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养殖:蝗虫

2010-08-15 00:49崔晓阳
大众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飞蝗蚂蚱蝗虫

崔晓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

特种养殖:蝗虫

崔晓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

目前让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而要增收就要让农民有好的项目,即行动要有目的性。特产养殖是一条快速致富之路,在保证粮食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国家也在大力号召农民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来。文章主要从蝗虫养殖的技术、投资回报比和风险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和全面的论述,力图为农民致富找出一条新路子来。

增收;投资回报;风险

蝗虫(Grasshopper) 是昆虫纲直翅目蝗亚目昆虫,蝗科(Acrididae)与螽斯(Tettigoniidae)昆虫的总称。节肢动物门,又名“蚱蜢”、“草螟”、“蚱蚂”、“蚂蚱”。栖息在各种场所,热带森林低洼地、半干旱区和草原最多。危害庄稼,是农民的大敌。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又叫若虫。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在24℃左右,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蝗虫具有惊人的飞翔能力,可连续飞行1~3天。蝗虫的生命周期为75天,雌蝗产完卵后会正常死亡,雄蝗也会在交配后正常死亡。蝗总科共有223个属,859种。常见的养殖蝗虫种类有:东亚飞蝗、棉蝗、稻蝗、中华蚱蜢等。这些品种各有优缺点,要综合考虑其生长周期、代数、味道、食料、个头大小以及客户所需品种等因素,并结合当地的气候、食料来源等情况选择养殖品种。能入药供食用的主要是东亚飞蝗和稻蝗。这两种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

本文主要以东亚飞蝗为例进行介绍。

(一)蝗虫种类

主要的种类有:

1.稻蝗

隶属直翅目(Orthontera)、蝗科(Acrldidae-Locustidae)、稻蝗属(Oxya)。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尤其南方十分常见。多栖息在各种植物的茎叶上,主食禾本科植物,危害水稻、玉米、高粱、小米、甘蔗、茭白等。

2.东亚飞蝗

直翅目、蝗总科。是蝗虫中较优良的品种之一。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一年北方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第二代为秋蝗,南方可常年饲养,至少三代。成虫善跳,善飞,身体粗壮,采食范围广,适应性强。

此外常见的还有红后负蝗、台湾大蝗、拟稻蝗、中华蚱蜢、大垫尖翅蝗、笨蝗、黄胫小东蝗、短额负蝗、短星翅蝗、日本黄脊蝗、花胫绿纹蝗、棉蝗、大赤翅蝗等。

2.市场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蝗虫的市场需求约在100吨以上,人工养殖蝗虫产量不足10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国际市场上,蝗虫需求量日益增大,每年有上千吨速冻蝗虫出口于日,美等国。

蝗虫含有丰富的被誉为人体生命的第六要素的甲壳素,甲壳素能使体内毒素得以排除,达到排毒养颜的功效。(日本将甲壳素作为污水处理的一种制剂)。经专家分析测定,东亚飞蝗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B、C、E和磷、钙、铁、锌、锰等元素,是理想的高营养保健食品,还可以作为鱼粉、骨粉的替代品,是优质昆虫饲料。可鲜用或干用。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蝗虫单用或配合使用能止咳平喘、解毒、透疹,可用于治疗百日咳、支气管哮喘、小儿惊风、咽喉肿痛、疹出不畅、菌痢、肠炎、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气管炎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外用可治疗中耳炎。活蚂蚱泡酒可以定惊、祛风除湿、活络通筋、活血散瘀。雌虫有很多卵,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被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对增进人的记忆力大有裨益。

食用方面在民间被喻为“旱虾”,“飞虾”。蝗虫体内营养成分的结构比畜、禽类更合理。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也低,生产全程不用化学药物、添加剂等,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绿色食品。在我国,食用蝗虫历史悠久,在我国南方非常流行昆虫大餐,其中就有蝗虫。现在在某些地方已经取代鸡鸭成为婚宴上的新宠,常见的菜食系有飞蝗腾达、陆地飞虾、天鸡虾排、沪上醉蚂蚱、香辣蚂蚱、稣炸蝗虫、红烧蝗虫、蚂蚱过雪山、蚂蚱咸菜、烙饼卷蚂蚱、烧烤蝗虫、蚂蚱烧汤、蚂蚱酱、蚂蚱面包等。对蝗虫还可深加工,制成罐头食品、脱水干制品、冷冻食品、腌渍食品、饼干、雪糕等各种风味食品。油炸蚂蚱吃在嘴里,又香又脆又酥,一盘炸蚂蚱在大城市要60~70元。

野生蚂蚱市场上每公斤可卖到80元,养殖的20元。非常适合在土地贫瘠的山区农村养殖,为农民朋友开拓一条致富新路。

(二)养殖技术

东亚飞蝗,只要单子叶植物(包括杂草或农作物叶子)它都吃,好饲养。

1.引种和大棚

初养户的种源可从养殖场或养殖户那里购买,引进蚂蚱或卵均可。养殖场地,可在房前屋后,农田都可。养殖棚一般以长方体形为佳。每平米可养450只左右的成虫。作棚罩用的纱网质料要结实,不能有缝隙, 纱网目数要适宜,孔眼不能太大,否则会导致低龄若虫的逃逸。在北方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因为蝗卵一般在5月就可以孵化。棚址选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这样利于蝗虫的生长发育。建棚前必须先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等所有蝗虫的天敌消灭干净,这是养殖蝗虫成功的基础。以上几种昆虫是蝗虫的天敌,蝼蛄可用灯照结合大水平灌的方法进行人工捕捉。蚂蚁采取化学防治方法,用一次性针管吸取甲胺磷、敌敌畏稀释液注入蚂蚁洞内即可。为便于雨季排水,棚内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土质最好采用沙壤土。引种前要在棚内地面上种上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准备蝗蝻食用。棚内最好保留或种植一些较高的植物,作为蝗虫的栖息地,以利其蜕皮、羽化等。同时,还能作为隔离物,避免蝗虫的自相残杀。

2.若虫期管理

按2∶1的比例准备无毒土壤、锯末,含水量在10%~15%,铺在2~3厘米的器皿中,将蝗卵均匀布于土上, 卵上在盖约1厘米厚的土,器皿上在罩上一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鲜嫩的麦苗上,幼蝗喜食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投喂前把饲草用清水冲洗一至三遍。蝗虫采食时间在9点至17点,每天为2~3次。蝗蝻取食量很小,且喜欢取食鲜嫩植物,此期蝗虫非常纤弱,应注意防雨,以防淹死蝗蝻。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 15%左右,这种条件下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三龄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否则影响其正常生长,还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三龄以上的蝗虫可加喂麦麸,其办法是:用一两白糖加半斤水融化后,再放入麦麸一斤拌均,放在棚内的塑料布上、木板上或浅平式器皿中。保持棚内干净,1~2天清棚一次,以防病虫害的发生。蝗虫经过五次脱皮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左右。飞蝗一般羽化后10至1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他的蝗虫可到市场销售,时间七月初为宜。

3.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的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程现出鲜黄色。此时要将棚内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现在的蝗虫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两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次穿土成穴产卵。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保护层,将卵围成一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保护作用。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把种源用麦糠、杂草、树叶等覆盖10cm左右即可,这样才能保证种卵正常发育,安全越冬。东亚飞蝗的卵块为褐色,呈圆筒形,中间略弯,一般长40~70毫米不等。每块蝗卵有卵粒60~120粒。

蝗卵产于棚内土中,用于孵化第二代“秋蝗”的卵,在棚中可以不动,在温度、湿度、光照等达到孵化条件时,第二代“秋蝗”的幼蝗就会自然出土,时间 在7月20~25日左右。准备出售或暂不用于繁殖的第二代蝗卵,要及时取出,用湿度为10%~25%的土,一层土一层卵,最后一层是土的装法,装于大罐头瓶中,将瓶口密封,放于5度的冰箱内保存。第二代“秋蝗”的养殖孵化期在7月20~25日左右,其饲养过程与“夏蝗”相同,各龄的时间可类推,产卵是9月中下旬。这个过程中要做到“三勤”,即勤喂、勤观察、勤清理(变质蚂蚱及时清除)。饲养一万至五万只,每人每天用两个小时即可完成饲养与管理全过程。蝗虫的生命力极强,从来没有得病的现象。

4.采收与加工

大量收获蝗虫后,加工时只要轻轻拔除头部,同时将肠道慢慢带出即可。可用1/50的活性炭脱色、除臭,再经过洗涤、研磨,压制成各种形状,经调味后制成各种罐头食品。对于偏小、伤残、腐烂的个体以及废弃物经过干燥后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 为了便于长途运输,降低成本,可以建冷库。卖冰体蚂蚱。

(三)投资回报分析

买2万只种卵,繁殖率为85%,即17000只,其中母蝗虫占50%,即8000只左右,每只母蝗虫产卵40~80粒,可产卵30~60万粒,繁殖28~50万只幼蝗,减去20%的伤亡率,可育成22~44万只成蝗,每500只的重量在一公斤左右,则有440~880公斤的产 量,目前市场价格为20~30元/kg,产值可达8800~17600元,而这一收入只需要投资2000元的种卵款和大棚投资款(注意:这两项投资是一次性的投 入,以后就无需再投)。

此外还可以卖虫卵,0.1元/只。

(四)风险分析

养殖蝗虫,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进行选种,必须实地调查、学习,联系好销路,考虑当地饮食习惯,谨慎投入。以华北的气候特点,养殖“东亚飞蝗”比较适宜,况且此品种现在比较畅销,适应性较强。如果对当地的环境不是很了解,有问题建议您直接与当地的农业部门咨询。为了保障蚂蚱的销路,发展初期,最好与企业或饭店签订了购销协议。蝗虫属特种养殖,如没有定单和可靠销路,养殖须慎重。培育适合本地的特色优势种类推动产业化发展,在找好市场的前提下,可以进行规模化养殖,建厂进行深加工。

[1] 蚂蚱蝗虫养殖从入门到精通[M].

[2] 飞蝗之研究[M].

[3] 飞蝗的饲料价值[M].

[4] 美食东亚飞蝗蝗虫养殖从入门到精通[M].

[5] http://tieba.baidu.com/f?kz=306831405

F326.12

A

1008-1151(2010)04-0130-02

2010-01-31

崔晓阳(1971-),男,山西太原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智能农业、特产农业。

猜你喜欢
飞蝗蚂蚱蝗虫
你真的认识蝗虫吗
制毒师
制毒师
都2020年了,人类为啥还拿蝗虫没辙?
快活的小蚂蚱
捉蚂蚱真有趣
人多势众的蝗虫
我的粉蚂蚱
蚂蚱武士
蝗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