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失衡

2010-08-15 00:49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王毅卓
中国商论 2010年23期
关键词:汇率人民币经济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王毅卓

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失衡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王毅卓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重创并呈现出明朗的复苏态势,全球再平衡的议题重新成了国内外各界争议的大热点,人民币升值压力亦卷土重来。中美之间的不平衡主要由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与中美经济内在结构决定,汇率本身最多减缓而不能消除这种不平衡;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在目前全球资本流动迅猛、中国社保体系不完善、收入分配不当的情况下,将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很强的负面冲击,增加中国结构性失业,加大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性与资产价格泡沫风险。

人民币升值 全球再平衡 汇率改革

全球失衡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各界研究与关注的热点问题。所谓全球失衡,是指全球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即美国存在大量经常贸易逆差,而另外部分国家包括石油输出国和东亚经济体等拥有大量经常项目顺差,外汇储备不断累积。

东亚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往往被美国部分官员、相当部分的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学家当作承担全球失衡责任的主要对象,其开出的药方就是“美元贬值而贸易盈余国货币升值,特别是人民币升值”。

1 人民币升值的后果分析

在各种压力下,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人民币兑美元以每年6%左右的速度稳步升值。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外需急剧下降,中国出口企业受到重创,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也被搁置。2008年7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开始在6.83左右的狭小区间内徘徊。也就是说,人民币在汇改前三年间累计升值了大约16%左右,而其后的一年中在已经升值16%的高位盯住了美元汇率。通过分析人民币升值启动后国内外的经济运行状况,我们不难发现:

(1)人民币升值并未有效改善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

人民币升值对于美国总的进口和美国向第三方国家出口产品竞争力提高的作用非常有限。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间,人民币升值的前三年内,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基本并未改变上升的趋势。2008年下半年,在人民币升值与次贷危机的共同夹击下,其趋势值略微下滑。但目前随着中美经济的稳定回升,贸易顺差也开始逐步回升。可见,美国近期的贸易逆差状况改善可能更多是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而不是人民币升值本身。

未来随着美国经济稳固回升,中美之间的顺差可能再次回到上升通道。假使未来人民币大幅度升值而导致美国进口的中国产品减少,但亚洲其他国家,拉美地区国家的低成本产品,还是会大量进入美国,美国的总体贸易逆差可能并不会随着人民币升值而改变趋势。这佐证了中美贸易不平衡更多地源自于两国自身经济结构的问题,而非简单的汇率能够解决。

(2)人民币升值并未为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升值初期,美国失业率有所改善,更多是由于其自身政策如大幅度降低联储利率等所导致。2007年9月以后(人民币依然在上升或平稳通道中),美国失业率掉头向上,并在10月创下26年来的最高峰,即10.2%。

事实上,早在人民币启动这一轮升值之前,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就承认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增加美国就业率。他否认了中美贸易赤字和失业之间的联系,提出从美国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中美贸易与美国就业率的联系非常有限,没有任何可信的证据支持人民币升值会带来美国就业率的提高。格老的观点完全被后来的发展所印证。

(3)人民币的大幅升值降低了劳动性密集型行业的竞争优势,增加了中国结构性失业

具体而言,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后果有:首先,直接削弱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降低对外资流入的吸引力,从而对GDP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制造业的景气回落,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的相应减少,带来一个共同的后果是,就业机会的减少。最后,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劣势将更加明显,这间接地伤害了农民的利益。

人民币升值之初,这个效应并不明显。但次贷危机爆发后,随着外需下滑,人民币升值的负面作用开始全面凸显。最直观的是,中国的出口相关行业开始受到重挫,大批农民工纷纷失业,这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很强的负面冲击。由于社会保障系统的不足,国内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储蓄占GDP的比率近年来甚至有加大的趋势。有研究指出,50%的城市雇工和90%的农村雇工没有被纳入社保体系,同时,80%左右的居民选择存款是为了满足子女教育、治病、养老三大目的。可见,受人民币升值伤害最大的就是中国的弱势群体,由于社保体系至今还没有完善,他们的生存环境因此进一步恶化,这变相促使他们增加储蓄而减少消费。

(4)人民币升值并未像设想的那样改善了中国自身内部的经济失衡

内部储蓄以及投资过高和消费不足而导致的产能过剩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一个主要的原因。由于次贷危机的冲击,人民币升值不仅未能有效地舒缓这个局面,反而间接地导致了这个问题的严重化。此外,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国政府采取了超常的、“救急式”的财政与货币扩张政策。用政府投资替代私人部门投资不失为缓解短期需求不足的有力手段,但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加剧经济结构性矛盾,即投资进一步增加而消费更显不足。

(5)人民币升值引发的国内外投机资金如潮,增大了中国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并加剧资本市场波动幅度

人民币升值导致更多的外汇资金流入,包括从非正式渠道涌入的投资热钱,这使得外汇需求更高,并产生了“人民币供不应求→人民币升值预期+资产价格上涨→人民币供不应求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不仅增加了中国的外汇储备,也迅速推高了股价和房价,造成资产价格的泡沫。

综上所述,在目前全球资本流动迅猛、中国社保体系不完善、收入分配不当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不仅未能改善中国贸易盈余的内因即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反而增加了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性与资产价格波动的幅度。

2 当前并非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较佳时机

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依旧比较复杂,这导致短期还是稳定汇率为主比较妥当,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不宜大幅动荡,尤其不能大幅升值。

首先,人民币若显示升值势头,热钱有可能卷土重来,增大资产泡沫的风险与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因素。张斌和何帆(2006)曾经指出,当美元较世界其他主要货币呈现贬值趋势,人民币对美元的小幅渐进式升值很可能达不到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上升的作用,人民币名义汇率水平将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并引起强烈的市场投机以及不断增加的货币当局操作压力。这样做不仅起不到发挥汇率价格杠杆调节经济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反而增加了短期内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因素。目前中国恰恰就是面临着这种困境。

其次,外贸形势仍然不乐观,出口仍处疲软,相关企业盈利受到打压。据海关统计,9月份当月,我国外贸出口下降15.2%,与上月相比,出口同比降幅收窄8.2个百分点。虽然从环比来看,自今年3月份起,出口值已是连续第7个月增长,且增幅有扩大的趋势。但有研究指出,今年最后三个月出口仍会沿着9月份的态势继续回升,但考虑到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等经济即使复苏也可能是中低速增长等因素,全年出口降幅将为15%到20%左右。既然出口不会很快扭转跌势,人民币也不应该马上重启升值。

最后,中国当前的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一旦人民币重启升值,尤其是选择较大幅度的价值重估时,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依旧不可忽视。尽管人民币升值从中长期看,可能对于提高就业和改善中国经济结构将起到积极作用,但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当前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后果如前面所分析,更多地为中国的弱势群体所承担。

3 结语

总之,在目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不仅不利于缓解中国的内外失衡问题,反而增加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因此,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幅度不宜过大,更不应放任自由,而是应该在狭小区间内波动。中国政府应该运用各种手段化解当前存在的人民币应大幅升值的预期。

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改革的压力难以回避。虽然全球经济失衡与汇率没有很大的直接关系,但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只能靠汇率调节,因此,在现在全球不能形成一个统一金融监管和统一货币体系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必须更加灵活。但中长期的汇率市场化改革应以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监管、完善社保体系建设与建立更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为前提,否则承担人民币升值负面后果的主要人群就是中国的弱势群体。

[1]杨权.全球失衡背景下中国外部财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8).

[2]余永定.全球国际收支不平衡与中国的对策[J].国际金融研究,2007,(1).

[3]张斌,何帆.货币升值的后果—— 基于中国经济特征事实的理论框架[J].经济研究,2006,(5).

F740

A

1005-5800(2010)10(c)-198-02

猜你喜欢
汇率人民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怎样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