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那些生动与感动

2010-08-15 00:43赵淑芬
中国军转民 2010年12期
关键词:军转民科工国防科技

赵淑芬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010年即将过去。自2008年9月接手这本杂志,已两年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历了体制改革的洗礼,享受了国庆60周年的欢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激动,也遭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物价飞涨的苦恼。在这金钱至上、物欲横流、嘈杂纷乱的现实世界,做一本杂志,尤其是一本健康纯洁、坚持主旋律的严肃杂志,是何其艰难。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坚持“传播军工文化,弘扬科学精神;树立和平意识,宣传创新理念;拓展军地事业,建设和谐家园”的理念,进行了全面调整,理清了管理渠道、改变了管理模式,提高了人员素质,建立了工作流程,健全了保密制度,调整了杂志栏目,努力把杂志办成宗旨明确、格调高雅、图文并茂的精品,两年多来共采访、编辑、发表了各类文章540余篇、资讯410余条,共计近230万字。在保证订户供应的前提下,我们坚持每期免费赠送政府机关有关部委,总装备部有关部门,科工局局、处和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大型企业集团等,实现了展示、交流、服务的宗旨,发挥了纽带和桥梁作用。最为我们欣慰的是,我们得到了上级机关的肯定,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是什么使我们坚持下来并取得可喜的成绩,是当年投考哈军工、献身国防的信念和40年从事国防科技工业的热忱,更是在日复一日、期复一期的采访交流、合作互动、编辑出版中得到的那些理解、认可与支持,那些生动与感动。

在“本期特稿”中,我们感受国家军转民大政方针深入及时、全国军民积极响应的生动,收获对军转民事业硕果累累、国防科技工业万马奔腾的感动。

在“风云人物”中,我们感受当代精英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生动,收获对他们为理想抱负不懈追求、不负使命顽强拼搏的感动。

在“企业丰采”中,我们感受国防科技工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生动,收获对共和国长子精忠报国、中国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感动。

在“聚焦军代表”中,我们感受不在军营生活工作的军人鲜为人知故事的生动,收获对他们事业认真负责、工作精细入微的感动。

在其他栏目中,我们同样感受鲜活的生动,收获真切的感动。

最近,因钓鱼岛事件和朝鲜问题,美日韩联合军演,我国周边局势陡然紧张。国人都强烈要求政府持更强硬的态度。这是需要强大的实力作后盾的。而要建设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必须走军民结合的发展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军转民事业方兴未艾,同时任重道远。因此,我们杂志具有长远的生命力和活力。

我相信,在国防科工局的领导下,在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的具体指导下,在国防科技工业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有志于国防建设的民营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下,《中国军转民》杂志必将越办越好,感受更多的生动,收获更深的感动,为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为中国国防、为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军转民科工国防科技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〇一所
互联网的产生对技术军转民的启示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军转民项目运作风险与强化风险管理的策略
华电科工的生存秘诀
要增强“军转民产品”的品牌意识
热烈庆祝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成立57周年
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专家研讨会暨赛程说明会在多地举行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期刊联合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