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婆”与“红颜祸水”——谈“四大奇书”女性角色

2010-08-15 00:42黄心珏
文教资料 2010年18期
关键词:祸水奇书红颜

黄心珏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里程碑,它们对古代章回小说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四部小说同产生于明代,可以说具有相类似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而我们也可以通过比较发现它们背后潜在的相似之处。

一、社会背景:男性主权、话语权占主导地位

在明代那个封建传统尚未被破坏的大环境里,男性权利和男性话语仍然占有主流的、不可动摇的地位。从这四部小说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以男性主体视角书写,以男性的眼光看待社会及女性。除了《金瓶梅》以外,另外三部小说几乎都可以被看作“男性英雄主义”小说。并且,虽然《金瓶梅》的主角是一群市井女子,但也并没有出现可以与男性角色相抗衡的女性主体,她们依旧依附于这个男性社会。她们的喜怒哀乐,甚至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强势的男性。也就是说,这些小说中的女性角色都无法摆脱男性主权,独立拥有个性的地位与话语权。

在传统文化当中,女性的正统角色是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而那些脱离这一正统道路的女性,也就是那些女性之中的异类角色,男权社会和男性作者们也已经帮她们安排好了位置。在那个时代,女性不能、也不被允许与男性平分秋色。女性可以有才智,但一定要建立在辅助男人的基础上;女性可以胜过一部分男人,但决不能胜过所有男人;女性可以暂时压制男人,但不可能制服男人。因此,从男性的主体视角来说,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果不是帮男人打天下,那只能作为祸害被除掉。从“四大奇书”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女性除了做“贤妻良母”,就只能从“男人婆”和“红颜祸水”中选择自己的身份。那么,我们就抛开“贤妻良母”这一传统角色,来看看“四大奇书”中的“男人婆”和“红颜祸水”们。

二、“男人婆”:空有女性外壳、没有女性内在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男人婆”的角色定义。“男人婆”可以说就是那些“像男人一样的女人”。传统意义上,我们一般认为这即是说那些外貌或是行为方式像男人一样的女性。在中国传统文学中,这类形象似乎不多见。不过如果把它换成另一个概念——悍妇,那似乎就有这样的先例了。但这里的“男人婆”已经不再单单是传统上的“悍妇”形象,在“男性英雄主义”之下,又有了新发展。

这样的女性在《水浒传》中是最容易发现的。孙二娘“眉横杀气,眼露凶光。”,绰号“母夜叉”跟随男人打家劫舍,杀人放火,买人肉包子;顾大嫂“眉粗眼大,胖而肥腰,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住,拿石锥敲翻庄客腿。”人称“母大虫”。或许是为了强调一下她们的女性性别,作者还是在外貌上给了他们女性化的描写。孙二娘这个“母夜叉”形象是“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擦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1],而顾大嫂则是“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臂时兴钏镯。红裙六幅,浑如五月榴花;翠领数层,染就三春杨柳。”就是这一点外貌描写也是带有男性的主观性的。像这样的女性,无论性格行为多么凶悍,她们依旧需要女性的外貌。就是说,不管女性是不是像男人,外貌装束决不能是男性化的,否则就是“不男不女”,不符传统的男女之别。但这一点外貌描写也仅仅是为了提醒读者,这是女人,不是男人。因为在小说中,她们的行为做事哪里还有女性的影子。甚至可以说,她们的性别特征已经被模糊了,与男人无异。显然像《水浒传》这样的“男性英雄主义”小说,它把其中为数不多的正面女性角色男性化了,人们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女人,甚至可以说只是些被称为“女人”的男人。

而除了这类彻底男性化的女性以外,还有一类是精神意义层面上的“男人婆”。也就是说,这一类“男人婆”虽然不论从外貌还是从言行上,都是女性形象,不粗鲁、也不剽悍,但她们在精神或者说是内在心理上却是不折不扣的男人。这样的女性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例如曹操、董卓、吕布的女儿们,完全就是在父权操控下的政治联姻的棋子,她们只要忠实于父权、为国家大业付出一切。这是一个群体概念,这些女性,为了皇权,不要亲情、没有人性。她们成为效忠皇权的牺牲品,已经失去了为人妻母女儿的本性。并且,这些女性多数连独立的名字都没有被赋予,只是某人之女、某人之妻、某人之母。她们存在的价值就是依附于男性,体现男性的价值。这类“男人婆”里最典型的要算孙权之妹,她始终周旋于各种权术之争中,忠实于兄长、丈夫、国家,成为兄长与夫君的政治工具,最后还要为弃她的刘备殉节。此外,还有不愿儿子受曹操胁迫而宁愿一死的徐庶之母,有为保阿斗而投井自尽的糜夫人。这些女性的内心需求完全被忽视了,只剩下“大义凌然”、忠君、忠夫、忠国。毛宗岗所谓“干戈队里时见红裙,旌旗影中常睹粉黛”[2],实际上却是把女性变成政治的工具、忠义的标签或道德的传声筒,了无女性特征。她们服从于政治伦理,丝毫不言及其内心的情欲,甚至可以说她们更本就没有作为女性的内心情欲。作者赋予了她们男人一般强大的内心世界,完全抛弃了女性应有的细腻情感。

上面两类女性不论是从外在来看、还是从内心来说,都可以被称作“男人婆”。而综合了上述两类特征的杰出代表就是“一丈青”扈三娘。宋江带人打祝家庄,未婚夫及其全家被杀,她竟然既不伤心也不怨恨,甚至还成了宋江的“贤妹”;此后又“识大体”、“明忠贤”地接受宋江的安排,下嫁无论是外表还是武功都配不上她的矮脚虎王英;最后成为梁山好汉之一,跟随一帮粗野剽悍的男人战死沙场。她虽面容姣好,有女性生理特征,却可谓从内心到外在都强悍得和男人一样。

而根据上面这些女性,我们还可以发现,她们在小说中的身份必定是“某人之妻、某人之女或某人之母”。她们的价值与社会地位必须要依靠男性才能得到肯定。她们既可以说是男人们的工具,也可以说是男人们的帮手,唯独不能算作男人们的“女人”。可以说,在这样的“男性英雄主义”小说中,女性只是一些忠义的标签。她们如果想得到男性社会的认可,就必须抛弃一切女性的心理特征,成为“性别上的女人,本质上的男人”。

三、“红颜祸水”:祸害他人、扰乱伦常、杀之而后快

除了“男人婆”,在“四大奇书”中更为突出且群体更为庞大的就要算“红颜祸水”这一类的女性角色了。从《三国演义》里的貂蝉,到《水浒传》里的阎婆惜、潘金莲,再到《西游记》里的白骨精、玉兔精,直至《金瓶梅》几乎所有的女性角色,“红颜祸水”们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在诱惑并祸害着“英雄”们。作者们似乎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红颜”一定是“祸水”,长得美的女人如果不够强悍就一定会祸害到别人。

《三国演义》里最突出的“祸水”就是貂蝉,凭借美色先后搞垮了董卓和吕布,所谓“十八路诸侯,不能杀董卓,而一貂蝉足以杀之。刘、关、张三人不能胜吕布,而貂蝉一女子能胜之。”可见“红颜”的祸害力有多大。而在《水浒传》里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三个“淫妇”毋庸置疑是“祸水”的代表。“淫妇”自然没有好下场,均被梁山好汉所斩杀,对于把宋江、武松、石秀等逼上梁山可谓功不可没。而就算不是“淫妇”,长得漂亮的女人到底也是“祸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林冲的娘子,要不是她长得太漂亮,林冲又怎么会被陷害,终而落为草莽。而这样的女子,最后也只能以自缢作为结局。

《西游记》中的众多女妖,什么白骨精、玉兔精、老鼠精、蝎子精、蜘蛛精、狐狸精,哪个不是如花似玉、风姿绰约。可她们摆明了就是些“祸水”,不是想吃了唐僧,就是妄想和他共结连理。这些妖孽和 “淫妇”一样,最终的下场就是死在“英雄”们的手下。而稍稍正面的“女儿国国王”也不能不说是个“红颜祸水”,虽然她不似那些妖孽,但终究也是想得到唐僧,阻碍师徒四人修成正果。虽然性质不同,但作为“祸水”的本质是一样的。当然,《西游记》中还有一些正面的女神仙、女菩萨形象,她们也是美丽的或端庄的,到却不同于世俗女子,不会使男性产生邪念。但也是由于这一点,这些女性已经超越了人的个性,而具有了神的共性。也就是说这些女神仙、女菩萨的所谓性别只是一种区别符号,除了女性外壳和其他男性神仙不同,其他根本没有区别。但众女仙中却也有特例,那就是嫦娥。嫦娥一向以美的化身这一形象出现。这就具备了俗世里“红颜”的特征,所谓“红颜祸水”,在天蓬元帅身上得到了印证。到了《金瓶梅》,更是满书的“淫娃荡妇”,全都是“红颜祸水”。虽然相比较之前三部小说,女性的主体意识有所增强,也更为注重女性内在诉求的书写,但终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正面女性角色。我们只看见了一群可悲可叹的“红颜祸水”。不论是潘金莲,还是李瓶儿、庞春梅,抑或是其他女性角色,哪个不是争风吃醋、献媚邀宠,一步步把自己和他人引向悲剧。

她们是比“男人婆”们有了进步,具有女性的特征。她们是美女而不是悍妇,她们遵从男欢女爱的人性诉求。但是,她们却并没有得到男性的赞赏,反而成了攻击的对象。所有企图扰乱男人心绪的,必定都不是善类。这些女人被妖魔化了,她们是女性的符号、是众多女性的代表。在男性视角里,这样的女人也许可憎,也许可怜,但绝不会被赞颂。这些不为传统伦常做贡献的女人,都不算是好女人。在男性话语权之下,作者们有意无意地把“红颜”写成了“祸水”,这体现了当时男性的一种几乎是定向的思维。

四、结语

纵观“四大奇书”,“男人婆”和“红颜祸水”成为了两类最主要的女性角色。这是男权社会之下,男性作者对于女性的一种定向思维。“四大奇书”的创作者们毕竟生活在传统父权制社会中,还不具备思想上与旧的社会性别观念彻底决裂的社会条件,他们不可能摆脱传统理念的影响,抛弃男性中心意识。因此,他们的作品都是以男性的视角进行创作,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是按照男人的理念塑造出来的。作家们的女性观并没有偏离传统社会性别观的轨道,“不是像男人一样成为帮手,就是像女人一样变成祸水”,这代表了男性文学创作的传统方向,是男权中心文化的产物。

[1]傅光明主编.品读水浒传插图本.济南市: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01.

[2]王丽娟著.三国故事演变中的文人叙事与民间叙事.济南市:齐鲁书社,2007.08.

猜你喜欢
祸水奇书红颜
奇书骏马佳山水
第二十七回 多行善事误会消 获赠奇书乐逍遥
第二十七回 多行善事误会消 获赠奇书乐逍遥
心口不一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食色记之夏日红颜
“红颜祸水”论
岁月如金丝,红颜不堪织
扶危定倾赖红颜
倾尽天下,为红颜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