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DSA与B超诊断对比

2010-08-15 00:42王尚君王济良赵晓伟杜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3期
关键词:管腔颈动脉硬化

王尚君 王济良 赵晓伟 杜平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成为迫切的社会问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DSA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已成为临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疾病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自2004年9月至2008年10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以及门诊就诊经过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平均(63.3±8.4)岁。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标准:①急性起病,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24 h以上(或在24 h内死亡),排除非血管性病因;②第一次脑CT/MRI检查排除出血性卒中,排除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心房纤颤、急性心肌梗死史、慢性肾炎和近期外伤手术史等。

2 检查方法

2.1 DSA检查方法 使用美国GE数字减影血管机,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洞巾,取右下肢股动脉腹股沟韧带下1~2 cm处为穿刺部位,采用Seldinge法[1]进行穿刺,选择造影剂,分别置于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对上述血管进行正、侧、斜位和汤氏位DSA检查,动态及静态观察血管壁是否平滑,有无狭窄以及记录狭窄程度。

2.2 B超检查 使用东芝SSA-34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取仰卧位,颈后垫枕,头后仰,充分暴露颈前部,并偏向检查侧的对侧。先用二维超声,然后加彩色血流显像,观察多普勒频谱。将探头放置于颈根部,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向上观察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颅外段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尽可能检查至颈部最高点。注意彩色血流信号的充盈缺损,辨别缺损部位斑块的性质及范围。

3 诊断标准

3.1 采用北美(N S T)测算标准[2]对血管狭窄的患者进行狭窄程度的测算,狭窄程度=(D-d)/D×100%(D为原管径直径,d为狭窄处管腔直径)。根据ECSG制定的血管狭窄诊断标准:0级:正常;1级:狭窄率<50%;2级:狭窄率50% ~90%;3级:狭窄率91% ~99%;4级:狭窄率100%(即血管闭塞)。

3.2 利用超声结果测量其内径 颈总动脉(CCA)在分叉前2 cm处测量,正常值 IMT≤0.9 mm,BIMT≤1.2 mm,将IMT1.0~1.2 mm定为内膜增厚,当 IMT>1.2 mm(BIMT≥1.5 mm)视为斑块形成,估测管腔狭窄程度。管腔狭窄:20%<管腔狭窄程度<50%,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管腔明显狭窄:50% ≤管腔狭窄≤99% ,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完全闭塞:无血流通过。

4 讨论

4.1 本研究结果 DSA检出颅外颈动脉病变者69例(检出率86.67%),受累动脉132支,颈动脉狭窄伴斑块75支,颅内动脉狭窄32支,其他颅外动脉狭窄25支,颈动脉狭窄高于非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不同受累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布:狭窄1级52支,2级41支,3级26支,4级13支。B超检出颈动脉狭窄(斑块)61例(检出率76.7%),CCA 16例,BIF 35例,ICA20例,管腔确定为管腔狭窄23例,管腔明显狭窄30例,血管完全闭塞8例。

4.2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 有研究证实:动脉硬化为动脉脂质沉积引起动脉的局限性变性、坏死、钙化和纤维组织增生、动脉壁正常三层结构消失或破坏等,使血管内壁增厚及斑块形成[3],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测脑血管疾病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79%[4]。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于大多数脑梗死患者中,且多为软斑和混合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脑梗死的预报检测。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清晰的显示血管内一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或斑块的发生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管腔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还能对所检测到的动脉血流进行动力学分析,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检查简便易行,安全无创,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有助临床了解血管狭窄情况,判断狭窄程度,判定适当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治疗后疗效观察等,对防止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有重要价值。但是B超只是从回声的性质和图像大致判断梗死的栓子类型和狭窄的部位,无法确定具体血管病变的总体数量以及确切的狭窄程度,而且无法检测到颅内动脉的情况。

4.3 Nudelman于1977年获得第一张DSA的图像,目前,在血管造影中这种技术应用已很普遍。DSA是数字X成像的一个组成部分。即血管造影的影像通过数字化处理,把不需要的组织影像删除掉,只保留血管影像,这种技术就是数字减影技术,其特点是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对观察血管病变、血管狭窄的定位测量、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了真实的立体图像,为各种介入治疗提供必备条件。主要适用于全身血管性疾病及肿瘤的检查及治疗,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在众多的研究中发现血液通过侧支循环参与闭塞区域的再循环,可以减轻因为缺血引起神经功能损伤。高氏认为[5]Willis环远端的闭塞可直接在闭塞部位溶栓;Willis环近端的闭塞,如侧支循环良好,可通过侧支到达闭塞的远端,进行远近端结合溶栓。颈内动脉闭塞后如侧支循环建立不良,要尽量溶通;当小栓子造成微栓塞而脑血管造影未证实血管闭塞但有临床症状时,也可在可疑处进行溶栓,可改善临床预后,即使不能使梗死血管再通,也能改善一些小动脉的血流灌注,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的状况。应用DSA进行介入治疗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DSA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病能清楚显示动脉狭窄部位和狭窄程度,而且还能确切的反映各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血流速度的变化及静脉回流情况,这是其他检查无法比拟的。

[1]姜卫剑,王拥军,戴建平.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0-240.

[2]Rothuel l PM,Gib son RJ,Slattery J,et al.Equ ivalence of measurements of carotid stenlsis.Stroke,1994,25:2435-2439.

[3]李新,宋建琼,陈建军.彩色双功能高频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1,12(6):365.

[4]李莉,姜玉新,乌正赉,等.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华心血管杂志,1996,24:126.

[5]高不郎,李明华.急性脑血栓的动脉内溶栓治疗.介人放射学杂志,2005,14(5):552-554.

猜你喜欢
管腔颈动脉硬化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