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贫困地区农村中职毕业生就业观念及导向

2010-08-15 00:49韦美萍唐绍文
大众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观念毕业生

韦美萍 唐绍文

(广西百色农业学校,广西 百色 533000)

试论贫困地区农村中职毕业生就业观念及导向

韦美萍 唐绍文

(广西百色农业学校,广西 百色 533000)

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对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村毕业生而言,形势更不容乐观,文章试从国家政策的扶持到农村中职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改变方面来引导毕业生走向自主创业和就地择业。

农村中职毕业生;就业观念;导向

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大中专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不达80%,对在高校教育和普高教育的夹缝中求生存的中职学校毕业生来说,就业被喻为人的第二次投胎,是每个中职生面临的人生重大课题。在贫困地区的农村,部分家庭供养一个中职毕业生极为不易,学生的就业出路问题是学生本人、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着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大局。因此,认真做好中职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顺应形势发展需要谋求职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各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

(一)贫困地区农村中职生就业观念现状

1.依赖心理较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途径就是依靠学校这个途径,通过学校及其教师为其推荐介绍工作的占大部分,除此之外,家人及其亲朋也是其就业的一种选择,但这类情形大多是直接到广东等先进地区务工,而通过学生个人努力,如参加招聘会、上门求职等形式获得工作的很少。

2.自尊与自卑并存。中职生大部分是中考落选者,认为自己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是失败的,加上来自农村或特困家庭的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认为自己在学历上比不上大学生,在动手能力上比不上高职生,潜意识中就有自卑和压抑心理。再加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断地提高,有些单位对中职生的认识又不够明确,这使得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加剧了他们的自卑情绪,从此他们对前途担忧,对未来丧失信心,缺乏自尊心,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3.期望值过高。大多数农村学生外出读书,很多人是抱着跳出农门、出人头地的心愿的,薪酬待遇和福利是很多中职生求职时考虑的首要问题。一旦招聘的岗位不是所谓的“干部”、“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或者因为薪酬不高,就了无兴趣,宁可继续等待,这种对高职高薪的追求使得就业渠道变窄。

(二)把握好国家政策、更新就业观念,抓住机会

传统的中国教育是“学而优则仕”,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这个认识使得许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上跟不上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他们留恋过去“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害怕人才的竞争;片面认为读书毕业了就是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因此我们要帮助毕业生调整目标,进一步转变观念,摒弃干部身份的概念,破除人为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思想,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

当前中职毕业生面临的机会是,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关爱人才”的文件,到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由15个配套文件组成的一整套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要求全国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加強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管理和领导,并且要求社会上各个阶层各个单位各个业主都来关注大中专毕业生的生活和热心接纳安置大中专毕业生的工作。并且在广大的大中专毕业生自谋实业和自主创业的大舞台中,党和国家还能在发放贷款、土地使用、工商登记和税收等各方面都给予各式各样的优惠待遇政策,这为大中专毕业生走上成长成才成功成熟之路奠定了基础,也为中职毕业生营造了一个创业和就业的良好环境,可以说:放眼看世界,风华正茂看今朝。

(三)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明确就业目标

信心是办成事的起点,信心百倍又是创业的金钥匙,自我提高,追求进步,这是创业成功之路的秘方和诀窍。如今贫困地区的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途径,虽然不如过去统一分配得到工作那么轻巧踏实了,但也不是说什么出息之路都没有了,中职毕业生要相信自己具备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条件,鼓足勇气,参与竞争。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作为中职毕业生,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不要刻意追求现实中不可能达到的事情。同时考虑自己的专业和理想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竞争强度如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合,该如何弥补;将要去求职的单位对求职者有何具体要求等等,综合加以考虑,最后才能确定就业目标。其次,帮助中职学生建立自信心的同时,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这样由自信心引发出的学习工作热情才有行动方向、奋斗目标,而这个奋斗目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由很多个小目标叠加积累起来的,而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包含着辛勤的汗水。这里只有一条捷径,那就是勤奋,索洛维契克说:“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他就能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样的人” 。只要是树立坚定的信心,只要是提高勇气,只要是充满活力,就能实现远大目标,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确立发展观念、勇于面对挑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就是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前途。一位老教育家说过“年轻人要有一点理想,甚至有一点幻想都不怕,不要太现实了,一个青年人太现实了,没有出息”。要有敢想敢闯的精神才能走上成长成功之路的天梯。目前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还比较淡薄,创业能力不强,更缺少吃苦耐劳的历练。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学生和家长仍然把就业的希望寄托于学校的分配安置上,习惯于“等、靠、要”的方式,缺乏自我创业和敢闯敢拼的意识。他们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想法,但对吃苦耐劳有恐惧感,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在就业上想走捷径,幻想成功的道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很多中职生被一种不切实际的目标所指引:希望通过二、三年甚至更短时间的职校教育,掌握一门赖以生存的专业技能,获得富裕美满的物质享受。他们既不满意自己的现状,又缺乏奋发图强的精神,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行走于希望与困惑之中。须知,现实社会充满机遇和挑战,大浪淘沙、不进则退,要想拥有满意的工作,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除了具备优秀的人格和过硬的技能外,在人的发展中,还要有成就意识,即事业意识或成才意识,通过努力和拼搏取得事业与生活的成功。

(五)就地择业,发挥一技之长

建国60年来开放的中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已经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一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称雄于世界。到二〇二〇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等等。这正是广大农村中职毕业生大展才华的极好机遇,也是大中职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宽阔天地。

只要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人人都可以能工巧匠,人人都能出奇制胜,人人都能更好地带动村民们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巨大贡献的。学农类专业的可以帮助村民们发展现代化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生产,不断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竟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改善粮食市埸供给作出新贡献;学畜牧专业的可以帮助村民们加快发展畜牧水产现代养殖产业化,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和健康养殖现代化,为繁荣城乡市场作贡献;学医药卫生的专业可以帮助村民们发展防疫治病的新措施,为营建一个祥和安康的社会服务;学机电专业的可以帮助村民们又好又快地发展农业生产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为发展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智能化服务;学商贸专业的可以帮助村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建立合适的特色产业,特别是在农副产品销售上推陈出新,实行网络信息化流通,搞活农业经济,搞活农牧业的流通,把农村生产的绿色产品和无公害的食品及时地供给市民享用,让农民赚钱有门路,当好城乡社会发展的桥梁和使者;学园艺专业的可在农村培育千千万万的香花香草供给城镇美化,让城里添光彩,让农民不断增加经济效益;学经济管理的专业可把城里所开发的高科技科研新成果拿到农村去推广发展,拉近城乡的距离,使城乡社会得到和谐发展,为繁荣城乡经济发展服务;学旅游专业的可以帮助村民们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为营建绿色旅游生态园林化的新农村服务;学美术专业的可以帮助村民们策划农副产品销售的艺术包装和住宅楼群的美化包装,不断增长附加值;学教育专业的可以帮助村民们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家教服务,家政服务,托老敬老等公益事业服务;学管理专业的可以帮助村民们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发展,为完善村级社会自治功能服务。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广阔的农村市场,为广大农村中职生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就业和创业天地,“知识改变命运、技能创造财富”,中职毕业生可以利用他们所学的一技之长,将发达地区的高科技产业和密集的产业转移到贫困地区落户发展,让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借助发达地区之力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形成“学一技,带一片,兴一业,富一方”的浓厚学用氛围。也唯有确保农村毕业生的就业出路畅通了,贫困地区的中职教育事业才能快速、健康、稳步地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1] 陈小影,曾剑,王娜娅,吕瑛姿.高职院校农类专业学生农业创业探索[J].中国职业技教育,2010,(1):75-76.

[2] 黄飞,瞿道航.对振兴农业职业教育、培养农技后继人才的若干思考[J].广西农学报,2009,(6):58-61.

[3] 汪梦宁.山区中职生心理特点与辅导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

G473.8

A

1008-1151(2010)04-0152-02

2010-01-08

韦美萍(1975-),女,广西田阳人,广西百色农业学校校办副主任,讲师,从事中职学校职业道德等德育课程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唐绍文(1969-),男,广西天等人,广西百色农业学校讲师,从事中职物理、电工基础等专业课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观念毕业生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健康观念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