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

2010-08-15 00:49曾维伦何海涛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李 岩,曾维伦,何海涛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重庆400065)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

李 岩,曾维伦,何海涛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重庆400065)

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新媒体只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就拥有了传统媒体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拥有的受众群体,并以惊人的速度继续发展。目前,新媒体已成为当代中国大学生了解世界的最主要的媒介形态,并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有利机遇,开拓思维,努力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应用日益普及。由于新媒体具有超媒体性、超时空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因此,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不可比拟的传播优势。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是使用新媒体最频繁、最主要的群体,也是受其影响最深刻的群体。在这种新形势下,忽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深刻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因此,积极地探索应用新媒体,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新形势和新变化,创造性地将新媒体转化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范围,更好地满足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适应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以及心理特点的新变化。

一、新媒体的含义及特点

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以新技术的应用、海量信息处理及充分互动为特征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及其对人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深刻影响早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我们必须勇于面对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利用好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所谓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从技术上界定,新媒体是指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媒体有几十种,包括网络电视、网上即时通讯群组、对话链、虚拟社区、博客、播客、搜索引擎、简易聚合、电子邮箱门户网站、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报纸、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楼宇视屏等。”[1]2

美国俄裔新媒体艺术家列维·曼诺维奇就新媒体的特点提出了五项基本内容,即:以数字的方式展示;模块化;自动化;可变性;转编码性。这五项内容主要揭示了新媒体的数字技术特征,正是以这些技术特征为依托,新媒体具有超媒体性、超时空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等特点[2]。新媒体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的传播优势。首先,新媒体表现出极强的超媒体性。所谓超媒体性,是指在多种媒体中非线性地组织和呈现信息。美国学者尼葛洛·庞蒂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超媒体是超文本的延伸。而所谓超文本,是一种按照信息之间关系非线性地存储、组织、管理和浏览信息的计算机技术。在信息文本中含有指向其他文本的链接,受众不需要按顺序阅读,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通过“点击”链接选择性地阅读文本信息内容,受众完全掌握了信息的选择权和控制权。其次,新媒体具有超时空性。新媒体利用连接全球电脑的互联网和通信卫星完全打破了地理区域的限制,只要有相应的信息接受设备,在地球的任何角落都可以接受到由新媒体传播的信息。第三,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省去了许多信息传播的中间环节,形成了即时传播的功能,使得受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新的资讯。在传播时间、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上,新媒体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开放性。第四,每个人都是传播者,同时,每个人也都是受众,传播信息和接受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完成。新媒体的超媒体性使参与者对信息交流的全过程具有平等的控制权,参与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性地交流信息,真正实现信息的交互传播。第五,虚拟性是新媒体的又一个重要的特点。由于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新媒体的信息源,就使得新媒体信息变得复杂多变。利用各种软件,人们可以随意地修改文本、图片、声音、影像,制作出逼真的虚假信息。同时,新媒体在传播关系上改变了传统媒体特定的传播关系。在新媒体环境中,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大多都是虚拟的。这种虚拟角色也使得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趋于虚拟化,对传统的人际交往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二、信息时代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不断提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占领新媒体阵地

媒介素养作为学术研究领域和大众传播实践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从德语“Medienompetenz”翻译过来的一个概念,最早是由欧洲学者提出的。目前学术界对于“媒介素养”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其中一些基本的要素却是相同的,即:媒介素养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一种技巧、一种能力、一种观念。媒体素养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熟练应用各种新旧媒体的能力,另一方面还指媒体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以及应用的能力,其核心是媒体批判能力。熟练地操作使用各种新型媒体的能力是媒体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这个能力就谈不上具有现代化的媒体素养。大学生是青少年网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周围的新生事物极度敏感,能很快地接受、适应并融入新媒体环境,能够熟练地使用、操作各种新媒体,并在此基础上对媒体内容进行技术处理或者内容增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年龄在18~25周岁的网民)的数量达到1.95亿,几乎占中国互联网网民总数的54.5%[3]。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是应用新媒体的主力军,其新媒体素养要普遍高于其他社会群体。另据重庆邮电大学2009年2月《网络对学生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作为第一信息来源,63%的大学生选择了互联网新媒体,37%的大学生选择了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大学生中拥有QQ或MSN等聊天工具的为93%,拥有博客或播客(含个人网页)的为39%;其中,只使用电脑上网的比例为74.80%,同时使用电脑和手机上网的比例为25.20%。由于一个人的某种媒体素养与对该媒体使用时间长短呈正相关关系,即一个人对某个媒体使用时间较长,那么他的该媒体素养就会较高,反之则较低,因此,大学生的新媒体媒介素养高于他们的传统媒体素养。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不仅高于其他社会群体,更高于他们自己的传统媒体素养。新媒体在大学生中倍受青睐,其思想受新媒体的影响就更大,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抢占新媒体阵地,无疑就会失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因此,信息时代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教育效果的非常重要的必要条件。

媒体批判能力是媒体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通过批判接受媒体内容来完善自我,另一方面指通过批判性表达来监察和改善传媒,促进社会发展。新媒体增加了大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渠道,为他们批判性地获取信息和批判性地表达信息提供了宽广的舞台,为提高他们的媒体批判能力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但批判如果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就可能转变为极端情绪的任意宣泄,从而使批判丧失其积极意义。大学生身心尚未成熟,难免产生偏激情绪,一时陷入狭隘的、错误的思想而难于自拔,因此,及时地通过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才能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批判的理论武器,才能实质性地提高他们的媒体批判能力。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网上信息霸权对我国传输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实施“和平演变”战略,在较大程度上模糊了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使得通过网络新媒体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显急迫和重要。

(二)新媒体技术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1.新媒体的开放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

新媒体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具有承载量大、速度快、多媒体、立体化、覆盖广泛、互动性强等传播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新媒体巨大的优势更广泛、更主动、更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与政策,从而克服传统式教育受时空限制的不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2.新媒体传播的平等性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的亲近感

作为社会高级知识分子,大学生占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在思想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不会轻信和盲从他人的观点和社会主流观点,因此“可教育性”比较差。现实中“师道尊严”的传统心理作用使师生往往处于一种非平等状态,使大学生一般不愿意向老师讲真话、说实情,甚至对老师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有抵触情绪,这成为阻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新媒体传播的虚拟性和平等性可以促进师生的平等双向交流,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主导者之间的亲近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之间更加亲近了,老师教授的思想才更易被学生接受。

3.新媒体的灵活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手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以课堂教学为主。而在信息时代,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新媒体能够更便捷地发布个性化的信息,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语言、图片、影像等多种方式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使得思想教育更直接、更便捷、更深入。通过新媒体,大学生不必受时空等条件的制约,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取任何他们所需的任何知识和信息,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4]

4.新媒体的虚拟性大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新媒体创造了一个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虚拟空间,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一切真实信息隐藏起来,“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发表言论。因此,教育者可以利用虚拟的身份通过网络了解大学生最真实的想法,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空洞的说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5.媒体传播的双向互动性增强了大学生自我思想教育的自主性

大学生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主的自我教育者,新媒体环境下,海量的信息、自由的网络接入使大学生有了更多信息选择权,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的自我教育条件。“网络新媒体上,层次各异的文章和图文并茂的资料使不同水平和基础的受教育者在同一时间里都有适合自己的内容选择。受教育者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地选择浏览信息,在主动的探索和寻求新的视觉听觉内容的过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潜移默化和不断提升。这种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使受教育者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与互动交流,从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为此,作为教育者,应该在网络上提供丰富的、具有吸引力、能够催人上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类信息、材料供大学生自由选择。由于网络是开放自由的,提供的信息必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必须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否则,就不会有人自觉地去浏览,就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教育载体是教育内容的依托,是决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运用网络新媒体和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1998年5月举行的年会上正式提出把网络媒体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介出现之后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被称为“第四媒体”,它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5]。网络媒体具有信息承载量大,操作便捷,可对信息进行各种处理,检索迅速,图文声像并茂,交互性强,信息传播、获取快等多种特性,并且具有计算机检索功能、超文本功能,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大众文化传播媒体,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应用网上论坛、博客和网络游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最主要的形式。

1.网上论坛(BBS)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BBS的英文全称是Bulletin Board System,中文是“电子公告板”的意思,有时也被称为“电子布告牌”和“电子公告系统”,其实质是互联网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根据需要、以匿名的方式自由地在特定的版面上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供他人阅读和评论,同时,也可以从上面查找信息。

从网上论坛信息发布方式的特点不难看出,信息的正确性与可靠性都会因信息发布的自由性、随意性和匿名性而降低,而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快速性会使不实信息在短时间内扩散开去,增加了信息控制风险[6]。一条不良信息公布在网上,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妥当,就可能在大范围内造成恶劣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谨慎地对待本学校论坛以及各大门户网站论坛上出现的帖子,首先应对其内容的真实性、价值取向的正确性给予客观公正的分析,而后作出恰当的反应,并加以正确的引导。网络舆论引导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敢于同错误的思潮进行坚决的斗争,对于错误的观点,要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纠正;对于敏感问题、有争议的问题要讲究引导策略;对于正确的思想,要积极地支持、鼓励。要健全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运用水平和对于重大事件的敏锐度,培养一批能够在论坛上捍卫马克思主义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使网络论坛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7]。

2.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博客(BLOG),是WEBLOG的简称,起源于英文WEBLOG,是一种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被誉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已成为信息发布、承载、传播及个性化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1]105。由于博客本身的功能和表现形式在不断延伸,因此,尚难给其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就博客的形态和功能来说,博客实际就是一个自由的网络空间,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博客,用户既可发布自己的个人日记、文章,又可以将其作为网络硬盘,保存自己喜欢的文章、图片或者音频视频资料。

从传播的特点来看,博客最重要的三大特点为个性化、受众广和交互性强。首先,博客个性化强,它是每个人的“私人出版社”和信息发布平台。其次,博客是开放的,博客将个人空间直接变成公共领域,使其他人能自由地阅读自己的日记、文章等,潜在的最大受众面是所有的可以上网的人。第三,博客交互性强,它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不同,它实现了读者和编者之间的即时互动。根据博客的传播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者可通过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利用博客的个性化和交互性强的特点,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创建一个亲近的、平等的交流空间。通过博客,教育者可以撰写有针对性的文章帮大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大学生则可就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与教育者进行网上讨论和交流,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的思想困惑与老师的教育困惑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8]。同时,受教育者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通过同龄人间的沟通、交流,消除心理压力;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一方面,能消除其对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心理,另一方面,老师通过阅读学生的博客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思政教育更加有的放矢。这样,就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3.网络游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所谓网络游戏,是以互联网为必要媒介,以计算机、手机、游戏机等固定或移动设备为终端,以多人参与为基本条件的,强调网络玩家间的合作与对抗的一种电子游戏形态。”[1]170网络游戏趣味性强、内容丰富、影响广泛,如果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承载在网络游戏中,那么,网络游戏玩家就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客体;网络游戏的互动性,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完成最终的教育目标。要成为载体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二是必须是联系主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由此不难看出,网络游戏内容的丰富性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提供了可能性,而网络游戏的互动性更使主客体之间能够发生密切的联系。网络游戏极强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因此,如果我们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网络游戏的趣味性结合起来,用游戏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网络游戏内容的丰富性使得我们能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内容研究开发出与之相应的不同内容的游戏,而网络游戏影响的广泛性,使得网络游戏拥有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二)手机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作为新媒体的重要成员,手机媒体被人们誉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1]234。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媒体作为一个移动的数字终端平台,最显著的特点是高度的便携性、互动性、私隐性、贴身性,以及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手机媒体的种类繁多,其中,主要包括手机短息、手机彩信、手机报纸、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每一种手机媒体都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性,然而,在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利用手机短信这种新兴的媒体形式。所谓短信,是短消息服务的一种缩略说法,即使用移动终端来发送和接受文本信息的技术,它主要传输文字信息。和数字电视、网络等新媒体一样,短信沟通在成为人际交流方式的同时,也成了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即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拇指文化。手机短信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现阶段的存在形式,是信息化条件下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利用的新兴传媒载体。2010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约7.6亿,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手机用户超过全欧洲国家手机用户的总和。其中,在大学生中拥有手机的人数也已经达到2 000多万。手机及手机短信在大学校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影响也越来越大,使得手机短信已经成为信息传播和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9]。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科技的日新月异,手机短信传播及时、经济实惠、灵活性和互动性强及其科技化、个性化、大众化的特点,使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成为可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手机短信的优越性,并且充分利用好手机短信这一新的平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主动权。手机短信的出现使得师生间的交流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广度、深度、频率上得到更大的推进,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得到更大程度的反馈,也使得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手机短信作为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结合,对社会环境的优化和教育氛围的营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手机短信的受众面非常广泛,通过手机短信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克服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使之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补充。目前,最新到来的网络发展阶段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与第一代、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不同的是,采用了3G技术的手机有专用的高速数据通道,数据通信速率就像从一级公路变为高速公路一样进一步大幅提升,可以满足多媒体信息的迅速传输,手机终端也得以成为“个人多媒体终端”。目前,正在逐步推广的3G手机就是通信业和计算机工业相融合的产物,它除了能完成高质量的日常通信外,还能进行多媒体通信,这无疑又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手机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重要渠道。

[1] 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2] 李建秋.论新媒体传播传受主体及其关系的转变[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80-86.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EB/OL].(2010-04-23)[2010-06-22].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doc/2010/4/ 23/45825.doc.

[4] 徐振祥.新媒体的价值影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8):1513.

[5] 匡文波.网络媒体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1.

[6] 王凤莉.主题网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完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135-138.

[7] 徐海捷.加强高校BBS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31-134.

[8] 罗玉华,张绍荣,刘显忠.大学生“博客”现象解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7-140.

[9] 刘秀伦,陈怡怡.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折[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119-122.

An Analysi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ector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LI Yan,ZEN G Wei-lun,HE Hai-tao
(College of L aw,Chongqing University of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400065,China)

As a new modern form of transmission,new media only took a decade to have the same audience gourps with the traditonal media(newspapers,radio,TV,etc.)which had to spend decades or even centuries,and it develops at an alarming rate.Now,new media has become the leading media by which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perceive the world;it has produced an extensive and far-reaching effect on students’ideology. Faced with this new situ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positive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the new media,emancipate the mind,and strive to explore new ways and method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medi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vector

G641

A

1673-8268(2010)05-0021-06

(编辑:蔡秀娟)

10.3969/j.issn.1673-8268.2010.05.005

2010-07-2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08XKS009)

李 岩(1987-),女,黑龙江鸡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曾维伦(1966-),男,重庆璧山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文化思想史、网络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