,打印,逐项检查各气象要素的正确性与完整性,检查封面、封底内容的正确性;备注事项是否完整、正确;天气气候概况评述是否正确、完整;有灾害性天气 (如干旱、洪涝、秋风、寒潮等)时,是否在天气气候概况中对其进行评述。

6.4 制作报表预审单

对A文件进行审核完毕,确定无误后,导出机审的预审单,对其内容进行增、删,完善预审单。

7 报表文件上传

人工站 A文件与自动站 A、J文件预审毕后,将A、J文件及相应的预审单按照要求进行上传。上传时需要注意的是,人工站 A文件上传前,需要更改文件名,即在原文件名后加“-0”进行上传。

8 结语

报表预审是一件繁杂的工作。对于报表预审员来说,要把好报表质量关,必须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及相关业务技术规定,要具有一定的天气学、气候学方面的知识。机审与人工审核相结合,完善对报表的预审工作,避免报表错情的发生,使报表做到“出门合格”。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6.

[2]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2004.8.

P416

B

1003-6598(2010)06-0039-03

2010-01-04

姚晓兰 (1981-),女,助工,主要从事地面气象测报工作。

猜你喜欢
天气现象预审能见度
《奇怪的天气:关于天气的50个秘密》
大兴机场低能见度变化特征分析
能见度仪在海陀山的应用
近代中国刑事预审制度考论
法国预审制度在司法改革中的角色变迁
与龙卷风共舞
新巴尔虎左旗常见天气现象分析
天气现象的隐喻化方式分析
浅谈初步设计中建筑结构方案预审的要点
低能见度下高速公路主动诱导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