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边远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0-08-15 00:49杨福建
大众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设备课程

杨福建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探析边远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杨福建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边远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程。社会及相关人群的不重视、办学经费的紧张、设备的不足、师资的短缺,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严峻的现实,如何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思考并付诸行动。

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今天,是信息技术高度应用和发展的社会,世界教科文组织把不懂信息技术的人定义为新文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的教育同样要从适龄儿童开始,不能让他们在接受教育之初又沦为新一代的文盲。在我国,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都较为理想,而在欠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由于条件及环境的制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

1.教育环境。现阶段,全国都在中小学开设有信息技术课程,但开设的情况如何,效果怎么样,对于不同地区结果不尽相同。在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新生进行公共课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授课的情况来看,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的学生普遍都能跟上教学进度,较好地掌握知识,甚至一些学生只需稍加点拨,便能完全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相反,对于欠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的学生,从他们的反应来看,大多感到学习较吃力,通过与他们课堂外的交流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在中小学也上过信息技术课程,但基本上都流于形式,上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电脑,一些连玩的机会都没有,并未从该门课程中学到任何可用的知识。实际上,在边远地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开设,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环境的制约,效果并不是很好。首先,社会及相关人群的不重视。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现在的中小学都讲求升学率,使得从学校到教师,从家长到学生,都把重点投入到升学考试的考试科目上,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没有纳入到升学考核指标体系,从而导致了不被重视。其次,办学经费的紧张、设备的不足及滞后严重制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这两年学生进行毕业教育实习所看到的,用于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设备严重不足并且落后,一所学校所配备的计算机也就是30~50台,并且由于设备老化,总有不能正常运行的机子,而每班学生基本都在60人以上,上课时只好两人甚至三人一台计算机,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动手机会也少,每周安排的信息技术课程只有一节,学生基本上学不到什么东西。第三,师资的薄弱影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

2.解决思路。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第一,提高社会认知度,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开展。转变观念,深入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这些,需要整个社会的认知及教育工作者的深入体会,培养的学生是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而不是只会应付考试。第二,加大设备资金投入。设备的投入是中小学信息教育的硬件条件,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保证。信息技术教育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作为后盾的,除了最初的设备购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存在着设备的不断更新,老设备的淘汰问题。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因地方财政困难资金不足、学校财力有限,可借助企业与社会力量协助办学。向企业借款,进行分批偿还,或向银行争取无息贷款,分批还贷。第三,师资问题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1.现状。在边远地区,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1)信息技术教师不被重视、待遇低。在中小学,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是升学考试科目,因此不被学生与家长、学校与教师重视,而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其次,很多中小学的奖金都与升学率及评优挂钩,而信息技术教师无升学率可言,在课程教学中也不像主科教师那样容易出彩,无形之中加大了与其他教师的收入差距,从而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消极,无心面对本职工作。再有,在职称评定、业务进修等方面,也常把信息技术教师落在后面。(2)人员少,从事的工作繁杂,精力分散。据调查,中小学中,学生规模在800~1000人学校,一般有1~2名信息技术教师,1000~1500人的学校,有2~4名信息技术教师。而对于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年轻教师不愿扎根农村,基本上没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是由其它科任教师兼任,而他们的工作,除了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学校中一切与计算机有关的工作,诸如维护网站、维修设备(包括教师办公所用的电脑)、辅导或辅助教师进行课件制作,有时甚至充当打字员,繁杂的工作,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以至于他们不能专心于课程的教学与建设,影响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发展。(3)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专业水平整体偏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一般分为几种:一是信息及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本专科大学生,二是由校内担任其它课程的教师兼任,三是由一些对计算机感兴趣的教师转型改任。这些师资,都存在着自身的不足:专业对口的教师,多为近几年,甚至刚毕业的大学生,缺少教学经验、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还需要依靠老教师的传帮带,其他半路出家的教师,存在专业知识不系统、理论功底不扎实的缺陷,还有兼任课教师,不能把精力完全投入到本门课程的教学中。

2.解决策略。第一,尊师重教。实际上信息技术教师不被重视、待遇低,都缘于社会与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这一门学科,当环境改变了,人们认识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师也会被随之重视,待遇也跟着改变。第二,广纳贤才。在中小学多配备专职教师,减少他们的工作量,让他们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专心致力于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的钻研与发展。另外,要积极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让学校能留得住人。同时,也应该教育广大的青年教育工作者,为了国家建设与发展,不管身在何处,都要安心于本职工作,把工作做出成绩。第三,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充分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和信息技术教育费,督促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化教育和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一环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从制度上保障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和权益才能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教师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如何在边远地区探索出一条新路子,让边远地区的学生都能良好地受到信息化教育,能紧跟时代步伐,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 陈庆国,颜丽华,张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问题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3):53-55.

[2] 王玲叶,张燕燕,周霞娜,许星星.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150 -152.

[3] 沈建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定位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4):29-30.

G40-011.8

A

1008-1151(2010)04-0182-02

2010-01-04

杨福建(1972-),男,贵州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实验师。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设备课程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