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滇缅边境贸易发展情况与对策探析

2010-08-15 00:49昆明学院刘娟娟
中国商论 2010年23期
关键词:边境贸易边贸边境

昆明学院 刘娟娟

新形势下滇缅边境贸易发展情况与对策探析

昆明学院 刘娟娟

近年来,随着GMS经济合作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作为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滇缅边境贸易呈现出新的发展机遇,双边贸易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新形势下的滇缅边境贸易要充分利用新的发展平台,挖掘双方贸易合作潜力,进一步推进滇缅边贸的快速发展。

滇缅 边境贸易 对策

1 滇缅边境贸易发展基本情况

1.1 边境贸易是云南对外贸易的主力军

边境贸易是毗邻的两国对外贸易的组成部分,对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边境地区贸易经济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由于地理区位、资源优势、经济结构互补等原因,使得经济一体化区域内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及经济合作不断增加,边境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边境贸易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特色之一,在沿边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利国、富民、睦邻、安邦”的重要作用;增进了与周边国家边境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增强了沿边地区的开放意识、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增加了边境州市的财政收入。2009年,云南省边境州市上缴财政收入平均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22%以上;扩大了就业门路和劳务输出,据初步测算,2009年云南省边境地区边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二十多万人。

1.2 滇缅边境贸易发展近况

滇缅边境贸易是中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拥有的共同边界长达1997.1公里,占整个中缅边境的91%,由于自然地理、风俗民情相似,加之资源结构、需求结构等方面的互补。随着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等多个区域经济合作的启动,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特别是2000年,国家批准德宏建立全国第一个实施“境内关外”管理模式的姐告边境贸易区以来,对缅对外贸易开始不断回升,并保持连年快速增长。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滇缅边贸的客观背景下,双边贸易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据海关统计,2007滇缅贸易占中缅贸易总额的42.7%,达8.9亿美元。近年来,滇缅边贸主要进口商品为:木材类、海水产品类、玉石及树化石、粮食油料类、土特产品、中药材等;出口商品为:矿产品、五金机械类、交通电工类、化工类、纺织品类、日用杂品类、农用生产资料类。据海关统计,2009年云南省边境贸易进出口实现126128万美元,同比增长5.3%,其中与缅甸实现的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达97831万美元,同比增长4.7%,占云南省边境贸易总额的78%。对缅边贸出口占全省边贸出口84%,达59212万美元,同比增长23%;进口由上年的72%下降为69%,完成38619万美元,下降14.9%,对缅边贸“出增进减”保证了滇缅边贸总额。

2 滇缅边贸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

2.1 缅甸边贸政策不稳定,政策性限制较多,限制边贸发展

缅甸经济发展尚处于自然或半自然经济状况,工业化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小,外汇匮乏,可供出口的商品不多,居民消费很低,严重制约滇缅经济的发展。在对华关系上,既有求于我,又有所戒备,在边贸政策和边贸管理上同样表现出多变的特征,表现在:

(1)政局不稳。缅甸是军队执政国家,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政策也比较多变,经常发生规模性军事暴动,如2009年发生的果敢“8.8事件”,造成果敢居民恐慌,近万名果敢难民,包括中国及缅甸边民越过国界线,逃到南伞避难,经过我国及时的外交、疏散、收容、遣返等努力,果敢事态才得以平息,但是局势仍不容乐观,也让南伞口岸很多商人损失惨重。

(2)对缅木材、矿产品贸易摩擦问题。长期以来,木材、矿产品贸易是滇缅贸易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缅甸中央政府调整了对边境特区的政策,2006年4月开始,经中缅两国政府谈判达成的合作共识,只有经缅甸中央政府批准的木材、矿产品贸易出口合同,云南省才准予进口。但是在实际贸易过程中,支付购买木材、矿产品出口指标资金占压时间长、数量大,中间商要收一定的费用,缅边境特区政府要收一定的费用,负担较重。

(3)缅币持续贬值,致使中国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严重影响贸易份额。2009年以来,缅币与人民币的汇率为100缅元兑0.51元人民币左右。人民币的坚挺与缅币的贬值形成反差,加之2004年初又发生由私营银行挤兑事件引发的金融风波,金融管制趋严,中国商品更难进入缅甸市场。据有关资料分析,中国商品在缅北边境地区的市场份额占80%左右,在曼德勒地区占30%左右,在仰光地区不到10%。

(4)缅甸非关税壁垒突出,对中国商品的进口管制较严。如限定进出口商品品种、数量,频繁调整边境贸易管理规定,朝令夕改严重制约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2.2 国际经济动荡和我国宏观政策调整导致滇缅边贸进口总额大幅下降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以及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国家调整了一些进出口贸易政策及管理方法,给边境贸易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自2008年11月1日起取消了边境小额贸易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减半征收政策以来,导致边贸进口资源性商品的优势锐减,加之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国外市场对云南边贸部分大宗进出口商品需求萎缩,国内市场尤其是广东、浙江、福建、上海等沿海地区对木材需求减少,大宗商品进口增速放缓,市场价格不同程度下跌,部分商品进口价格甚至跌到近年来的最低点。滇缅全年边贸进口总额下降14%,达到近十年来滇缅边贸进口降幅之最。

2.3 滇缅边贸企业发展问题

云南边贸企业普遍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注册资本大都在50~100万元之间,普遍贷款难,融资渠道少,资金刚性制约较大,难以做大做强。实行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全额征收以来,企业主要进口大宗商品木材和矿产品的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加之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中对边境贸易企业扶持培育的资金安排标准和下达到企业的时间滞后,企业从转移支付中得到的资金很少,企业经营成本平均增加10%左右。目前,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企业交给境外供货商的商品定金增加而供货周期延长。以上三个原因导致边贸重点企业发展受制严重、业绩下降,直接导致边贸总体水平下降。

2.4 滇缅边贸出口商品多方受到影响

工业品出口商品中汽油、柴油出口受阻。2009年国家进行燃油税改革,多次上调汽、柴油价格,云南陆路运输使出口产品成本增加,货源紧张。国际油价较2008年大幅下降,泰国油及我沿海转口油大量进入缅甸,边贸出口受阻。农产品的出口由于受到缅甸果敢地区武装冲突8.8事件影响,中缅边境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口岸封闭或半封闭,小麦粉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2.5 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贸易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滇缅边境口岸建设虽有改善,但由于受资金等因素的限制,远远跟不上口岸物流快速增长的需求。硬件上,边境口岸仓储、运输、联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严重制约着边境口岸功能的发挥,提供便利化服务的硬件环境无法达到;软件上,信息化程度较低,监管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手段缺乏。目前,这些口岸只能满足基本的通关要求,如瑞丽口岸连检查验中心后续工程尚未实施,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其他的二级口岸货场等物流基础设施更为简陋、规模小、不配套,难以适应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需要,口岸仓储、货场、换装、停车等不配套,制约口岸物流的需要。

通道建设滞后是制约滇缅贸易扩大发展和开展过境(转口)贸易的“瓶颈”,交通条件差,运距长,运输方式单一,沿途重复检查多,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大大落后于物流业发展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

3 滇缅边境贸易发展的对策探讨

3.1 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新阶段的机会,寻找滇缅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与缅甸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中国和缅甸是中国—东盟“10+1”、GMS、孟中印缅(BCIM)等国际区域合作机制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云南省作为中方的主要参与者,应抓住这一国际经济合作的新阶段,加强滇缅边境地区合作中的联合互动,在政策上,从税收优惠、通关便利、商品扶持、企业培育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滇缅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加快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在硬件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软件方面:两国政府应出台可行的跨境经济合作区的优惠政策,建立两国联合协调管理机构,实现高效的边境贸易管理体系。建立互访机制,加强信息沟通,通过GMS与BCIM论坛,进一步促使滇缅区域合作向多层次、宽领域深入发展。

3.2 扩大云南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2004年,云南省试行边境小额贸易货物出口人民币结算退税试点,调动了边贸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扩大了出口,推进了人民币的周边化进程,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但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贸易方式和贸易数量必将产生巨大变化,边境小额贸易货物出口人民币结算退税已不能满足边贸发展需要,因此,建议可将结算退税试点扩大到一般贸易。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边境贸易环境,建立现代化、国际化的边贸管理体系

加强口岸及物流仓储基础性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一类口岸的仓储、联检设施建设应按照国际边贸口岸的建设要求,加快建设并投入使用;二类口岸的联检、查验货场的建设也应根据口岸贸易量发展预期,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同时,实现口岸过境货物“一站式”通关便利化建设。

道路交通建设方面,除云南省内、省际道路需继续完善、建设外,可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孟中印缅(BCIM)国际经济合作区建设过程中,云南特殊中心地理位置,加强跨国公路的建设,目前云南与孟加拉国有关方面提出的修建昆明—瑞丽—曼德拉—马圭—孟都—代纳格夫—吉大港的公路通道建设方案,若这一方案得以实施,将快速推进国际化大通道的建设。

建立健全与缅甸的商务、海关信息网络建设,以加强区域贸易和投资信息服务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大对边境商务部门的网络建设支持力度,以利边境贸易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国际化。

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理顺口岸管理体制,提升中缅边境和口岸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实现人畅其行、货畅其流。

3.4 扶持边贸企业发展,优化外贸商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针对边贸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建议政府扶持边贸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深入到缅甸各地进行商品广告、经营注册,开拓新的边贸周边市场。落实“科技兴贸”政策,以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核心,扶持边贸企业围绕特色产品进行产品研发,提高边贸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用好边贸进出口商品经营资质,调动企业积极性,扩大边贸进出口规模。

3.5 提升边贸人员素质,加大边贸企业人才培养力度

对于边贸管理人才,建议按照国际贸易服务体系的要求,加强口岸管理干部业务及业务人员素质培训,在管理意识、服务意识、职业技能等方面进行提升;对于边贸企业来说,应加强与缅方人员交流合作,特别是在合作业务、管理沟通、技术互补等方面相互学习,加快双方经贸合作;同时对于政府来说,可利用云南特殊地理区位,推进滇缅教育国际化进程,鼓励扩大缅甸留学生招生数量,加强学术交流和互访。

[1] 贺圣达主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中国西南省区的对外开放[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2] 云南省年鉴编辑部.云南年鉴[M].云南年鉴社,2009,24(9).

[3] 卢光胜,金珍.云南对外开放的新增长点初步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F752

A

1005-5800(2010)10(c)-195-02

猜你喜欢
边境贸易边贸边境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商务部:加快保税维修再制造先行先试 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缅甸与孟加拉国边境贸易增加
7月继续停止边贸口岸过货
缅中边贸额同比下跌约10亿美元
中俄边境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春到边山河
后危机时代广西边境贸易现状及问题创新探讨——基于广西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