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医学院校教学中的利弊

2010-08-15 00:49
大众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

张 领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商丘 476100)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医学院校教学中的利弊

张 领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商丘 476100)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改革,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中,并促使教学模式由传统教学转变成现代化教学。通过分析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使医学院校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使之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医学教育;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

医学教育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较差,而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但多媒体教学也带来诸多新问题。如何衔接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问题在各学科课程教学中具有普遍性,现以医学院校为例,对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方式融合研究提出探讨。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既有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也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负面影响,只有做到多媒体与教学科学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并且避免或消除它的消极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在医学院校教学中的体现

1.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起“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图片、形象生动和不断变换的画面、内容丰富且声情并茂的声像资料等,都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兴奋、愉悦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更新的速度也随之加快,有时甚至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改版一次,这样就使得多媒体制作费时费力又不易与教材同步更新。同时,各个专业、各个层次的教学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应该根据医学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比如解剖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基础或临床课程,它们的实践性很强,在讲课时如果是按照传统的方法“从书本到书本”,学生听起来就会很抽象,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能够在讲课的同时加入一些必要的图片、动画或是录像,一边放映,一边讲解,效果就会更好,枯燥的抽象理论就变成了鲜活生动的画面,学生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接受起来也更容易。

2.有利于增强感官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医学教学需要大量的医学图像,而多媒体教学的引入能够生动逼真地演示各种医学图像,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解剖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实践性很强的基础或临床课程,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学生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接受起来也更容易。多媒体的容量大、超时空等特点,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主要感觉器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可以作用于视觉,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等可以作用于听觉,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学生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

(二)医学院校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1.受思想观念、相关制度的制约。使用多媒体教学看上去使一堂课显得非常轻松、愉快,时间利用率高,效果好。但是,由于制作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远多于传统的备课,而学校又没有建立奖励机制,所以,有的课件只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界面与流程过于单调呆板;有的是对教科书和参考资料的照搬,其思维方式和设计思路仍停留在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上;有的甚至只是简单地把所讲内容的提纲展现在大屏幕上,这样的课件不但不能体现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等优势,其效果也不如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还占用了多媒体教室,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必须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首先,课件制作不仅要有好的内容,还要使人赏心悦目,只有把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才是成功的课件;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学生的听课情况,要面带微笑,经常注视学生,用心和学生进行交流,不操作机器时,要走到屏幕前或走到学生中,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教学手段起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2.课件的设计和使用不当造成刺激干扰。注重形式,忽略效果,有的课件背景画面过于复杂,过多地使用动画、视频、图片和声音,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扰。视频、图片过多,学生光顾着看影片和图片了,很难静下心来深入思考,课件中有声音的出现,会更增添一份吸引力,但声音的过分刺激,会喧宾夺主,容易打断或干扰学生的思维。而有些课件在设计时,没有注意字体的大小、字体的颜色是否与背景形成足够的反差,致使在电脑上看得清清楚楚的内容,投到屏幕上却模模糊糊,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在课件的制作和屏幕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性和界面友好、色彩柔和、搭配合理,画面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音乐和配音要注意艺术性,要优美、轻松、恰当。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控制把握好信息展示的速度和节奏。上课时,不要切换过快,要有一定的停顿,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消化理解和做笔记。另外,还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对演示内容和时间随时作调整,这样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最大效用。

3.设备和环境因素影响教学效果。要想达到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理想效果,不但要有好的课件和懂得教学的优秀教师,设备的好坏以及教室的环境也至关重要。多媒体设备是由计算机、投影机、音响系统和网络系统等多种高科技设备组合起来的,而在教学中,设备处于无专业人员监控、维护状态中,如果使用不当或保养不到位,就会造成教学工作的中断,减少教学时间,有时甚至会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

4.设备使用的环境条件得不到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再也不是贵重的仪器设备,很多学校都把多媒体设备安装在普通教室里,由于设备使用的环境条件得不到保障而容易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效果。投影画面不够清楚。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投影灯的亮度不够或锐减,因为投影机的灯泡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一般使用超过1000小时之后亮度就会明显变暗;或者是因为机器内吸入了大量灰尘而影响亮度。解决的办法是:若灯泡的寿命将到则更换灯泡,若灰尘所致则除了要经常给机器除尘以外,还要防尘,即多媒体教室的清洁卫生不能像普通教室那样打扫。二是教室的窗帘遮光不严或照明过强,因为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不像听报告,学生不但要专心听课,还要看教材和记笔记。所以,若光线太暗则不利于学生看教材和记笔记,而太亮的话投影画面又不够清楚。音响系统也是故障率极高的设备,特别是在普通教室安装的音响系统,经常会出现讲话时混音过大或有啸叫声,这是由于墙壁没有安装吸音材料或音箱安装的位置不科学。

5.教室的通风条件不好。由于现在很多学校都把多媒体设备安装在普通教室里,这些教室一般既没有安装空调,也没有安装专门的排风设备。而投影机的使用需要窗帘遮光,学生在这样不太通风透气的教室里上课,其听课效率可想而知。特别是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为了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往往尽量安排上大课,这样好几十人,有时甚至上百人坐在一间教室里,空气质量非常差,夏天闷热难受,冬天缺氧不透气,很容易使学生打瞌睡。

(三)结束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影响,一堂教学课的效果如何与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关系,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医学院校的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长,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激情的讲解,师生间情感互动,产生思想共鸣,完成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体现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教学手段的更新,它可以解决许多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仅仅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怎样处理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如何在医学院校中将二者完美融合,这将一直是我们期待研究与解决的。

[1] 徐思煌,衰彩萍.多媒体课程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6.

[2] 钱云.多媒体教学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数学教学效果对比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7.

[3] 刘树安.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比较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

[4] 朱毅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与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5] 陈建能.多媒体教室教学和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G434

A

1008-1151(2010)04-0184-02

2010-01-05

张领(1979-),男,河南驻马店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讲师,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血管外科见习中的应用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