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抄袭”材料作文导写及示例

2010-08-15 00:49李弗不
中学语文 2010年2期
关键词:郭敬明科研人员现象

李弗不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不知什么原因,近几年来在知识精英中,频频曝出论文抄袭的现象。如被媒体公开曝光的就有: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湛匀、浙江大学教授叶志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守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西南交大副校长黄庆、湖北工业大学教师胡春林、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更有甚者,被揭发抄袭后还强调这样那样的理由,如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及其学生谢鸣的论文与智利学者的一篇论文标题只有一字之差,所有图表、方程式也一模一样,只是在篇幅上略有差别,在被曝出抄袭之后,周祖德一句“作为谢鸣的导师,我还是负有疏于教导治理的责任”这样的话,就想把责任推掉,这就更不用说道歉了……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呢?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必须写成议论文,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点拨】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目前,在知识精英中,由于急功近利等原因,频频曝出论文抄袭的现象。问我们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怎么看呢?表面上允许我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材料写有“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呢”的字样),其实,对这种现象的看法,观点已经内定了,也就是,观点上你必须是持批评、否定态度,即批评、否定论文抄袭现象。如果你肯定、颂扬论文抄袭的现象,你将很难自圆其说,观点也很难站得住脚。所以,这实际上是一个假提问,是只有一种观点的提问。

至于材料中所列举的具体的抄袭名单,你可以触及或引用,也可以不必一一点到,完全可以笼统地说现象,而不针对某个人。当然,你如果了解其人其事的话,你也可以以之来佐证你的观点,让说理更加有说服力。

你可以就“论文抄袭”现象说现象,你也可以透过现象深入内里去深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只是注意,要说理到位,以理服人,不可空洞、抽象说理,更不可强词夺理。

最后须注意的是,要求写成议论文,文体上已经限制死了,不可忘记这一点而写成其他文体。

【佳作示例】

此风不可长

刘 田

请让我首先来作一个假设吧。假如你从银行里贷了十万元,又是左谈判右谈判,才好不容易和乡政府签定了2 0亩荒山的承包合同,一家人又早出晚归,辛辛苦苦地开荒劳作,种上了2 0亩地的柑橘树,又是除草,又是追肥,每逢冰雪天气,还得给树苗保暖防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柑橘树终于挂果了,全家人正眼睁睁地盼望着有个好收成的时候,可不曾想,第二天早上一起来,一看,2 0亩即将喜获丰收的果实,一夜之间,全被人偷光了。此时此刻,如果被偷的是你,你会作何感想呢?

论文抄袭者就犹如这样的“小偷”,他们不劳而获,专门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不能容忍小偷,我们人人痛恨小偷,我们虽然不能任意地宰杀他们,但我们确实从内心里面排斥他们,如果有人能将他们绳之以法的话,我们无不拍手称快。

有人说,不就是抄了几个文字么,有什么大不了的?说这种话的人,肯定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表面上看,只是抄袭了几个文字,可是,从本质上来看,那就远远不止是“抄袭了几个文字”这么简单。

首先,抄袭是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一种不劳而获的丑恶行为。社会的收入分配原则是,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允许并鼓励勤劳致富。不论从法律层面上,还是从道德层面上,都不允许不劳而获,更不允许偷窃或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人们高度一致地,毫不犹豫地认为不劳而获是一种丑恶行为。

其次,论文抄袭破坏社会公平。一个社会要和平稳定,要人人平等,才能长治久安。而抄袭之风如果蔓延的话,就会破坏平等,破坏和平稳定。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啊,大家本来是人人劳动,劳而所获,而突然有个人他不劳动,他就像小偷一样去偷窃别人的劳动成果,而且偷了之后,还没人去指责他,他竟然可以美滋滋地坐享其成,那效仿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这对于劳而所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是一种极大的打击。假如越来越的人都不劳而获的话,社会最终肯定是要乱的。

再次,论文抄袭败坏道德风气。有人说,论文抄袭是小事情,跟道德挂不上钩,与道德无关,这种说法是彻底错误的。抄袭是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本身就是不道德的行为,如果允许或默认其存在的话,如果不加以指责、挞伐的话,那就有可能使得更多的人走上这条道,而更多的人走上这条道,那就意味着社会道德的集体沦丧。如果不加以指责、挞伐的话,以后,不光对待这件事情如此,绝对还会蔓延到其他事情、其他领域当中去。如果蔓延开来的话,如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去、各个领域去,那是不是就意味着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呢?恶劣风气是会有影响的,是会感染的。曾几何时,腐败之风,就带坏过各个领域的风气。同样,恶劣的论文抄袭之风如果不加以治理的话,它同样会蔓延至其他领域去,同样会败坏社会风气,突破道德底线。

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论文抄袭都是一种坏风气,此风不可长。

[点评]小作者的这篇文章还蛮有看头。他没有枯燥说理,也没有抽象说理,而是具体、形象、生动地说理。你看,文章一开头,就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譬:论文抄袭者犹如一个小偷,把人家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偷个精光。紧接着,文章透过表层现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上去分析、说理,最后得出“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论文抄袭都是一种坏风气,此风不可长”的结论。全文观点鲜明,论说深刻而充分,有理有据,不枝不蔓,大气高滔。

治世也应用重典

陈 洱

论文抄袭现象何以屡屡发生,屡禁不止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其根源所在是,治理不严,抄袭者代价太小之故。

比如,据我所知,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抄袭后,只不痛不痒地说了句“我是有点责任”的话,和未能晋级中科院院士,此外,他毫无所失,校长他还照样当……只有这样的代价,谁还不去抄袭呢?不抄袭才怪呢!

你听说过为什么如今社会有这么多腐败现象的原因吗?“几乎零代价,谁还不贪不捞呢,除非傻子。”是啊,那些千万大贪,往往只是撤职、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了事,至于追回赃款、法办等往往是不了了之。这样小的代价,谁还不去贪不去捞呢!贪到千万不死,还可以坐享晚年,还可以荫庇子孙后代,何乐而不为呢!

有人认为,乱世才应该用重典,而我则认为治世也应该用重典。稍读历史之人即可知晓,明太祖朱元璋以元亡为殷鉴,提出“重典治国”。朱元璋的“重典治国”,尤以“治吏”为先,严立法禁以治贪官,规定官吏贪赃6 0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地方官危害百姓的,允许当地百姓绑赴京城斥诉。这种严法整饬,重刑赃吏,对于改善明初的政治,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一时间,所有贪官赃吏,都立即收敛了其贪行,这种局面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来因为上不能坚持而重新腐败起来。古人云:“宁可失之于严,不可失之于宽。”我赞同这种观点。

如果你认为,古事不足以为训,那么,请看两则今例吧。

解放初期,刘青山、张子善只贪污了区区6 0 0 0元,就被毛泽东下令处决了,结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再没人敢贪污了。这一杀真是杀得大快人心!

听我父亲说,这事是1 9 6 0年发生的:我家附近有一个园艺厂,种有许多桃树,每到水蜜桃成熟期,总有附近的人去偷窃,怎么防范均无济于事。后一新厂长到任,他实行每抓一偷桃者,则剁其一手指头的措施。那些被剁手指头者,走哪儿都遭指责,如过街之鼠,只得灰溜溜狼狈逃窜。结果再无一人敢去偷桃了,从此水蜜桃再无一粒丢失。

物质化、世俗化的社会,教育已经不能起根本作用了,必须加以惩治。有人说,教育是万能的,我认为,这是睁眼说瞎话。如果教育是万能的,那还要牢房、还要监狱做什么?那还要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做什么?教育决不是万能的,必须辅以法律,社会才能长治久安,才能够保持公平、公正、平等、稳定。

假如我们也对那些论文抄袭者实行重责,让他们身败名裂,我想,以后决没有人再敢去抄袭了。

[点评]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治理不严、抄袭者代价太小是抄袭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严厉惩治,抄袭现象自然就会有所收敛或销声匿迹。紧接着用了古今三例加以阐述、论证,尤其是偷桃一例,更是颇具说服力。除了例证外,分析道理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让道理有说服力,边例边析、例析结合是比较有效果的,此文小作者是深知这一点的。

对丑恶现象的零容忍

张 涛

我记得,前教育部长周济说过这样的话:“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

我国为什么会频频出现论文抄袭现象呢?这与人们的容忍、姑息有很大的关系。绝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嘴巴里说说,抄袭要不得,抄袭要不得,说完了就完了,并没有人真正去追查到底。而抄袭者最后也就轻松过关了,事后又风平浪静了。查出来算我倒霉,没查出来就名利双收了。抄袭者往往就抱有这样的侥幸心理。

假如我们人人都不轻易地放过抄袭者,都跟他死缠烂打到底,我看那个抄袭者自己就会主动缴械投降,并留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余悸,还会极大地震慑那些欲下手还未下手的抄袭者。

对待学术腐败上,我觉得我们应该学学韩国。大家一定还记得,2006年,韩国曝出了一起特大的造假丑闻——“黄禹锡成功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黄禹锡这个“造假丑闻”,不仅使其“成功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神话破灭,而且使自己身败名裂。韩国政府于2006年1月11日正式宣布,取消黄禹锡“最高科学家”称号,摘除了他所有的头衔,所有的人都斥责其恶劣行为。

可在我们国家就不同了,对抄袭者不仅能够容忍他,有时有些人(其粉丝)还去维护他。比如,2003年11月17日,青年作家庄羽告发郭敬明所著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明显剽窃了其作品《圈里圈外》。2006年5月,北京市高院作出了终裁:郭敬明、春风文艺出版社立即停止《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的出版发行,郭敬明、春风文艺出版社共同赔偿庄羽经济损失20万元,同时公开向庄羽赔礼道歉。可是郭敬明就是死不道歉,他的一些粉丝也纷纷呼应他、支持他。不仅如此,后来,中国作家协会还把郭敬明吸纳为会员,甚至大作家王蒙都站出为郭敬明说好话,力荐其入会。如果我们人人都不能容忍,零容忍,都斥责像郭敬明这样的人,我相信这样的人是决没有市场的。

论文抄袭不仅践踏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给人类的探索和社会文明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一些人之所以抄袭,无非是为了名和利。正因为一些人靠造假,博取了虚名,捞到了好处,加之打击不力,处理不严,所以才乐此不疲。强调“零容忍”,不仅必要,也确实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有生存空间,自然就会存在于世,容忍它,它就自然有了生存空间。扫帚不到,灰尘是不会自行消失的;锄头不到,恶草是不会自动死亡的。对于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丑恶现象,我们都应该不能容忍,零容忍,才有可能根除之。

[点评]要把议论文写好写活,写得出色,一定不能囿于老例、旧事,一定要事例新颖,要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注身边的事,读课内的书,更要读课外的书。本文小作者就做到了这一点。文章中韩国科学家黄禹锡的造假丑闻,少年作家郭敬明的抄袭事件,都被小作者写入,以之为例,的确显得既新颖、独特,而又很有说服力。此外,全文语言老练,说理实在,观点鲜明,论述有力。

抄袭现象带给我们的反思

尚 理

要不要反对抄袭现象呢?肯定要。要不要惩治抄袭现象呢?也肯定要。抄袭现象是一种腐败现象,是一种丑恶现象,无论如何,不管是什么理由,都要毫不犹豫地,旗帜鲜明地反对、挞伐。

但是,话又得说回来,为什么会接二连三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论文抄袭的丑恶现象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祟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我看来,论文抄袭现象屡禁不止,起码有以下原因。

现在不管是什么评级、考核,都要见论文,无论文者一律免谈。于是,人们为了通过考核,顺利达到晋级的目的,就不管那么多了,抄吧,抄吧,不是罪。更加上即使东窗事发,也可以百变脱身术,代价低得令人咋舌,能不去抄么。

一切都市场化了,科研和科研人员也不例外。由此,其生存、发展已不能依靠国家给予的那点经费了,而主要取决于其能否从各个方面争取到课题研究经费、项目经费。在这一情况下,科研人员为争取课题、项目经费,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公关工作,而投入科研工作的时间、精力则相应减少。这样,论文抄袭现象便由此滋生。

由于把关不严格,什么水平的论文都可能通过,管你是抄袭的还是自己写的,都能尽快地通过。偶尔有个“古板”的老学者较真,到主管者那里去送送礼,请其桑拿桑拿,按摩按摩,难道主管还摆不平那个“古板”的老学者么?摆平了那个“古板”的老学者,抄袭的论文不就一马平川了么。

众多的课题、项目经费往往集中在学位较高、职称较高、知名度较高的科研人员身上,而大量未出名的科研人员则缺乏独立工作的机会。在这一情况下,尽快获得学位、职称对于科研人员的重要性就凸显出现来了,而按照规定程序,学位、职称的授予必以达到论文、科研成果的量化指标为前提,由此,论文抄袭现象的蔓延便不难理解。

在科研人员忙于四处争取课题和项目经费的大背景下,埋头苦干的科研人员不仅要固守清贫,而且还要面临基本的工作条件缺失的困境,由此,固守清贫、埋头苦干等知识精英的传统美德已难以为继,取而代之的则是学术浮躁之风,这样,论文抄袭对于个人道德操守的挑战也显得不那么过分了。

要根治抄袭之风,我认为,应该根据以上五点来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废除什么都要凭论文才能晋级的陋规,一些低端的低级的晋级,完全可以看平时的业绩水平而通过,没有必要一刀切地要论文才能通过。其次,不要让科研人员去搞经费,让他们一心一意地搞好科研即可。再次,严把质量关,加强监管,严厉问责,决不让鱼目混珠者得逞。第四,不要让课题、项目经费过于集中,应该适当地倾斜于无名无位者。最后,一定要大力弘扬固守清贫、埋头苦干的科研精神,为坚守道德、埋头苦干的科研人员创造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为其持之以恒的科研工作提供基本的经费保障。总之,论文抄袭为害不小,其治理也需要标本兼治,要从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入手,而不能只止于道德的评判层面。

[点评]该文首先旗帜鲜明地反对抄袭现象,可谓观点鲜明。但接着一转,归位到“反思”二字上来写,可谓扣题紧密。小作者确实思虑深刻,挖掘出产生论文抄袭现象的五点深层原因,可谓见地不俗。不仅如此,文章最后还给出了解决的办法,应取的措施。全文写来有理有据,既究因又探果,因果撷趣,相映成辉。

猜你喜欢
郭敬明科研人员现象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关于郭敬明的一封家书
郭敬明就像是一个便秘患者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