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2010-08-15 00:42钱仲余钱利明袁文斌张原原张惠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3期
关键词:性囊腺瘤浆液

钱仲余 钱利明 袁文斌 张原原 张惠峰

卵巢浆性囊腺瘤是卵巢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检出和诊断常有赖于影像学检查。笔者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6月本院经过病理证实的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CT资料,探讨多排螺旋CT对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价值及其鉴别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8年2月至2009年6月本院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6例病例,年龄25~65岁,平均42.1岁。13例为妇女病普查发现,2例为下腹痛入院检查发现,1例表现为白带增多,病史1 d~10年不等,5例为左侧,10例为右侧,1例为双侧发病。

1.2 检查方法

1.2.1 检查技术 全部患者均采用SIEMENS公司Emotion 6层螺旋CT机作容积扫描。造影前口服2%复方泛影葡胺2000L(内含甘露醇250 ml),患者通大便后(基本在1.5 h左右)开始扫描。扫描范围:自髂嵴水平开始到耻骨联合下缘。扫描技术:电压 130 KV,电流150 mAs,层厚8 mm,层距8 mm,矩阵512×512,卷积核 B41S,中等 +,窗值,骨盆窗,动脉期30 S,静脉期65 S,常规1 mm静脉期薄层重建后行冠状位及失状位成像,观察与子宫关系。扫描时膀胱适度充盈,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快速静脉团注法,流率3.0 ml/min,总量100 ml。

1.2.2 诊断质控 由三位阅片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和一位副主任医师共同进行,分析其影像特征。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均与度;囊腔分隔、囊液CT值、囊壁钙化;有无强化剂强化程度;病灶与邻近周围结构的关系。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16例病例中,共发现17个浆液性囊腺瘤,1例伴出血变者现为右下腹痛。其中位于左侧为5例,位于右侧为10例,1例为双侧附件发病。

2.2 CT表现 本组17个病灶中,最大者为15 mm×77 mm×75 mm,最小者为双侧附件发病者,大小为25 mm×23×25 mm;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前者多见,本组14例呈圆形改变,3例类圆形改变,单房者14例,多房者3例;密度均匀,基本呈水样密度,CT值平均18HU,1例出血者 CT值偏高,达42HU;囊壁厚薄均匀,最薄处呈线样改变,最厚处约2.8 mm,均<3 mm,与文献报道相符[1];囊内伴分隔者3例,各囊密度均匀;囊壁伴乳头状突起者3例,表现为与囊壁同步轻度强化。囊壁伴钙化者2例,表现为点状钙化。

3 讨论

卵巢囊腺瘤属于上皮来源的肿瘤,是卵巢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分为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2种,浆液性囊腺瘤其发病率占上皮来源性卵巢肿瘤的第一位。文献统计资料,它在卵巢良性肿瘤中所占比例,国外为23.5%,国内为23.1%。粘液性囊腺瘤较浆液性囊腺瘤略少[2]。好发于30~40岁,大多为单囊,少数可多囊,但囊内分隔细、少,各囊之间密度相似。以单侧发病居多,约15%为双侧性。因其肿瘤生长方式不同,常分以下两种病理类型:①单房性浆液性囊腺瘤。为单房薄壁,表面光滑,大小可从数毫米至小儿头大不等。切面表现为单个囊腔,内壁光滑,可见扁平散在乳头,极少分支。囊内充满清澄液体。此型发病最多见,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25.1%;②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次于前者,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5.9%。肿瘤一般大,直径为20~30 cm,15 cm以上者约占56%。大者可充满整个腹腔。为多房性,伴乳头生长,表面可呈结节状。切面:囊腔被纤维组织分隔为多房,大小形态不一,互相挤压变形,房内充满澄清液体,富含蛋白质。房内可见乳头生长,形态多样,有的细小平坦、有的呈片状如疣状突起,有的为基底宽大的粗短分支。约有30%于肿瘤间质和乳头间有钙盐沉着,呈同心圆排列,称砂粒体[3]。但两者有时在CT上难以鉴别。

与粘液囊腺瘤鉴别:粘液性囊腺瘤好发于25~40岁左右的育龄期妇女,一般较大,为多房囊肿样,子囊多,且大小不等,各子囊间密度差异可接近,也可很大,可近似水样密度,也可呈高密度,因囊液含粘蛋白,所以CT值较浆液性高,在MR上表现为短T1,长T2,而浆液性囊腺瘤表现为长T1长T2;囊壁光整清楚,囊壁和分割厚薄不均,但厚度不超过3 mm,囊壁或间隔可出现钙化。若出现一些小囊簇拥在大囊的侧壁的征象,对诊断粘液性囊腺瘤有帮助[4],子囊的出现是粘液性囊腺瘤的特征性表现[5]。囊肿破裂可引起腹膜或腹腔内广泛种植,产生大量粘液,形成腹腔粘液瘤,出现特征性CT表现。

与交界性囊腺瘤和囊腺癌鉴别:交界性囊腺瘤介于良恶性之间,具有某种恶性特征,属低度恶性。发病患者年龄偏大,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或绝经后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形态多样、不规则;囊壁厚度一致或厚薄不均,厚度较厚,大多超过3 mm,囊内可见乳头状壁结节,不均强化;或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如果有以上征象者应该考虑有交界性囊腺瘤或恶变可能。如果出现邻近组织器官浸润、腹水或转移征象是提示恶性变的可靠指标,无论卵巢上发现病灶,只要存在腹膜浸润性种植即可视为癌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CT表现: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密度特点、囊壁情况、与周围组织的情况及强化程度,一般能够对浆液性囊腺瘤作出诊断。但必须仔细分析,与交界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作鉴别。也有文献认为2种囊腺瘤在CT上不能区别[2]。

[1]许玲辉,毛玖华.卵巢囊腺癌CT诊断.临床病学杂志,2002,21:531.

[2]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05-609.

[3]谢敬霞.卵巢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放射学实践,2000,15(3):133-135.

[4]孔秋英,谢红宁.妇产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8-326.

[5]强金伟,周康荣,廖治河,等.卵巢囊腺瘤的CT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3):253-256.

猜你喜欢
性囊腺瘤浆液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脱硫系统用浆液循环泵汽蚀分析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盾构法单液同步注浆浆液的对比分析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磁共振成像纹理特征分析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及黏液性囊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NQO1过表达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