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业转移与对接的策略研究①
—— 基于冀东经济区域的视角

2010-08-15 00:49唐山师范学院冯清利鲁丽丽
中国商论 2010年23期
关键词:冀东承德唐山

唐山师范学院 冯清利 鲁丽丽

物流产业转移与对接的策略研究①
—— 基于冀东经济区域的视角

唐山师范学院 冯清利 鲁丽丽

随着冀东区域产业转移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物流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唐山、秦皇岛、承德三市在物流业发展中逐渐呈现出趋同性,这严重制约着冀东区域三市物流业的进一步对接合作与错位发展。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冀东区域 物流 对接

近年来,具有内环京津、外环渤海两环区位优势的河北省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河北省的11个辖市之间经济关联度却不高,难以作为一个整体参与京津冀的区域合作。为此,2008年河北省果敢提出统筹地域相连的唐山、秦皇岛、承德三市发展,建设冀东经济区,打造河北新的经济增长极。众所周知,推进冀东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合作,使三市从单纯的地域相连变成产业相通,关键是要加强唐、秦、承三市的产业转移与对接,然而,在冀东区域产业转移过程中,伴随着制造业产前产后各环节的转移,物流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冀东区域经济合作的效果和成败,因此,加快冀东区域物流业的对接就尤为必要和迫切。

1 冀东区域物流产业对接的必要性

1.1 京津产业转移呼唤冀东区域物流业对接

随着京津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一些缺乏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已经开始逐步向冀东区域进行梯度转移。2005年2月,发改委对首钢搬迁曹妃甸方案的批复,标志着京津产业向冀东区域梯度转移的全面开始,随后将会有更多的制造业从京津迁入冀东区域。例如,2009年,仅秦皇岛就与北京签订合作项目61项,总投资159亿元,涉及装备制造、金属压延等多个领域。伴随产业转移而形成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大进大出,必然会呼吁配套的生产型服务业与之对应,而物流业就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1.2 唐、秦、承三市产业转移呼唤冀东区域物流业对接

冀东区域囊括的唐山、秦皇岛、承德三市地缘相接,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发展重点既有相近性,又有互补性,三市发展合作空间巨大,合作前景明朗。唐山是一个以钢铁、陶瓷等重工业为主的资源城市,经济实力雄厚,2009年全市GDP位居河北省之首,特别是曹妃甸港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将使唐山的工业发展更具优势。秦皇岛是世界级旅游度假区,而且区位优势明显,拥有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与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承德资源丰富,生态良好,它不仅是旅游避暑胜地,还是全国最大的钒钛资源基地,此外,承德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由此可见,冀东三市各有特色。唐山、秦皇岛虽经济实力雄厚且拥有两大港口,但缺乏腹地;承德虽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但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工业布局必须向南延伸,因此统筹三市产业发展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产业转移,实行错位发展,是冀东区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冀东区域物流业对接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建设,拥有392公里海岸线以及唐山港和秦皇岛港两大港口的冀东区域,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物流基础设施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物流企业创造的产值增加明显,物流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是,在冀东区域也时常会有企业反映产品运不出去、原料运不进来、铁路上要不到车皮、公路上要不到集装箱等问题。物流对接合作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原因如下:

2.1 条块分割的模式制约着冀东物流业的对接与发展

唐、秦、承三市很早就认识到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性,并先后出台许多相关政策、规划来促进本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但由于行政区域的局限性,唐、秦、承三市的物流规划多从本市出发,布局缺乏从冀东区域物流业一体化的全局考虑。一些地方在认识上还没有把三市物流业对接和冀东区域物流一体化作为冀东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加以培育和重视,在物流业发展上没有一个完整的思路和规划,地区、部门、企业各自为战,物流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现象屡见不鲜。

2.2 交通道路建设在冀东区域物流业对接中滞后

交通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先行者,只有交通发达了,才能发展物流,才能实现资源和人才的流通。交通运输是物流的载体,物资流动的整个过程都要靠运输来完成,没有运输就形不成“流”。虽然,冀东经济区正在着力打造唐、秦、承之间“一个半小时交通圈”,但是由于该交通圈还没有全面贯通,特别是唐山与承德之间高速公路的缺位,导致物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唐、秦、承三市的地缘优势难以体现。比如唐山到承德短短200公里的路程,要走上8小时才能到达,不仅能源消耗过大,而且路窄弯急,危险性甚大。因此,交通道路建设的滞后,已成为冀东区域物流业对接发展的根本性“缺位”。

2.3 第三方物流在冀东区域物流业对接中缺位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业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可以发挥其合理布局物流网络的专业技能,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制造企业提供服务。近年来,虽然冀东区域先后涌现出一些专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但这些专门的物流公司规模较小,服务功能简单,装备落后且缺乏核心业务与竞争力,他们很难跟随地区产业转移将自己的物流网络拓展到其他城市,或与其他城市的物流企业联合,实现冀东区域物流业的合理布局和快速发展。

3 冀东区域物流业对接发展的对策

3.1 采取跟进与本土化相结合的策略

冀东区域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采取物流业跟进制造业转移与本土物流对接联合发展的策略,不仅可以保证制造业对物流需求的有效满足,还可以促进冀东三市物流业的有效对接和快速发展。如此一来,一方面冀东区域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时,不仅仅只承接京津单个制造业的转移,还要同时引进配套的物流供应商,使其与冀东区域本土的物流供应商合作,互通资源优势、人力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一举两得,既提高了物流服务的水平又降低了物流服务的成本。另一方面,产业在冀东区域内部优化转移的过程中,唐、秦、承三市的物流业同样采取跟进与本土化相结合的策略,进一步增大冀东区域物流系统的网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2 加快冀东区域“一个半小时交通圈”建设

唐山、秦皇岛与承德之间的交通短板已经严重制约了冀东区域经济合作和物流对接。因此,为了加快冀东区域的物流产业对接,建议加快三市港口、码头、公路、铁路和机场建设,特别是唐山、秦皇岛和承德的交通连接建设,尽快把承德建成唐秦港口的腹地和唐北重要通道,把唐山、秦皇岛建成冀东区域的重要出海口,以缓解冀东区域经济合作中物流服务水平低下、成本高昂的状况。

3.3 政府统筹谋划,加大物流资源整合

在加强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冀东区域的物流设施建设普遍由各市、各物流企业分头进行,物流发展各自为战,如此一来,不仅造成土地等资源严重浪费、基础设施投资重复进行,而且严重制约了冀东区域物流业的对接。因此,在冀东区域物流业对接的过程中,建议政府充分发挥统领者的作用,统筹谋划冀东区域物流业发展,依托各市自身优势,搭建物流融通的便捷平台,合理布局各种物流结点,共同开发建设物流设施,加强三市物流合作,减少内耗,提升冀东区域物流整体竞争力。

3.4 构建物流产业对接的合作平台

着眼于唐、秦、承三市物流业的长远发展,努力打造冀东区域物流业对接的重要平台。一是加快冀东区域物流园区建设,扶持发展一批具有龙头企业带动的示范性物流园区,积极引导各地物流对接项目向物流园区集聚。二是构筑物流业交流平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物流业对接洽谈活动,提升物流产业对接项目的履约率、到位率、开工率和投资回报率。三是加快京唐港、曹妃甸港和秦皇岛港的建设步伐,打造冀东区域的重要出海口。

3.5 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冀东区域物流业对接发展需要一批既懂理论又熟悉物流运作实践的专业人才,对此,政府相关机构和企业应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做到学校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鼓励企业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聘用本地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二是创造良好的人才引进环境,积极引进优秀的外埠物流专业人才,对引进的优秀人才给予政府规定的相关待遇。三是实行物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鼓励员工报考物流职业资格证书。

[1]蒋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大珠三角物流产业转移的探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2).

[2]韦克俭.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物流产业对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8).

[3]产业转移中的物流契机—— 访中国贸促会物流分会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

F252

A

1005-5800(2010)10(c)-116-02

唐山师范学院重点研究课题(09B01)、河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SZ090530)。

冯清利(1978-),女,河南新乡人,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物流管理研究;鲁丽丽(1981-)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物流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冀东承德唐山
冀东地区野生大豆幼苗期耐盐碱特性鉴定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冀东麻地岩体铷等稀有金属元素赋存特征
唐山香酥饹馇圈
首次春节诗词晚会由承德电视台播出
王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