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名称与道地药材浅谈

2010-08-15 00:44任燕芬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制剂中心52800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21期
关键词:命名中药材药材

任燕芬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制剂中心(528000)

中药材名称与道地药材浅谈

任燕芬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制剂中心(528000)

中药名称;道地药材;中药资源

中药学的研究和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呼声的日益高涨,人们对自然药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给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虽然西医西药在治病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西药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比如说SARS,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就会产生股骨头坏死[1]。由此可见,中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进入21世纪后,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中药学这一门研究生药的古老学科将面临新的挑战。以重组DNA单克隆抗体技术为标志的生物技术将在中药学科得到应用;围绕全球从新药开发研究热点的兴起,及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的困境,中药学研究将以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中药新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主要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正本清源”,即从中药的最基础部分——中药名称与产地进行研究,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药领域中名称与产地的混乱状况,才能提高中药的质量、药效,从而提升现代中医药的地位。

1 中药名称

1.1 中药名称的由来 中药的命名方法繁多,以产地、形态、功效命名者较多,也有以人名、气味、避讳等命名,方法丰富多彩,兹举例如下:

1.1.1 因产地而命名 我国幅员辽阔,生态环境各地尽不相同,南北迥异、差别甚大。因而各种药材无论在产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一定的地域性,自古以来药物学家都非常重视“道地药材”。所以以产地命名的药物即应运而生。如阿胶,产于山东泰安东阿县,以东阿阿井之水煎黑驴皮而成,故驴皮胶称阿胶;人参主产于东北三省,尤以吉林抚松产者为佳,故名吉林参,等等,都是因该地所产的药材质量好,疗效高,因而常在药物名称之前冠以产地之名。

1.1.2 因形态而命名 中药的原植物和生药形状,往往有其特殊之处,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人们常常以它们的形态特征而命名。如大腹皮,即以形似大腹而命名;乌头,因其块根形似乌鸦之头而命名;人参乃状如人形,功参天地故名。罂粟壳因其形状似罂(口小腹大的瓶子)而得名;牛膝的茎节膨大,似牛的膝关节,故名牛膝;马兜铃则因其似马脖子下挂的小铃铛一样而得名:百部其根众多,百余连串故名。

1.1.3 因气味而命名 某些中药都有特殊的气味,因而成了药物命名的依据。如麝香,因香气远射而得名;丁香、茴香、安息香、檀香等香料药,因具有特殊的香气,故以“香”字命名;而败酱草、臭梧桐等,则因具有特殊臭气而得名;鱼腥草,以其具有浓烈的鱼腥气味而命名。

1.1.4 因滋味而命名 每种中药都具有一定的味道,某些药物就是以它们所特有的滋味来命名。如五味子,因皮肉甘酸,核中辛苦,全果皆有咸味,五味俱全而得名;甘草以其味甘而得名;细辛以味辛而得名;苦参以其味苦而得名;酸枣仁以其味酸而得名。

1.2 中药名称混乱的根源

1.2.1 地域差异 由于中药材分布广,造成同一种药材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例如仙鹤草,贵州称刀口药、大毛药,湖南叫路边鸡、毛将军、鸡爪沙、路边黄、五蹄风、牛头草,江西又称子不离母、父子草、毛鸡草,而山东则称群兰败毒草,辽宁称狼牙草,福建叫其为泻痢草、黄花仔、异风茎草等。

1.2.2 历代积累 由于中药的产生历史悠久,造成古今药名不统一。例如茜草,古代有地血、牛蔓、红蓝、染绯草等叫法,近代又称红茜、四轮草、活血草等,自古至今这味药的名称至少有45个之多。这样药名不断积累而致一药多名。

1.2.3 其他因素 根据采收时节不同,有秋丹皮、冬桑叶;根据药名简化,把金银花称银花、双花;根据药物的颜色把牵牛子称黑丑、白丑;根据产地有川贝、浙贝;根据药物的特有形状把辛夷花称为木笔花;根据药物功能把大黄称将军;根据味道分为苦杏仁和甜杏仁;根据民间俗称把莱菔子称萝卜子,更有人根据同音简体称“豆叩”、“牛七”等等。

1.2.4 中药名称混乱的影响及研究意义

1.2.4.1 不利影响 由于调剂时用了大量的“他种药品”,中药方剂服后不治病,甚至出现不良反应,如中医常说的“病准、方对、药不灵”,既严重浪费了中药材资源,又损害患者的经济利益,延误了治疗,一旦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很有可能演变成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

1.2.4.2 研究意义 对药品来源、性状、炮制、功能与主治、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研究,从理论上正本清源,达到一物一名,有利于规范用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提高中药治疗效果。

2 道地药材

2.1 丰富的中药资源 许多中药材由于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多年来劳动人民精心培植的结果,优质而高产,有道地药材之称(也称地道药材)。中药一般都注明产地,例如四川的附子、川芎、黄连,东北的人参,云南的三七,甘肃的当归,浙江的浙贝母、杭白菊,广东的藿香、砂仁、陈皮等。这是由于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采收和加工技术的不同,致使各药材在有效成分、活性成分上的不同。

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有:种质因素、生态环境因素、载培技术因素、采收与产地加工技术因素等[2]。其中生态环境因素指的就是药材的地道性。以三七为例,道地的与不道地的含有微量元素的量就不同,道地三七表现出较高的锌和锰,铜含量相对较低,而微量元素对三七生长,产量形成以及有效成分有很大的贡献,这就造成了道地的与非道地的药材疗效的不同[3]。

近年来由于提倡“南药北种,北药南种”,使许多原来只产在局部的药材逐步扩散到了许多省区,因而在药材的使用上也就不大讲究来路了,以致人们纷纷反映,有些药好像不那么有效了,那么,为什么有些药的疗效就会变差呢?

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实践观察,认为影响药性的关键还在于各地区的气候和水土条件。一些有经验的老药工曾发现,同一品种的中药在不同水土条件下栽种,可以得到外形和药性差别很大两种结果,例如山西的优质黄芪移种到四川或贵州后,变得又干又瘦,其现象正如我们熟悉的北大荒土豆引种到海南岛就越种越小一样。

2.2 道地药材在急剧萎缩 声势浩大的药材种植浪潮遍布南疆北国,寻找着适合它的空间、沃土,生存发展。像传统道地药材安徽宣州的太子参落户于福建、贵州等地;浙白术在河北安国、江苏盐城、安徽亳州、湖南衡阳等地渐成规模。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不乏部分道地药材逐渐减少,甚至灭绝的危机。

部分道地药材危机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由于道地药材上乘的质量已被历代中医药实践者公认,恢复道地药材的生产凸现诱人的商机。以凤丹皮为例,其价格每公斤15元,而家种丹皮每公斤仅8~9 元,另外像浙白术每公斤17~20元,川白芷每公斤5~7元,均高于其他产区的40%以上,从这些药材的高价位可以看到,传统道地药材已日渐减少。因此,扩大道地药材的生产面积不仅是各地决策者的首要任务,更是生产者的当务之急。

2.3 依法保护道地药材 就如何实现安全、优质、高效、低耗生产中药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颁布实施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和将要实施的中药材生产批准文号都是药材生产企业必须遵守的行业法规,对于扭转中药材生产的混乱局面,提升中药材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就如何依法保护道地药材,近来国内众多专家也提出了道地药材实现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2.3.1 设立道地药材专用标志 这种专用标志不仅表明该产品产自特定的原产地域,而且还能表明该产品经过特殊的质量监控、加工工艺而具有特殊的质量特色。道地药材专用标志所有权属于国家,是国家监控企业使用的法定产品标志,受国家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伪造冒用,违者严厉查处。

2.3.2 明确管理主体 虽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和国家商标局实施的《商标法》中的证明商标都可用来保护道地药材,但从中药材具有的药品属性来看,道地药材的管理主体应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宜。

2.3.3 道地药材专用标志认证过程中切忌盲目追大求洋道地药材是经过人们长期的实践而逐步形成的,体现了道地药材采集时间、加工方法等特点。因此在道地药材专用标志的认证过程中,要尊重道地药材生长规律,切忌盲目追求集约化和规模化,而应注重药材的质量,使道地药材的科学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2.3.4 加强道地药材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的保护 道地药材由于种植历史悠久,积累了不少地方品种和品系,对选育道地药材新品种十分有利。目前各地已从中选出不少好品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依法加强对新品种的保护,并鼓励育种单位对道地药材进行良种选育。

3 中药的未来发展方向

中药要占世界的一席位就要从传统的中药转变为现代化的中药,要达到中药与国际接轨进而走向世界的目标,中药现代化的思路和途径是应用天然药物化学知识,提取分离出有效部位和活性单体成分,将其制成“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的现代制剂,能够用于临床。国内专家一致认为,现代中药可以是单味单体的药物,即从单味中药中提取分离出活性单体化合物,进而制备成化学新制剂;可以是多味多体,即先分别从单味中药材中提取分离出单体化合物,再将多味中药材中各单体化合物组合成复方化学新制剂;可以是多味群体,即从多味中药材中提取有效部位,进而组成有效部位的中药复方新制剂;也可以是单味颗粒,即从各种规格的中药饮片中提取浓缩成单味颗粒(配方颗粒)。要达到上述目标,需要通过作用物质基础研究,以严格的科学实验、充足的实验数据筛选出疗效确切、品质优良、毒性控制明确、作用机制清楚的新型中药产品,使其在有效成分、药理药效、质量控制和作用机理方面具有现代科学内涵和量化指标。中药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中药基源出发,做到从中药材生产、中药饮片炮制、现代制剂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全过程采用现代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中药制剂安全高效。○Z

[1] XIAOZ, LIY, CHENR, et al.Aretrospectivestudy of 78 patients with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J].JChinPharmSci,2003;116(6):805-810.

[2] 周洁,张永清.道地药材管窥[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

[3] 金航,崔秀明,徐珞珊.三七道地与非道地产区药材及土壤微量元素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2006:28.

10.3969/j.issn.1672-2779.2010.21.047

1672-2779(2010)-21-0061-02

2010-08-09)

猜你喜欢
命名中药材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